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中国体育早就不是举国体制了,美国体育才是举国体制!

萨担话 2024-08-09 05:41:04

近日,《铁齿铜牙纪晓岚》编剧汪海林深夜发文,对中美体育体制发表了一番引人深思的见解,这一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汪海林指出,中国体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举国体制。中国依靠体育彩票筹措经费,不仅开展了“奥运争光项目”,还为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小区里的运动步道、跷跷板和秋千等设施皆受益于此。同时,体育方面的财政支出侧重于大型体育设施的建设与运营,这属于地方政府的职责范畴。曾经的少体校大多已关闭,当下体育事业的主要投资源自社会资本。

这一观点得到了部分网友的支持。他们认为,中国体育举国体制的时代确已远去,体育彩票投资建设的项目深入到了基层,公共场所的全民健身器材让众多家庭受益。而且,从国家每年公布的数据来看,体育事业的财政预算仅 44 亿,占 GDP 的 0.05%,其中用于全民健身的部分不断增加。国家财政对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支持力度相对有限,相当一部分经费依靠中国体育彩票。此外,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一些职业体育赛事在规模和影响力上还有一定差距。

然而,也有网友对此持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不能简单地以财政投入的多少和少体校的数量来判定中国体育体制的性质。中国在体育领域取得的众多辉煌成就,离不开国家在政策引导、资源调配等方面的统筹规划。虽然形式上有所变化,但国家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依然不可忽视。

实际上,中国体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进和适应时代需求的过程。在过去,举国体制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运动员,在国际赛场上争金夺银,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国家形象。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的内涵和外延都在不断拓展,社会资本的参与为体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对于美国体育,汪海林认为其大学通过奖学金倾向性投入体育事业,利用公共资源培养体育人才,为职业体育奠定基础,全社会以体育为荣,体育拥有丰富的社会资源。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美国体育的繁荣,但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国情和发展路径,不能盲目照搬。

在探讨中国体育体制时,我们应综合考虑历史、现实、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无论是过去的举国体制,还是如今社会资本的积极参与,都是为了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提升国民身体素质和国家的体育实力。未来,中国体育或许还将继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3 阅读:880
评论列表
  • band 4
    2024-08-12 11:20

    家庭培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没钱又不是顶尖天才的,家长负担不起。

  • Lee 2
    2024-08-12 11:44

    真不要脸

  • 2024-08-12 09:00

    鬼才信

萨担话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