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亲人190万存款到期去银行取款遭拒法院判了

发现之眼 2024-11-26 11:21:55

一则“男子生前存190万,遗孀银行取钱遭拒”的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热烈讨论。

在一位亲属去世后,剩下的家人携带其存款单前往银行取款,却因未具备所需的继承权证明而遭到拒绝。无奈之下,家人决定将银行告上法院。经过审理,法院认定家属所持遗嘱是合法的,因而有权提取该存款及其利息。由此,法院判令银行返还190万元本金及相应利息。

已故亲人银行存款被拒提,法院裁定银行全额返还存款。

8月13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的“已故亲人银行存款被拒提款”案例引起了广泛关注。

案件中,甲与乙为夫妻。2017年底,乙与某银行签署了定期存款协议,约定在该银行开设定期存款账户,存入金额为190万元,存款期限为5年。按照约定,乙于协议签署当天在银行存入190万元。

不久后,乙因病住院,病危之际,他立下了遗嘱,明确表示甲将完全继承夫妻共有的房产以及本案中的定期存款190万元。存款到期后,甲携带乙的死亡证明、遗嘱、结婚证等相关材料向银行申请提取存款时,银行却以甲未获取继承权证明书为由拒绝向其支付该存款的本息。于是,甲不得不将银行诉至文山市法院。

文山市法院在审理时指出,甲提交的遗嘱为合法的代书遗嘱。在遗嘱的制订中,已有A某和B某两位见证人参与,其中A某负责代书,乙、A某、B某三人都签署并盖章于该遗嘱,并且整个过程经过视频录制并保存为光碟。法院认定,乙所立遗嘱是合法有效的,甲则是乙的定期存款190万元的合法继承人,依法享有提取该存款及其利息的权利。最终,法院裁定银行返还甲190万元的本金并支付相应的利息。

类似情况如何处理?

事实上,亲属在已故储户去世后试图提取银行存款遭拒的情况并不少见,诸如“79岁老人欲取离世儿子41万存款被拒”,“父亲去世300万存款取不出”等话题也屡屡登上热搜。

为了解更多情况,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了北京地区几家银行网点,多名银行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大多数是因为老人去世,子女来到银行想取款。”

在民生银行北京地区的一家支行,工作人员告知记者,两三个月前就曾发生过两起类似事件,其中一起的取款金额超过10万元,未能当场提取成功。“如果知道密码,取款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可以通过小额存款提取。如果带着已故储户的死亡证明、身份证、银行卡,以及提取人的身份证和直系亲属关系证明等,能够直接取款。但若不知道密码,或者提取金额超过5万元,那就必须前往公证处办理相关材料。”

当被询问为何需要公证时,几位银行工作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银行无法确认已故储户的继承人有几位。可能来取款的人并非储户的唯一合法继承人。此外,提取人提供的资料真实性也难以验证。”

平安银行北京某支行的工作人员提到:“曾听说过,有些子女把存款取走,导致老人的其他子女来银行争吵的情况。”

经过调研发现,申请公证材料并不简单。“有遗嘱指定继承人的话,按遗嘱执行。若没有,则需要先到公证处说明家庭具体情况,填写亲属关系表,并联系档案管理人进行证明盖章以确认亲属关系。接着,还要预约公证员检查材料,若没有问题再做笔录等等,整个过程需要一步步进行。”北京市某公证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说,公证时需要所有拥有继承权的人到场,确保材料的齐全和人员的到位。

由于手续繁琐或现实情况困难,除了前往公证处申请办理继承权证明书,部分继承人选择通过起诉银行获取法院的判决书,以此作为相关证明。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指出,在本案中,由于乙已去世,甲无从向公证机关申请继承权证明书,而银行也无法对乙遗嘱的真实性进行查证,因此,甲提起诉讼符合法律规定,法院应当作出判决。此案为遇到类似情况的公民在办理取款手续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0 阅读:116
发现之眼

发现之眼

理性探寻如剖木,入木深处见根源。冰清玉洁,勤学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