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在无锡一片形似五叶莲花的山水之中,国内首个以禅意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拈花湾小镇建设完成。
因为与国内其他江南古镇的风格迥然不同,拈花湾小镇一开业便迅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很多国内外游客,第一年客流量就达到140多万人次。
但是无锡拈花湾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产品官吴国平站在山坡上瞭望整个景区,总觉得差点意思。
拈花湾该如何将东方智慧和中国文化这一内涵丰富的主题凝练成芳?
拈花湾如何能与游客形成心灵的共振?
吴国平觉得,小镇需要有一处代表东方文化的灵魂性作品,一处让游客惊艳的收官之作,地点就选在微笑广场。
▲微笑广场原址
这个想法在吴国平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两年后,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吴国平在网上看到了格鲁吉亚女雕塑家塔玛拉创作的动态雕塑作品《男人和女人》:
夜幕之下,海岸之上,两尊12米高的巨型雕像,一男一女,慢慢靠近彼此、相吻、相拥、分离,最后孤独地回到原位,静静等待第二天的移动和相拥,而这一过程发生在24小时中仅有的10分钟里,犹如一生之中的灿烂一瞬。
塔玛拉的作品使吴国平的内心为之一震。
于是,一个新的构想在吴国平心中萌发了——何不请塔玛拉来拈花湾?
01.
独一无二的“拈花一笑”
时间回到2017年。
自从吴国平想到请塔玛拉为拈花湾创作一个雕塑作品之后,拈花湾文旅便锚定这一目标着手联络,几经波折,终于在当年9月与塔玛拉的国内联系人进行了首次对接。
▲2024年3月,吴国平与塔玛拉畅聊创作过程
2018年3月,塔玛拉团队首次来拈花湾考察并进行交流。
不过,与塔玛拉沟通的过程并不容易。
对于吴国平而言,首先要面临的就是由文化差异造成的阻碍。
一个中国人,一个深耕优秀传统文化多年的文旅人,该怎样让一个外国人来理解他心中东方文化的韵味?又怎样让这种韵味通过作品传达给游客?
每一步都有极大的难度。
前期,塔玛拉曾将自己的样品册给拈花湾团队作参考,但这些作品都是偏西方化的组合装置,不符合中国文化。
吴国平反复考量,还是认为《男人和女人》是最接近中国文化的产品,并且《男人和女人》也是塔玛拉的成名作,而拈花湾和塔玛拉的合作,就是要让艺术家无限接近自己的高峰,让拈花湾的产品无限接近完美。
在磨合过程中,双方不是没有想过捷径。
比如,直接把塔玛拉的《男人和女人》复制过来,是不是也行?
“拿来主义”成本低、进度快,技术也成熟,而且塔玛拉在国内的代理公司在武汉也做了一个《男人和女人》的微缩版。
但拈花湾最后还是决定——拈花湾就是要做别人没做过的、没有的,绝不照抄照搬!
出于对艺术及文化的极致追求,双方还是决定重新设计一个原创雕塑精品。
十几次的会议共创,无数次的细节沟通,终于孕育出一个全新的装置创意。
▲微笑广场首秀影像资料
这是一组大型不锈钢动态雕塑,整个雕塑由8根形态各异的S曲线柱作为藤蔓,配合平均分布的45个花片,通过开合、旋转,演绎万物流转,分合聚散,最终组成一个18米高的人体造型,象征一位从自然中诞生的智者。
围绕这个雕塑,是一场名为“拈花一笑”的演出,演出约十几分钟,在光艺美学、高流明激光投影和全息数字影像技术等视觉演绎手法的加持下,实现现代艺术美学与古风意境的融合表达。
来到微笑广场的游客和住客,可以跟随人群,信步徐行或驻足观演。动态雕塑分合变幻,600架无人机组合出各种美丽图案,让游客于360°梦幻空间中感受静心净意、欢喜自在的拈花之境。
“拈花一笑”一举成名。
这个雕塑充满美学张力,含不尽之意于形外,如中国书画用笔藏锋那样将力量包裹在内部,当它移动、组合之际,你能感觉到它是有灵魂的,它2020年建成正式对外开放,当中还经历了疫情,到现在已经演出了3000场,与近1000万观众结下缘分。
可以说,这1000万从五湖四海来的观众,看到的不仅是殿堂级艺术雕塑和光影科技的动态演绎,更是中国文化的包容与开放,是东西方文化相容互通的无限可能。
而这“拈花一笑”背后的故事,其实还有更多。
02.
创研赋能,化静为动
微笑广场“拈花一笑”的成功,不止是一位西方艺术家所提供的灵感设计,这背后是拈花湾团队及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创意、装置艺术创造、以及中国的科技力。
这是拈花湾与中国文旅界这支大团队协作共赢的结果。
接下来,拈花湾做了两件事:
科技赋能、运营创新。
为此,拈花湾请来了国内顶级团队助攻:
“拈花一笑”雕塑装置的动态演绎由国内知名舞美机械制作公司设计制作;微笑广场的舞美灯光效果,由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灯光总设计沙晓岚团队打造。
拈花湾要做的,不是按照设计图纸搭房子的“建造”,而是“研发”。
事实上,拈花湾就是在以一种科研精神去创作产品。
比如,关于装置的运动。起初,8根立柱上的花片是固定的,然而“总设计师”吴国平认为,“拈花一笑”要表达“聚散有时,因缘无尽”,不仅要看花片最终合成的状态,还要展现分分合合的过程,因此花片也要是动态。
这样一来,难度成倍增加。
▲动态花片设计效果图
▲全息影像设计效果图
经过与机械团队的多次沟通,最终曲线柱的花片升降与旋转运用独立的驱动机构,借助先进的机械技术和精确的控制系统,使观众能够从不同角度欣赏到舞台机械的精妙之处,加之智能LED亮化,让雕塑在夜间流光溢彩。
舞台方面,拈花湾希望游客能获得一种身、心、灵沉浸的独特体验,在梦幻的光影中得到心灵治愈。
按照这一目标,拈花湾的合作团队运用多台投影拼接技术,实现多方位、多角度的画面呈现,使影像可以在舞台及水中暗藏的可折叠式屏幕上呈现出逼真的图像和色彩,实现最大范围裸眼3D视觉效果。同时,应用 20余台激光机打造虚拟现实,配合舞台机械和特效不断变化,呈现出最佳演出效果。
光影与冰冷金属交接产生的光芒与温度,使艺术的柔美与科技的硬核在此刻形成共鸣。
核心装置基本定型之后,吴国平再次对微笑广场其它部分提出了要求:
增强微笑广场背景的诗意性。
这个过程中,吴国平亲自到场查看地形、选择树形、放气球测高度,现场把控广场、连廊、再造的堆坡的程度,结合远处自然山形,精益求精,通过改变周围景观,最终实现雕塑装置与园林景观的完美叠加,让“拈花一笑”的现代美学张力与传统文化的古典美之间实现了自然过渡。
03.
从1到10的运营
文旅项目的生命力,始于策划,达成于建设,而核心在于运营。在文旅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拈花湾文旅始终坚持将运营贯穿于全过程。
可以说,塔玛拉让这座雕塑有了形,而拈花湾以其超强的运营力为雕塑注入了灵魂,赋予它触人心弦的美。
无人机元素的加入是拈花湾景区创研的又一种新演艺形式,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演艺节目,而是一种新的场景消费赋能方式。
“拈花一笑”无人机表演会根据节日开展主题演出,配合绚烂烟花,极具节日渲染氛围,呈现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充分满足游客们的感官体验需求。
2021年无锡拈花湾景区创新性模拟出流星雨划过夜空的效果,上百架缀着烟花的无人机自天边缓缓划落,科技与艺术完美结合呈现出一场“宇宙级”的浪漫,震撼无比。
2022年七夕,景区精心策划再次大升级,新加入了“鹊桥相会”“星河涌动”等七夕元素,由无人机组成的“巨蟹座”“狮子座”等同时闪耀夜空。
2023年新春期间,微笑广场每晚上演无人机烟花秀,近千架无人机汇成星河,更有威武的祥龙造型,伴随着烟花绽放,热闹欢腾。
自此,“拈花一笑”让拈花湾的明星产品——《禅行》夜游演出拥有了完美的高潮。
通过人文、科技、艺术的结合,拈花湾将难以捕捉的东方文化具象表达,通过“行”的形式来更好体现“禅行”的意义,实现了文化寓意之景、建筑结构之景、光影科技之景“三景合一”,拉高了整个华东景区户外演艺的天花板。
去年,拈花湾入选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特色演艺《拈花一笑》入选《全国旅游演艺精品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禅行演艺的4.0迭代产品,《拈花一笑》跳脱出传统的舞台和观众席,跟随演出设定的时间线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各项活动,不仅有效延长了游客夜间逗留时间,也带动了品牌文创、商业服务、住宿、餐饮、交通、泊车等衍生市场的开发。
围绕“禅”文化IP的体验,拈花湾景区还为游客打造了多元化的消费体验新空间,慕名《拈花一笑》演出而来的游客来到景区,观演的同时也能体验独特的禅意生活文化。
比如你可以换上一身拈花华服、买上一展古法纸灯,在漫天光影中,与雕塑合影打卡,也可以在修竹掩映的茶馆品一杯香茗,体验茶道。
从禅意小镇街区与建筑、炫酷夜景到梵天花海、微笑广场,从无人机光影秀到“流星雨”,从精品酒店到小镇客栈,拈花湾从未停止对旅游创意进行深度开发。
而每一项创意的推出,都会成为网络热点话题,通过口口相传与社交媒体传播为景区带来更多客流,为拈花湾景区的品牌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也为景区消费场景创造更大潜能。
04.
新文旅时代,拈花湾文旅的破题艺术
从2015年建园完成,到2020年“拈花一笑”惊艳亮相,再到如今的人气爆棚,拈花湾十年磨一剑,从一张白纸走出了一路风景。
回望历史,它的每一步,都是一次超前的探索。
它的成功,曾一度被归结于擅长“无中生有”。
也就是在一块并不具备一流自然资源的土地上,通过创意、创造、创新,来打造一个精品文旅项目。
用吴国平的话说,拈花湾文旅的每一个产品都要“预支五百年新意”。
比如灵山梵宫,实现了西方的建筑格局和东方的艺术内容完美结合,令人震撼。
比如金陵小城的那一抹“金陵蓝”,抬头仰望那道绝美的孔雀蓝屋顶,瞬间便能联想到白居易的那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抹斑驳渐变的“金陵蓝”是拈花湾文旅邀业内顶级专家历经6个月反复研讨,才最终确定下的特殊颜色。
而精准地找到匹配产品调性的高手助攻,似乎已成为拈花湾文旅的一种“超能力”。
比如,为了扎出具有天然美感的精美篱笆,拈花湾文旅特地找来了两位竹篱笆制作“非遗”传人。他们做竹篱笆已经三十多年,一辈子只专注做这一件事。
从本质上来看,拈花湾建设,创造了文化休闲和城市度假的新模式。作为一个心灵度假目的地,拈花湾凭借其对市场的领悟力,切中了时代情绪。
人们想要逃离焦虑,了解传统文化,亲近自然的种种情绪与需求,拈花湾都懂,也具备实力满足,这才是文旅产业长远发展的精髓所在。
所以只从一个景区甚至局限为一个项目,是看不懂拈花湾的。
我们看到的,是一家精通“加法”艺术的文旅集团,在科技、文化与艺术的高度融合创新中上下求索,蹚出一条中国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放眼全国,拈花湾文旅的各类产品无不是对这一艺术的映照与补充。
大有秋作为拈花湾文旅打造的“文旅+大健康”创新样板,正全力构建“三全三养”的健康生活方式;
鲁源村践行“文旅+大教育”理念,积极打造中国游学研学第一高地;
鸿山奇境则以“文旅+大娱乐”模式打造主题度假目的地,正在探索数字文旅与传统旅游的完美结合。
▲效果图
“旅游行业正从观光向沉浸、从风景向场景转变。这个行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区域品牌、城市流量的重要载体;成为精神消费、情绪价值的重要出口。”吴国平说。
在吴国平看来,再炫的技术不是目的,优质文化内容传达的理念和精神才是根本。
去年双节期间,拈花湾小镇打造了沉浸式体验的戏曲生活节;金陵小城推出金陵国潮季深度游园项目;尼山圣境举办有朋音乐节,用音乐的形式展示传统儒家文化;大有秋一期·竺山开启“秋日收获计划”,把湖山、美食、音乐、运动、团圆等美好体验集结起来,为游客呈现触手可及的美好生活图景。
拈花湾文旅不断创新的旅游产品和不断优化的服务供给质量,为人们日益增长的品质化旅游消费需求提供了一个出口。
2023年,拈花湾景区全年接待游客超过200万人次。今年春节黄金周,拈花湾景区创下了入园人数、旅游收入的历史新高。
去年,拈花湾文旅入选首批 “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
拈花湾文旅的发展之路,很好地印证了当下的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逻辑——不缺消费者、只缺好产品,很好地诠释了“产品创新永远是发展第一动力”的拈花湾精神。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张铮曾表示,当今时代,新科技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对文旅行业发展的影响愈加突出,创意表达正成为提升文旅传播力发力点。
随着人工智能等一批创新科技的问世,包括文旅在内的每一个行业都经历着深刻变化。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今年全国两会上,吴国平建议“进一步加快人工智能在文旅行业中的应用”,呼吁国家有关部门根据文旅类企业特点,加大指导力度,并且鼓励有条件的文旅类企业加大创意研发,进行产业基础再造、产业链提升及应用赋能。
吴国平表示,未来,拈花湾文旅将紧跟AI技术等快速发展趋势,持续创新推出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文旅精品项目,更好推动文旅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质生产力与文旅融合已然成为新兴之势,谁能率先拥抱新技术,优化资源配置结构,谁就能最大化发挥资源效益。而作为先行者的拈花湾文旅,正着力用作品树立一个现象级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