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江淮发布全新“智能新能源”战略,要求加快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全面转型。
同期,官方一同发布了全新品牌「江淮钇为」,并且提出“钇为要在5年内实现年销3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保持国内主流自主品牌纯电第一阵营”的目标。
直至5个月后的当下,随着作为江淮乘用车首款插混车型QX PHEV的上市,可以发现这次江淮的战略转型,实际是一次涉及三方品牌的「重新洗牌」。
思皓、钇为和母品牌江淮,这一大家子人要重新排兵布阵了。
江淮QX PHEV,以12.99-14.99万元完成上市。
这个价格是什么水平?
首先要知道,江淮QX PHEV不是一款100%全新产品。
在它之前,是有一款叫“思皓QX”的纯燃油车产品,该车售价为10.19-19.69万元。
对比两者来看,江淮QX PHEV还没算是完全做到「油电同价」的水平。
但江淮QX PHEV还是有它的过人之处。
全系标配CLTC工况120km的大电池,对比同级其它插混竞品,江淮QX PHEV的优势是足够鲜明。
你看宋Pro DM-i,入门版本售13.58万元,只提供71公里NEDC纯电续航;
哈弗枭龙以13.98万元起售,入门版NEDC纯电续航则是52公里,至于13.87万起售的吉利银河L7也是同等水平。
对于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些大厂,要想它们的插混SUV提供100km纯电续航,起码价位得上到15万级别。
这时再回过头看QX PHEV的12.99万起售价,应该说江淮真的很努力了。
值得一提的是,新车的1.5L插混系统,跟比亚迪DM-i是「同款」。
事实上,创维HT-i用的也是DM-i系统,应该说业内对于比亚迪这套技术持以了较高的认可态度。
在可电、可混、可增程的加持下,江淮QX PHEV的百公里油耗低至1.33L,馈电油耗则是5.37L,最大综合续航高达1300公里。
省心、省油、省钱,会是江淮QX PHEV留给消费者的最大印象。
有意思的是,比起宋Pro电机的145kW最大功率,江淮QX PHEV则是大了5kW至150kW。
至于7.3秒的破百速度,也要比起宋Pro Dm-i的7.9秒更快一步。
显然在同用DM-i系统之下,江淮并不希望只成为「第二个比亚迪」。
作为市场后发者,江淮清楚步其它品牌的后尘,或者选择只做一台普通家用SUV,这都是没有出路的。
于是,江淮QX PHEV试图以「运动操控」来开辟出自己的市场。
接近50:50的前后轴荷分配,有着间隙小于0.3度的细腻转向质感,加上1.02的极限横向稳定G值,江淮QX PHEV尝试用运动感来撬动市场。
它能成功吗?
江淮QX PHEV试图借运动操控来突围,这并非只是为了迎合市场。
事实上,它多少是带点欧洲人的底盘调校功底,毕竟江淮QX PHEV的原型车是思皓QX。
思皓,正是江淮和大众合资组建的品牌。
正因为江淮QX PHEV是基于思皓QX而来,因而两者保持了高度接近的内外饰设计。
江淮没有刻意去为插混版本作出造型区分,这点说来也不奇怪,毕竟比亚迪的插混和纯电车型的设计差别亦不大,但并不影响它们的销售。
卖得好不好,很大程度视乎设计水平的高度。
江淮QX PHEV的贯穿式日间行车灯设计,加上由直角包边的大灯组设计,多少有一种似曾相识的观感。
如果你还记得,新款魏牌摩卡DHT-PHEV以及已登上工信部的拿铁Hi4,都有着差不多的设计。
基于魏牌是作为后来者,这多少也能从侧面印证了,思皓QX乃至江淮QX PHEV这套前脸设计的可取性。
只是作为一款新能源车,江淮QX PHEV原封不动保留了思皓QX的双出排气设计,这点确实是与主流做法相违背。
可以看出,为节省成本,江淮不想再动任何的设计模具了。
从某种程度来说,江淮QX PHEV只想一心突出其120km纯电长续航的卖点,至于其它方面则不想多投入资源去重新改造。
事实上,除去思皓QX以外,江淮QX PHEV还有个表兄弟——思皓QX的纯电版本「思皓爱跑S」。
这款产品曾在去年9月开启预售,预售价为20.99-25.99万元。
大概是清楚自身竞争力问题,爱跑S并未正式推出市场。
而在江淮QX PHEV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它和思皓爱跑S、思皓QX,三者有着相似度达9成以上的设计样式。
从强调贯穿式设计的外观,到内饰的双联屏造型、旋钮式挡把,更不用说4605x1890x1700mm的三围尺寸和2720mm轴距。
在如此激烈的价格战下,以这般力度推出QX PHEV,江淮所要面临的挑战想必不会小。
大概江淮有考虑到了这点。
基于之前思皓已推出多款车型,但无一成为市场的绝对聚焦点以后,或许江淮也不想为思皓品牌继续投入更多了。
在此其中,江淮QX PHEV原本是作为思皓QX的插混版本,但如今该车顶着「江淮首款插混车」的头衔、挂着JAC的品牌标识,并且官方还强调这是“战略转型力作”。
这次战略转型,不排除江淮是要把思皓品牌给收回去。
多品牌战略,往往出现在产业资本喷涌的阶段。
至于战略收缩,则是冒头于披着价格战外衣的产能出清时刻。
在产能过剩外加企业自身经营问题,我们看到像众泰、威马、爱驰、天际等车企已纷纷倒下。
反之对于仍在续的企业来说,价格战会是用来反思前期资源铺张的引子。
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多生孩子好打架”的策略究竟对不对,答案大概是因人而异。
好比小鹏在深受价格战拖累下,需要适当“卖身”给大众和滴滴以换来发展前景。
另一边的领克和极氪,两者各自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其中极氪在独立融资方面频频传来捷报,吉利由此尽享了多品牌各施己长的好处。
至于近年高歌猛进的比亚迪,随着仰望和方程豹车型逐步推出市场,比亚迪的集团军体系也要开始发力。
关于多品牌战略,其核心始终是一场资源消耗战。
这极其考验母企业的资源统筹能力、制造爆款和市场反应能力,确实不是任何一家都能玩得转。
跃跃欲试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没能走出去的,再挣扎下去也不是办法,意义似乎亦不大了。
你看,此前长城不是把沙龙和欧拉合并,也将魏牌和坦克合拢了吗?
你再看,近来传出上汽打算把飞凡收编回去,重新回到主推荣威的路线上。
头部车企都要这样做,江淮大概亦很难避免。
留意4月官方推出的江淮钇为品牌,其中「江淮」的前缀没有给撇除掉,同时钇为车型也是挂着JAC的品牌标识,多少说明了其独立性依然比较有限。
因此与其将钇为称为“品牌”,倒不如说是江淮新出的一个产品系列。
基于目前来看,之前江淮的集团军打法开始回归到「一个江淮」,这已渐成定局。
当然参照之前深蓝的做法,该品牌也是在开始起量以后,才走上了脱去“长安”的独立身份之路。
结合之前江淮提到,有意给钇为做IPO,不排除它的发展走向也会跟深蓝一样。
江淮提出,钇为要在5年内实现年销30万辆,销售收入突破400亿元。
不难看到,钇为将成为江淮新能源体系当中的主要分支。
有见及此,目前还在主推燃油车的思皓,身份地位已是十分微妙。
在看到江淮QX PHEV换上了JAC标识,同时官方在全场发布会上没有提到思皓,答案似乎不言而喻。
值得留意的是,不久后江淮还将和华为推出基于智选车模式的「百万级MPV」,届时该车将选以哪个品牌来推出,这点同样值得期待。
5年前,新势力品牌纷纷崛起,新能源推动的产业盛宴由此启动。
5年后的当下,新能源车已成消费主流,同时市场增速的放缓,也拉开了产业出清的序幕。
再过多5年,当我们回首这场产业泡沫的时候,希望能看到由江淮谱写的光辉岁月。
「中国市场真的需要这么多的品牌吗?」
这个几年前曾被大家热议的话题,当下又再值得拿出来去反思了。
从互联网新势力,到从传统品牌孵化的“新实力”品牌,多数企业都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不服」的回答。
直到如今,在尝试过铺张发力后,也该到了接受现实的处境。
接受现实不是认输,而是回到「聚焦」的打法,真正做到扎根于市场,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这吃饭的桌就这么大,能有自己的位置,实际已经是赢家。
[笑着哭]买这个不如买欧尚z6智电
江淮你代工蔚来,设计跟蔚来差十万八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