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全国药品第十次集采杀疯了,卷出了新高度!
12月12日,全国药品第十次集采结束,439家企业的778个产品参与竞标,最终有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降价幅度远超以往,“地板价”频出。
500ml的注射液只要1.63,比同样容量的矿泉水都便宜。
预防心梗血栓的阿司匹林肠溶片,3分钱一颗,每天吃一颗,吃一个月都不到一块钱。
预防胎儿畸形的叶酸片,也是3分钱一颗,一瓶60颗只要1.8元,装药的瓶子都要6毛5,如果刨掉瓶子的成本,一颗叶酸片只要2分钱。
本次集采降幅超过90%的品种比比皆是,成为迄今竞争最为激烈的一次。
过去的九次集采,每次都会公布平均降幅,平均降幅为53.7%。
而本次集采,至今未公开平均降幅数据,这是医保集采开展六年来,首次未对外披露降价情况,
但据民间统计,第十次集采最终的平均降幅肯定远超前九次。
胃肠道解痉药物间苯三酚注射剂,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报出0.22元的价格,降幅接近92%。
抗肿瘤药物瑞戈非尼片每片的平均中选价格在4.5元左右,降幅同样超过90%。
与以往医保局“灵魂砍价”之后满屏的溢美之词不同,本次药企“灵魂报价”之后,媒体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
药价这么便宜了,药厂还有利润吗?药品质量还能保证吗?如此“地板价”的药品还能有疗效吗?
“全国药品带量集中采购”自2018年开始以来,横跨七年,历经十个批次,已形成常态化管理,但今年的竞价为何能卷成这样?
有以下几点重要原因:
1、竞标企业创历史之最,竞争异常激烈
第十批集采报价偏低的首要原因是竞争激烈,这次是自2018年国家集采正式启动以来,产品数和企业数最多的一次。
因为2024年只有这一轮集采谈判,因此积攒了较多的过评企业,有超过439家企业参与报价,较之以往差不多翻了一倍,企业为了中标,只能压低价格。
2、竞标规则大幅变化。
今年的竞标规则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太狠了,把药企们竞价心理挑拨到了极限!
本次集采实行“1.8倍熔断和复活”机制。
我给大家讲讲这个机制杀价有多狠。
首先,各个药企要统一“度量衡”,把报价折算至最小计量单位(指单片/单粒/单袋/单支等)后的价格作为“单位可比价”。
然后,评标机构将各企业的报价排序,报价最低的成为第一名,次低的为第二名,以此类推。
别急,这个排名不是中标排名。而只是选出了一个“参照物”。
能否中标要符合下面两个规则:
【解释】:就是说你的报价要比排名第一的低价,还要再低1.8倍,才能中标。
【解释】:如果你没有在第一轮报价中标,别急,恭喜你还有一次机会。
——如果第一轮报价有多个价格中选,你如果能接受其中最低的那个价格,你也可以直接中标。
——如果第一轮报价只有一家企业中标,那么你如果能接受规则一约定的低于“同品种拟中选单位可比价的1.8 倍”,你也可以直接中标。
在这种“1.8倍熔断和复活”的机制下,聪明的企业可以选择更为灵活的报价策略,他们先报一个偏保守的价格,观察情况后再等待第二轮直接亮出底牌,一步到位。
就是采用这种策略,有超过40家中标企业是在“复活环节”中标的。
3、B证企业最后的疯狂
所谓B证企业,与A证企业的区别是:B证企业无需自建符合GMP标准的生产工厂,可以委托具备生产资质的企业(C证企业)进行生产。
相比A证企业来说,B证药企由于其运营成本更低,使得它们在集采中更容易报出低价,更容易中标。
有统计显示,在国家启动集采项目以来,2019年-2023年,全国B证企业增长数量超过1000家,呈井喷式爆发。其中很多都是关联企业,在以往的集采中,出现过关联企业围标、串标的现象。
因此,第十批集采对B证企业作出了更多限制。
从去年以来,B证企业受到了非常严格的监管,如果这轮集采进不去,一些企业就会面临现金流困难,可能面临生存危机,所以这次有些B证企业会“拼死一搏”,选择报低价来争取中标。
一旦此次集采中标,所保证的“带量采购”的签约周期是3年,可以保证企业未来三年的产品销量,这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拼一把,能续命三年,大家竞相报出地板价也就不稀奇了。
4、“末班车”心理
相较过去“一年两采”的节奏,2024年全国药品集采步伐放缓,仅在今年末开展一次。
而且有医保专家判断,《“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曾要求2025年国家和省级药品品种达500个、高值医用耗材品种达5类,待这一目标完成后,可能不再有全国范围的集采,而是由各个省自行组织。
本次及以后的每一次集采,都有可能是集采的“末班车”,争取能够及早上车获得资格、落袋为安,成为各大药企普遍的心理。
所以大家都抱着赶紧“上车”的心理去参加本次集采。谁也无法预料还有没有第十一次集采了。
虽然本次集采的降价幅度远超预期,从医保基金的角度去考量,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集采,能大幅降低医疗机构的采购成本。
但药品和普通商品不同,患者不仅看重的是价格,更要看品质和效果,药价过低可能会影响一部分患者对药品质量的信心,可能会影响到服药的依从性。
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患者反映吃了国产仿制药,疾病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的案例。也会引发社会大众对进入集采的低价国产药是否与进口原研药等效的疑虑。
针对这一点,国家对集采中选药品是有严格规定的:申报药品须满足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
本次中选药品全部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药品。
无论是对A证企业还是B证企业,药品质量都是一条不能越过的红线。
对于B证企业来说,它们没有自己的销售队伍,只能靠集采进入医疗系统,一般也不会在集采上明目张胆违规。
而且药品监督管理局,还会对集采中标企业的药品定期抽检,一旦发现不合格,就会被列入《全国医药价格和招采失信企业风险警示名单》,从而失去今后的参标机会。
以往集采曾有70万元的罕见病药被医保局砍到了33000,原来13000的心脏支架被砍到了700块钱的,这些都是原研药进集采的经典案例。
但本次集采基本没有这样的场景了,国产药替代趋势非常明显。
默沙东、优比时、安斯泰来等跨国药企纷纷落选,从现场报价信息看,他们只是象征性降价,远超同组单位可比价的1.8倍,被视为主动放弃。
例如替米沙坦80mg申报价37.39元,与现行挂网价基本一致,是最终中选产品价格的4.7倍。
相较于仿制药“火拼”价格的集采,外资药企将重心放在了创新药的医保谈判上,纷纷剥离已过专利保护期的原研药,将这部分市场让渡给国内的仿制药厂。
例如:降糖药【西格列汀】口服常释剂,有超过30家仿制药企业参与竞争。惠升生物、江苏万邦生化、浙江医药等九家企业中选,而此前占据公立医院市场份额超过99%的原研企业默沙东本次集采未参与报价。
这代表着我们今后在公立医院系统内很难能用到进口原研药了。以价格唯胜论的集采几乎全是仿制药的天下。
理论上没有区别,因为仿制药要上市,必须通过一致性评价,能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理论上药效都是一样的。
但在实际经验上,往往进口药的效果更明显,下面是国内某知名三甲医院的专家的一个视频,比较能说明这样的问题。
总结历经8年、十批次的大规模药品集采,为医保基金节约了上千亿的采购成本,让有限的医保基金惠及到了更多的人民群众,让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大幅减轻,从制度的设计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
但也要防止过犹不及,在保证医疗质量基础上争取来的低廉价格,才是老百姓真正想看到的。
以牺牲疗效为代价的降价,即使能帮助医保基金节约再多的成本,对于我国的医疗体系都是一种伤害。
我们普罗大众都衷心的希望国家集采越办越好,但也希望聪明的制度设计者们,能够想办法把进口原研药也能有效的纳入集采,在把进口原研药价格打下来的同时还能让他们有积极性来参与,这是集采机构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
本文由公众号【i保不保】授权发布,禁止转载。
用户14xxx02
永远记住一分钱一分货。
各种郭仔
集采没问题,降价也没问题,主要是你药物一致性评定不能是送检药物,得是不定时,不定点在全国医院临时购买,送第三方检测,全程由中标对手公司陪同才行。不合格立马更换厂家,并且开天价罚单。当然这是理想状态,理想很难实现。
元元 回复 12-23 18:47
你这是想赶尽杀绝?
纯情小火鸡 回复 12-22 23:39
都没人愿意生产了,还天价罚单……
北山
不能用医保吃进口原创药,这样医保可以向农村延伸
深海蓝冰
既然认定效果一样 那应该集采药就按化学名按集采价格报销 进口药也按几分钱报销剩下的自费 要不然有些人一盒进口药就浪费了大量医保经费 这不是浪费吗?
看看
若干年以后你们只能吃进口药了,国内药企都被他们弄倒闭了。
yxb280025
管它什么药💊,只要是药,通通一分钱,这样才是最美好的集采。
小风
注射液原材料是什么?矿泉水集采或者一级代理价格大概在4到6毛,你1.63说说你多出来的成本。
彼时年少GL7
又想便宜又想是最好的药。。。。。。人心不足蛇吞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