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骋于中国、越南、朝鲜战场,陈赓为何在大将中只排第四?

恬恬评历史 2023-04-02 07:23:01

说到陈赓,军迷们都知道这位文武双全的将军:

黄埔军校第一期的优秀学员,毕业后留校,参加过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后来留学苏联;是红军、八路军、野战军的著名将领,南征北战,战功赫赫;新中国成立后,陈赓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是司令员彭德怀的左膀右臂;出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军队重要职位;担任新创办的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院长兼政治委员,是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

这样一位富有传奇的军事将领,在我军1955年第一次授衔时被授予大将军衔,而且在十位大将中排位第四。这是为什么呢?

查阅资料档案,我军历史上首次授衔,名单的产生与确定,经历了酝酿、提交、修改的反复过程。

当然,这毕竟是我军历史上的首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而且授衔评定工作浩大、复杂、牵涉面广。尤其是当时我军数百万人队,战将如林,很多人战功卓著。

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央军委)于1950年4月成立了总干部管理部,作为主管全军干部工作的领导机关,是当时中国人民解放军八总部之一。

总干部管理部部长,由当时的中央军委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兼任。刚成立的总干部管理部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评定军衔,为此特地成立了军衔处。

1952年4月11日,总干部管理部制定了《关于实行军衔制度工作的草案》,其中规定军衔等级为6等18级,其中将官军衔设置了少将、中将、准上将、上将4个级别,也即没有“大将”一级。

到了1953年3月,参考苏联、朝鲜等国军队的军衔设置,结合我军实际,中央军委总干部部(总干部管理部于1952年7月改名)拟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明确将官分为少将、中将、上将和大将4级。

1955年1月,国防部部长彭德怀与总干部部部长罗荣桓联名,上报毛泽东主席关于元帅、大将、上将的预授名单。

从上报的名单看,“大将”的初定人选提交了两个方案:

第一种方案是15人,其中包括后来授予大将军衔的10人外,还有张宗逊、宋任穷、肖克、王震、周纯全;第二种方案为22人,在上述15人之外,还有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

此后,经中央反复研究后,最终确定授予大将人员为10人。

1955年9月15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呈报《将级军衔名册》,其中“大将”名单的排序为:

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许光达。

显然,陈赓将军排名第四。

这个版本此后也就成了“大将”名单的正式版本。

那么为什么战功显赫的陈赓将军,在10位大将里排名第四?

这得从评定军衔的标准说起。

总干部部于1953年3月拟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军衔条例(草案)》中明确:大将的军官职务编制军衔的基本标准为“一级军区司令员及相当于该职务者”。

以后的1955年1月,总干部部下发的《评定军衔的工作计划》中指出,评定军衔的主要依据为:

现任职务、政治品质、业务能力,以及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根据这几项标准,我们来看看十位大将的情况。

“政治品质、业务能力”这两项自不用说,每位大将的政治品质久经考验,业务能力超群,否则也不会进入仅次于元帅军衔的大将名单里。

那么剩下的两项标准就是:现任职务,以及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

评定军衔时,拟定十位大将的职务分别是:

粟裕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黄克诚是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部长、政治委员,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事工程学院院长,谭政是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副主任,萧劲光是国防部副部长兼海军司令员,罗瑞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王树声是国防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军械部部长,许光达是装甲兵司令员。

而徐海东、张云逸,因身体不好,当时未担任军队职务。尤其是徐海东,在1941年5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之后,就长期治疗、休养。

开国大将

那么其余的八位大将,职务虽有差别甚至是上下级关系,但是相差并不大。显然职务不是重要因素,否则未在军队担任职务的徐海东、张云逸就难以进入大将名单。

那么剩下的一个标准“在军队服务的经历和对革命事业的贡献”,就成了重要的、决定性因素。

限于篇幅所限,我这里也就不把这十位大将的履历和评价逐一列出来了。

焦点就是前四位大将: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

先说“在军队服务的经历”。

论从军的时间起点,他们都是年少从军,几乎同步:

粟裕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警卫队班长;徐海东在1926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黄克诚在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在湘南起义中参与领导永兴年关暴动,并率部随朱德、陈毅上井冈山;陈赓于1924年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留校任副队长、连长,1926年赴苏联学习,1927年回国参加南昌起义。

论在军队服务的时长,他们四位都经历了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成立,都是老革命,身经百战,军中资历深厚,是高级将领。

那么就剩最后一点“对革命事业的贡献”。这里就不仅仅指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战功了,更看重雄才大略方面的贡献度了。在这方面,四位各有特色和亮点。

粟裕自不用说,居十位大将之首,差点被授予元帅军衔。

徐海东,毛泽东高度赞扬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面旗帜”。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写道“中国共产党的军事领导人中,恐怕没有人能比徐海东更加‘大名鼎鼎’,也肯定没有人能比他更加神秘的了。”

黄克诚在中国革命历史上,以敢于建言著称。

例如1945年9月,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时,时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的黄克诚向中共中央提交了一份《关于目前局势和战略方针的建议》,其中建议调精兵10万到东北建立大战略根据地。这正是中共中央正在谋划的策略,毛泽东同志阅后欣然回电,并立即让黄克诚率部挺进东北。这个建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而且,黄克诚在军内、党内和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倍受尊敬,就连比他年长9岁的毛泽东主席也亲切地称他“黄老”。

陈赓曾在中共特委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为营救被捕的领导同志,严惩叛徒,保卫党的领导机关和革命活动的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帮助越南军民进行抗法战争,随后在抗美援朝中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高级指战员。

显然,这四位在“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方面还是有所差别的,否则也就不会有授衔大将的排名顺序了。

限于篇幅,以上只是简要地概括了一下。具体内容,大家可以自行去逐一查阅、比对,找出差异。

资料参考:中国政府网、中国军网、人民网等

3 阅读:7203

评论列表

猛将兄

猛将兄

16
2023-04-03 05:37

云龙兄:咱旅长全才,被调去搞副业太多了……

用户55xxx93

用户55xxx93

14
2023-04-03 14:09

被特工经历耽误的元帅!

用户12xxx29

用户12xxx29

9
2023-04-03 00:57

因为牛逼人物实在太多。

噜噜滴啵啵

噜噜滴啵啵

9
2023-04-03 14:27

张云逸资历太老了、就算不在军队任职、大将也跑不了

骗偶可以,注意次数 回复 04-04 02:29
大将军衔,享受元帅待遇!

东东

东东

8
2023-04-02 21:43

大将军一心为国,,呕心沥血双大将

火蓝刀锋

火蓝刀锋

6
2023-04-03 15:13

陈大将军英年早逝可惜了

阿白

阿白

5
2023-04-03 10:43

旅长排大将第三合适,粟总的战功和徐老虎的大功伟人常挂嘴边无法撼动

唵吗呢呗咪哄 回复 04-03 19:45
徐海东大将的位置更不可撼动,可以说他前面三个谁都动不了。旅长主要是被特科耽误了不然妥妥的元帅

梭哈

梭哈

2
2023-04-03 14:22

俺也觉得庚哥至少第三

Alex

Alex

1
2023-04-03 23:35

我个人觉得真正影响陈赓大将的排名还是因为他有过被俘的经历。无论是因为什么原因导致的被俘,对于一个军人来说都不是件光彩的事!

ranger 回复 04-04 09:07
那不是被俘,那是被抓。

清风扬

清风扬

2023-04-04 02:00

我心中的第二

恬恬评历史

恬恬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