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竹沟,位于四川峨边彝族自治县斯合镇西面的狭长原始峡谷地带,总面积达575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峨眉山的面积。
尤其是近几十年来,相继发生指南针失灵、多起人畜失踪等事件,使黑竹沟显得更加神奇莫测,所以,有人也称之为魔沟和中国百慕大。
人畜失踪的迷雾黑竹沟由于山谷地形独特,植被茂盛,再加之雨量充沛,湿度大,山雾是这里的特色,经常是迷雾缭绕,浓雾紧锁,使沟内阴气沉沉,神秘莫测,此处的山雾千姿百态,清晨紫雾滚滚,傍晚烟雾满天,时近时远,时静时动,忽明忽暗,变幻无穷,据当地彝胞讲,进沟不得高声喧哗,否则将惊动山神,山神发怒会吐出青雾,将人畜卷走。
考察者分析,人畜入沟死亡失踪原因,迷雾造成的可能性很大,人问进入这深山野谷的奇雾之中,地形又不熟,很难逃脱这死亡谷的陷井。
当地人和考察者总结出这样一个顺口溜“石门关,石门关,迷雾暗沟伴保潭;猿猴至此愁攀援,英雄难过这一关。自1951年至今,川南林业局、四川省林业厅勘探队、部队测绘队以及彝族同胞多次在黑竹沟遇险。
据不完全统计,已有三死三伤,二人失踪。
其中最令人震惊的是1950年,国民党胡宗南残部30余人,仗着武器精良穿越黑竹沟,却无一人生还,留下了“恐怖死亡谷”的骇人传说。
1997年7月,中国四川省林业厅森林勘探设计一大队来到黑竹沟勘测,宿营于关门石附近。
身强力壮的高个子技术员老陈和助手小李主动承担了闯关门石的任务。
第二天,他俩背起测绘包,每人用纸包上两个馒头便朝关门石内走去。
可是到了深夜,依然不见他俩回归的踪影。
从次日开始,寻找失踪者的队伍逐渐扩大。
川南林业局与邻近县组成了百余人的寻找失踪者的队伍也赶来了。
他们踏遍青山,找遍幽谷,除两张包馒头用过的纸外,再也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动植物之谜黑竹沟不仅地形险峻,其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也充满了神秘色彩。这里有大熊猫,此外,还有黑豹等珍稀动物曾在此地被捕获,据说这是亚洲首次发现黑豹的记录。
植物方面,黑竹沟的百年古杉上寄生着直径可达3米、高达80多米的野藤,如同擎天巨扇,蔚为壮观。烘桐、水青树、青檀、自辛树、银叶挂、峨眉黄连等稀有植物也在这里繁衍生息,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彝族祖籍之谜斯合镇原名斯豁,彝语意为“打摆子而死”。当地彝族同胞流传着祖先曾居住在黑竹沟石门关上部开阔谷地的传说,并有“祖训”不能入内,否则会遭灾。石门关是黑竹沟的腹地,探险队曾多次尝试深入,却未能成功。
野人之说1974年10月,勒乌乡村民冉千布干曾亲眼见到高约2米、脸部与人相似、浑身长满黄褐色绒毛的雄性巨物野人。
此后,当地群众多次发现野人的踪迹,敬畏之情甚至超过了对山神的敬畏,称之为“诺神罗阿普”,意为“山神的爷爷”。
纬度之谜黑竹沟所处的纬度与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相似,被探险家称为“死亡纬度线”。黑竹沟最高峰马鞍山主峰东侧,有一座海拔3998米的山峰,上部呈三棱形,酷似埃及金字塔,在红光照耀下金光四射,形成神奇梦幻的世界。
探险与揭秘1995年,黑竹沟景区管委会主任郭云城一行深入野人谷,发现疑似野人的脚印、粪便和巢穴,因环境险恶决定返营。
2014年,一支科学考察探险队成功徒步穿越黑竹沟核心地带,首次探明了长达60公里的地磁异常带,并记录了丰富的动植物、地形、云雾天气等资料,为解开黑竹沟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
地磁异常现象:在黑竹沟石门关-荣宏得-罗索伊达一线,存在一条长达60公里的地磁异常带。在这一区域内,指南针、罗盘等导航工具会出现偏转或失灵现象,给探险和科考带来极大困难。
地磁异常原因:研究表明,黑竹沟地区的岩石多为玄武岩,含有大量的铁元素等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地磁场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形成了差异极大的磁场带。
结语黑竹沟,这片神秘的土地,以其变幻莫测的高山、布满荆棘的路途和未知的旅程,吸引着无数探险者前来探寻。
尽管发生了许多令人费解的事件,但科学的态度和充分的准备,让人类逐渐揭开了这片神秘之地的面纱。正如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黑竹沟的未解之谜,正等待着更多勇敢和智慧的人们去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