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顺
久从林下游,颇识林下趣。
从渠绿阴繁,石碍清风度。
闲行石上眠,落叶不知数。
一鸟忽飞起,啼破幽绝处。
【赏析】
据宋叶梦得《避暑录话》,释惠洪《冷斋夜话》和明张岱《西湖寻梦》载:那时钱塘西湖有许多闲不住的僧人,往往喜欢作诗,其最有名的就是熙宁(1068-1077)年间的清顺、可久二人。顺字始然,久字逸老,他们的徒弟就称"顺始然"、"久逸老"。他们居住的地方皆为湖光山色的好地方,如胜果寺,就是唐乾宁(889-897)间无着禅师修建的。周围松树环绕,道路盘行,曲径道幽,涧淙潺潺。罗刹石在前,凤凰山在后,登高远眺,江湖之景尽收。真是天下神仙居住的地方。
清顺喜清静,不愿与人交往,没什么大事不到城里去,而士大夫都喜欢与他来往,常常以米相赠。清顺也只要数斗,以瓶装好放置桌上,每日取二三合(十合为一升)。而食菜也是蔬笋之类,还不一定常有,他生活异常的俭朴,因此大家都敬重他。
据说一日王安石游西湖,见到本文开头的那首诗,读后十分喜欢,开大加赞赏,因此清顺的诗名也慢慢大起来了。
这首诗确实是首好诗,虽然是写景,但从诗中可看到一位山僧在林荫下漫步,在曲径中行走,并观赏、体味着春来百花盛开、秋到草木凋零的自然变化。后来清顺居胜果寺,他写了首诗在寺里的粉墙上,诗曰:
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
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一天,苏东坡游胜果寺,见到此诗,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告之曰清顺。东坡即与清顺交谈,清顺谈吐不俗。并与东坡结为知己。东坡曾有《是日宿水陆寺寄北山清顺僧二首》诗,不妨录下,从诗中可见东坡与清顺之交情。
草没河堤雨暗村,
寺藏修行不如门。
拾薪煮药怜僧病,
扫地焚香净客魂。
农事未休侵小雪,
佛灯初上报黄昏。
年来渐知幽居味,
思与高人对榻论。
长嫌钟鼓聒湖山,
此境萧条却自然。
乞食绕村真为饱,
无言对客本非禅。
披榛觅路冲泥入,
洗足关门听雨眠。
遥想后身穷贾岛,
夜寒应耸作诗肩。
只要是金子,就会发光,就会受到人们的关注。就如清顺禅师深居简出,不想与外界接触,但他仍然被人们所崇拜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