了无新意?你应看到的苹果秋季发布会战略意图

夸克点评 2021-09-16 23:05:10

王如晨/文

赶在后面,说说刚过去的苹果秋季发布会。只因看到太多人在那里人云亦云。

即便行业资深人物也在说,iPhone13了无新意,苹果创新到了尽头。

这几乎成了思维定式。每年都会浮现一次,复制黏贴即可。

也包括苹果股价。彭博报道说,iPhone发布日,通常就是股价阴郁日。颇形象。该机构还做了统计:除2007年iPhone诞生时股价大涨8.3%外,几年来,3/4的iPhone发布会,苹果当日股价下跌,均跌0.8%。此次发布会当日,苹果下挫0.96%。幅度同样不大,符合阴郁气质。

不过,所谓“了无新意”的说法,实在是没看懂苹果用心。一个科技巨头、全球市值最高的企业,怎么可能甘于平庸。

秋季发布会里有一些新信号。

让我们从iPhone13系列展开分析。

A15、直角、刘海、续航、相机、存储等方面的升级,当然谈不上是重大黑科技。但除了续航、存储部分外,都有苹果的核心专利。

加上持续升级的iOS,你不觉得,这种整体的能力提升,几乎促成了截至目前配置最为均衡的苹果手机系列么?可以说,它全面弥补了困扰多年的短板。

当一款产品开始全面补短板时,那意味着什么?夸克君的判断:

1、强化全技术要素的整合;

2、强化基础体验,捕捉、稳固基础用户群。

3、强化性价比(所谓加量不加价云云),创造弹性价格区间,提升ASP;

4、固桩、扩张全球供应链合作,稳定交付;

5、升级服务业务,向全面的云服务、数字化时代迈进。

1、2、3其实很直白。

当一部手机每个单元都有自身技术要素时,固然不是大包大揽,你应该能明白在一个相对成熟的行业,这种综合能力隐含的协同、优化、效率,所能保证的基础体验,以及它对应的基础用户群。

过去,苹果手机总有一两个明显的短板,硬件上相机(尤其夜拍)、续航口碑一直不高。软件与应用本地化也多有尴尬。它导致价格较高的苹果,被迫提升换机频率。尽管有以旧换新等机制,用户仍为此付出较大代价。

提升配置,弥补短板,有利于强化苹果手机的综合体验。在一个人口红利弱化、增量用户拉新越来越难的周期,它有利于深耕存量。当然,苹果也在下沉服务。手机只是其中之一。

这种动作,会持续提升苹果手机ASP。

过去,苹果手机价格缺乏弹性。除了存储、尺寸创造价差外,更多靠新机发售时前代产品降价。这不仅损害消费者利益,导致代际产品之间竞争,苹果想维持价差,从终端环节攫取更高利润,越来越难。加上竞品许多方面不逊iPhone,苹果ASP面临挑战。

弥补短板,提升基础体验与性价比,可最大限度地稳固基础用户群体,从而稳定提升ASP。

这自然也是一种增长战略。

4、5两点,似乎不那么容易一下捕捉到。

不过,当我们意识到全球疫情依旧肆虐、ICT多重供应链持续遭受延宕甚至局部中断考验时,应能体会到,iPhone13全面弥补短板,提升综合配置与体验,可以固桩并扩大整个供应链合作的基础,创造稳定交付的能力。

这当然也是一种怀柔。

过去,苹果每个细分零部件只选前三家供应商。后者看似赢得巨头订单,苛刻要求下,很多时候毛利并不那么丰裕。当然,能获得巨头订单,背书效应或远大过具体订单数。只是,多年过去,行业已成熟,苹果固然强大,整个链条上的伙伴也在不断拓展更广的客户合作。

如果苹果不能带动苹概股乃至整个供应链向前,它想维持增长,同样很难。

因此,可以说,iPhone13系列里,藏着苹果供应链体系的怀柔、固桩、扩张乃至重塑意图。

毕竟,过去那种左右整部手机相当毛利、导致整个链条利益失衡的单元,正被更多部件、系统创新平衡。

尤其5G周期,手机零部件更多,集成度更高,若只靠行业外部自主协同,很难有效率。过去几年,我们看到多家相关企业整合,就反映了这种内在趋势。它当然会影响过去价值链上的利益分布。传导到终端企业,自然也会驱动它们拓展更多合作,平衡整体利益。否则,利益过度失衡,整个链条也很难运转。

不止苹果手机价值链内部,还有外部,尤其是物联网、云计算、AI,使得应用层面越来越能参与到整个链条的创新。

在这个供应链极不稳定的周期,于苹果而言,借助产品创新,固桩、扩大供应链合作,既能稳定自身品质交付,也可拉拢、缓解整个硬件生态尤其“苹概股”们的整体利益,强化一种共同体意识,最终驱动自身增长。

手机还只是其中一个终端形态。iPad系列\Mac系列\App Watch系列等,都可以持续扮演这种角色。苹果确实早已不完全是手机或移动互联网概念了。

不要以为这里渲染什么危机。

一些人强调苹果有独立的处理器系列,覆盖多个产品线,好像能规避供应链风险。事实上,供应链所涉零部件非常之多,远不止处理器。而越是高集成度、富有竞争力的终端,供应链就越是充满脆弱性。

过去苹果不愁。眼前却大不同。你能看到,就连供应链管理出身、对库存异常谨慎的库克,此前一季,也已无奈选择保守的囤货策略。这于苹果可是罕见。同样,上季财报发布后,苹果CFO亦公开对全球供应链表达过忧虑,甚至强调,下一财季(即将结束),增长或放缓。这表达同样也是罕见的。

整体而言,iPhone13系列,藏着苹果此刻的一种系统哲学与平衡美学。

1、2、3、4,一旦意识到这一特质,整体还是能轻松理解的。

不过,说到5,也即“升级服务业务,向全面的云服务、数字化时代迈进”。可能就不那么容易建立关联。

尤其是所谓“向全面的云服务迈进”,似乎跟苹果不搭噶。

多年来,当微软、亚马逊、谷歌们以及中国阿里云们轮番光鲜时,人们确实几乎听不到苹果的声音。它似乎跟云服务、云时代无关。

同时,苹果服务、云服务话题与此次发布会之间好像也没什么可说的。

需要先解析一下苹果云服务的特质与魅力。然后反过来,你就能理解苹果发布会以及几个月来诸多动向的意图。

我们忽视了长期以来苹果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外衣下的云服务特质。

相比亚马逊、微软、谷歌、阿里云等云服务巨头,苹果于PaaS、LaaS等维度的能力显然不够。截至目前,它的许多业务,据说建立在微软、亚马逊们的基础之上。

但它同样有很多独立的云服务形式。

名字最直观的是iCloud。用户对它熟视无睹,不太习惯将它理解为云计算。更多认为,它就是个简单的存储功能。

但iCloud却是全球最大的SaaS平台之一。苹果PaaS、LaaS没有太深积淀,但于SaaS维度,它其实是核心玩家。

不止iCloud。苹果AppStore应用分发、用户下载或订阅,同样也是云计算服务。

更有Apple One概念。它表面是是一个订阅服务包。除了iCloud提供的存储服务,还有Apple Music、Apple TV+、Apple Arcade、Apple News+ 和 Apple Fitness+等等,这都是苹果独立的SaaS。

过去,我们之所以太多无感,除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服务模式早已普及,也跟此前许多SaaS服务仅集中在苹果内部体系有关。

毕竟,它是一个半封闭的生态。一面是开放的APP生态,一面是独立掌控、高度捆绑的应用。加上iOS或iPad、Mac系统,我们很容易将这种服务简单理解为普通移动应用,意识不到背后复杂的云计算。

想想看,未来有一天,假如苹果将这种服务纳入一个更大的“云服务”范畴,业务归属与财务计算方式变更,即便以此刻的营收体量计,苹果云收入也已相当可观。

其实,苹果一直在升级它的服务范畴。早期是软件形态的服务,后来移动互联网应用分发,然后融入较多内容订阅。到了2016年以后,在iCloud支撑下,苹果开始强化更多独立的应用,而每个应用带有开放的平台特质。而2019年以来,苹果一些独立的应用,甚至开始与外部平台合作,等于输出SaaS应用服务了。比如Apple TV+等就已经与三星合作。还有与微软合作的案例。

不要觉得,这只是简单的开放。在我看来,苹果在为未来探索。

如果你将iCloud与AppStore视为两大拱卫,Apple One之于苹果,就是一个面向未来的云计算乃至数字化、智能化的战略平台。

甚至,Apple One也是One Apple,即“一个苹果”战略。它的战略价值在于:

1、在不断拓展更多应用层的同时,要在应用之间建立全面的生态协同,进而升级苹果服务业务范畴。

2、借助SaaS层竞争力,逆向整合、布局,延伸到PaaS、LaaS层,建立更为完整数字基础设施,服务更广、更深范畴。

几年来,当我们习惯在iPhone、Mac、ipad以及更多苹果设备之间自由同步数据时,你不觉得,苹果在构建全面、统一、一致性的体验与应用场景?

不止如此,今年上半年的苹果WWDC上。它更是释放了以下三点:

A、借助操作系统升级,强化了多端协同、基于云端开发、接口打包、体验一致性,这是一种云服务战略;

B、拓展第三方端口,强化内容与服务的开放战略;

C、强化用户端共享与协同。

这三点中的“服务”范畴,正从过去的应用分发走向全面的云服务。

这里补充一点,很多人只是将苹果多端之间的同步与协同视为一种简单的数据共享甚至存储应用,或者只是展示分布式操作系统的价值。

你太小看了苹果的意图。截至目前,尽管许多企业都具备分布式操作系统,也有基于云平台的文档服务,更有常见的网盘云存储,但在多端设备的协同应用上,截至目前,没有一家体验超过苹果的。

这将有利于Apple One成为“一个苹果”的统筹。

两个月前,微软董事长兼CEO纳德拉,强调了近似目标,接下来,要在微软应用层面建立全面协同。

苹果当然不会停留在这一层面。

2018年底,苹果曾宣布,未来5年内,将投资100 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两年来,它不断挖角亚马逊、微软、谷歌的核心工程师,铺垫底层系统能力的同时,也在开始强化部分开源服务。我想,尽管它短期不可能获得其他巨头的PaaS、LaaS平台能力,但借助应用层的力量,它一定不会甘心只为人做嫁衣。何况,它早与微软、谷歌在应用层博弈多多。

从现有模式看,未来它与微软之间的SaaS层博弈一定会非常深。过去两年,两家公司多有合作。

你应该到了反问的时候:这与苹果此次发布会尤其iPhone13系列有什么关系?

有些方面已经回答了。比如苹果多端设备智能协同,不仅涉及数据、应用,更有整个场景的统一性。而iPhone则是整个协同场景中的核心入口。

结合WWDC上的信号,尤其是强化用户端的共享与协同、拓展第三方端口,强化内容与服务的开放战略,你应该明白,此刻的iPhone13系列,承担着强化用户体验、用户忠诚度的重任。新手机全面补充短板、提升性价比的动向里,有明显的意图。

当然,仅仅靠手机远远不够。苹果操作系统升级、多端设备并进,建立全面协同,一定会是这一周期苹果的显学。

此次发布会,Apple Watch7、iPad Mini 可圈可点。未来几个月,iPad9、Air Pods 3、Apple Pencil 3、Mac book Pro(14 /16英寸)、Mac Mini都将有望发布。而苹果智能汽车也已有自己的路线图。诸多终端入口,不但可以驱动硬件业务增长,更是可以形成多端协同,壮大、升级服务业务,进而推进未来全面云服务版图的形成。

事实上,苹果确实也在加速平衡手机业务在整个体系中的价值。

去年,iPhone营收约占苹果总营收52%。上季降至49%。服务业务占比显著提升。

这种动向其来有自。

Apple One里,苹果多端协同与共享是一种载体,但未来的形态里,应用、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才更为关键。

早在2010年10 月,在一次企业战略演示中,乔布斯曾宣布,公司的一个关键目标是,用云“将我们所有的产品联系在一起,以便我们进一步将客户锁定在我们的生态系统中”。

2011 年 WWDC 大会主题演讲中,他进一步说,苹果未来服务会移到云端,并将 PC 和 Mac 降级为一种设备。

当然,苹果并非生活在真空。它也无法忽视短期目标。

由于全球区域市场监管压力加大,服务业务上季开始出现一些波动,本季信号可能更为显著。这会迫使苹果重新借助手机平衡增长,应对不确定性。iPhone13应该承担着平衡增长的重任。尤其中国小米夺去全球老二地位后,苹果也急需展示新的增长力。短期来说,监管时代,终端比服务变现更快,也更可预期。

所以,再回头看它弥补短板、强化基础体验,于ASP、供应链问题的理解,应该就更清晰了。而一旦手机打开一轮局面,作为核心入口,苹果多端协同的服务就能更为自然的渗透,从而带动其他终端与服务业务。这也是Apple One的魅力。某种程度上,这与小米集团“手机X AIOT”的战略略有近似。

夸克判断,Apple One后续可能会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演进。而苹果组织架构也将随之升级。这是“一个苹果”的内在要求。

不过,说到这里,可能会有人说,固然,苹果商业模式创新有力,但iPhone13硬核科技还是“了无新意”,说它创新到了尽头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合理啊。

我想说,苹果这种巨头不可能忽视技术。看看这家公司的专利布局就能明白。IFI数据显示,2020年,IBM以9130项发明专利位居美国榜首。其次是三星、佳能、微软。苹果位居第8名。紧随其后的是华为、高通、亚马逊、索尼。而谷歌则名列第17名。截至目前,苹果专利总量超过70000件。

而苹果最近的专利布局动向,则正在围绕整体战略展开。比如涉及手机,它的相机技术确实在强化,此前获得了集成于手机与笔记本屏下摄像头的专利;多端协同、共享、构建云服务方面,它已获得新专利,即“分布式计算环境中的面部同步”(第10997763号);而于智能汽车上,它刚获得增强虚拟显示、车窗光线动态调节、气候预测与控制、车辆定位等专利。显然,巨头有它明确的节奏。

创新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单一的维度。同时,它也无法真正脱离一个公司长短期发展目标、既定的战略,否则就空无所依。

多年来,苹果给人一种微创新大师的强烈印象。这与它高度一体化的商业模式深有关联。许多环节都需要独立涉入,而无法像开放的系统一样,可以借助生态力量摊薄许多成本——虽然总是显得粗糙。

这种一体化的特征,确实也在遭遇巨大挑战。苹果的创新,尤其是服务升级,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一体化走向一体化开放的进程。

这个过程注定复杂而痛苦。不过,一旦探索到可行路径,巨头应该还是会有它远胜今日的强大生命力。毕竟,世上没有行之四海皆准的所谓创新路径、商业模式。尤其是在一个全球强监管的时代,探索更为复杂。事实上,许多巨头都在调整过往的商业模式、运营策略。

所以,那种借助一款手机断言苹果自此衰落的言论,其实是非常盲目而可笑的。

至于说到苹果股价,实在没有任何分析能力。过往多年,每个iPhone发布日后,它通常会先下跌10%左右,然后休整、恢复,重新站上高点。不过,这一刻,我们还是没有任何勇气。

0 阅读:82

夸克点评

简介:TMT、财经精锐评论、上市公司内幕、各种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