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26日,纪念岳飞诞辰910周年的祭祀活动,在杭州岳王庙隆重举行,200多名岳飞后裔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先祖。
在这些后裔中,有一支10多人的宗亲队伍,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来自遥远的韩国,而且他们并不姓“岳”,而姓“李”。
岳飞的后裔,为什么会改了姓氏,他们又是怎么流落到韩国的呢?

公元1142年,正当岳飞在前线节节胜利,准备一举收复开封,直捣黄龙府之际,宋高宗赵构却在秦桧的怂恿下,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
岳飞无奈之下,只能忍痛放弃大好战机,含愤退兵。
然而,回京后,他还没来得及见到皇帝,就以“莫须有”的罪名被直接投入了诏狱。
负责审讯他的是秦桧的亲信——御史台何铸和大理寺卿周三畏,面对二人的严厉逼问,岳飞始终保持沉默,只是缓缓解开衣衫,露出了后背上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这四个字,不仅是岳飞一生的写照,也是他对审讯者的无声回应。
何铸见到这四个字,对岳飞油然升起一股敬意。他深知岳飞的冤枉,于是主动找到秦桧,劝他放过岳飞。然而,秦桧却意味深长地说:“此上意耳。”
意即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迎合皇帝的意思。
那么宋高宗为什么一定要杀掉岳飞呢?

关于岳飞的死因,史学界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1、岳飞”迎回二圣“的旗号,触动了宋高宗敏感的神经
岳飞在抗击金兵时,常以“直捣黄龙,迎回二圣”为旗号,而如果真迎回了徽宗和钦宗二帝,那么,赵构的皇位将受到威胁,因此,有人认为,宋高宗并不想岳飞做成此事,这才要杀掉岳飞。
而事实上,岳飞打出这一旗号时,正是顺着宋高宗的意思说的。
据《续资治通鉴·宋纪》记载,宋高宗曾说:“金人退兵不是什么喜事,只有恢复中原、迎回二圣,那才是真正的大喜事!”
因此,岳飞的这一旗号在当时来说,并不犯忌讳。

2、岳飞僭越请立太子
1137年,宋徽宗病死在金国后,岳飞曾上书建议宋高宗立养子赵昚为太子。
岳飞的这一提议虽然关乎国运,却深深刺痛了赵构,赵构当时虽然年仅30岁,但已丧失了生育能力。
因此,他严词警告岳飞:“卿言虽忠,然握重兵于外,此事非卿所当预也。”
宋高宗为此很生气,觉得岳飞此举太过僭越了,但并不足以成为岳飞被杀的原因。

3、岳飞阻碍了和谈
1141年,南宋王朝因国力日衰,决定与金朝和谈。
然而,岳飞作为主战派的中流砥柱,其坚决抗金的立场与和谈路线背道而驰,自然成为了双方和谈的巨大障碍。
金朝统帅完颜兀术深知岳飞对金朝的威胁,于是秘密致信秦桧,直言不讳地提出:“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也。”
秦桧为了促成和谈,在宋高宗面前邀功,自然千方百计构陷岳飞。
然而,宋高宗作为一个皇帝,而且深知岳飞的为人,手下大将被诬陷谋反,他真的会相信吗?
对秦桧构陷的罪名,宋高宗可能不信,但他相信岳飞的存在,就是个威胁。

4、岳飞的能力与威胁
岳飞手握“岳家军”,这支军队不仅人数多,而且战斗力强悍。
金人一提起岳家军就闻风丧胆,纷纷感慨:“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除了军事力量,岳飞在道德、人品上也堪称“完美”。
他不贪财不好色,家无余财,一生不纳妾。这样的岳飞,本该是朝廷之幸,但宋高宗却不这么看。
自宋朝建立之日起,这个王朝就一直在提防手下特别是武将造反,如今,岳飞才39岁,正当盛年,他既有军事实力,在军中和百姓中,又有崇高威望,对皇帝来说,留着他始终是个祸患。
因此,尽管岳飞没有谋反,宋高宗也没有找到他谋反的确切证据,但为了消除潜在的威胁,岳飞非死不可。
1142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岳飞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南宋王朝的悲剧。
岳飞死后,岳飞的妻子儿女也遭到了灭顶之灾。

岳飞共有五个儿子,两个女儿 ,其中长子岳云死得最为可惜。
岳云原本不用死,但秦桧听从妻子王氏的建议“斩草要除根”,于是,千方百计为岳云罗织罪名,最终将他和张宪一起以“谋反罪”处死。
之后,岳飞的家产被没收,岳飞的妻子李娃及另外4个儿子、岳云的妻子儿子共13人,全部被流放广东惠州。
岳飞的次子岳雷亲眼目睹了父兄遭受的冤屈和折磨,心中充满了悲愤和无奈,在到达惠州后不久,他就含恨而死,这一年,他年仅20岁。
岳飞的三子岳霖,此时年仅 12 岁,他跟随家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惠州,当时的惠州只是一片蛮荒之地,经济落后,自然条件恶劣,他和家人一直在这里生活了20年。
直到1162年,宋孝宗赵昚即位后,开始为岳飞平反昭雪,岳霖才和家人被赦免,离开惠州。
岳飞的四子岳震和五子岳霆,在父兄遇害时年龄尚小,分别只有 7 岁和 3 岁。
为了避免被奸人所害,他们在有志之士和家人的帮助下,逃亡到了湖北黄梅县一带,并改姓为 “鄂”,直到岳飞被平冤昭雪后,岳震和岳霆才恢复了岳姓。

宋孝宗与赵构不同,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因此,他对岳飞十分推崇,在为岳飞、岳云父子恢复名誉后,他还为岳飞的其他三个儿子,和岳云的两个儿子,全部授予官职。
其中,岳震官至“缉忠侯”,岳霆官至“续忠侯”,他们继承了父亲的遗志,为国家和民族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之后,岳飞的后代随着朝代的变迁、经商、战乱、官职的变化,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到了元朝,岳霆的孙子岳浮海因随军四处征战,屡立战功被封为五千户,后升至“三山孟崖帖木儿”(“三山 ”是福州的别称),经过十数年的发展,岳霆的这支后裔逐渐在元朝廷站稳了脚跟。
岳飞的七世孙岳雅远,官至征西大将军,进驻青海,他的儿子岳豆兰也被封为“青海伯”。
由于元朝曾在高丽设置征东行省,故元朝后期岳豆兰奉命统兵进入高丽,岳飞这一支后裔的命运就此改写。

岳豆兰在朝鲜遇到了一位同乡兼好友——李成桂,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武艺,谈论兵法,感情也在一次次的交流中愈发深厚。
1371 年,元朝灭亡之后,岳豆兰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决定率部属归附高丽,并入李成桂麾下。
岳豆兰归附高丽王朝之时,高丽王朝正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
内部,女真人的骚扰不断,边境地区时常陷入混乱;外部,倭寇的侵略日益猖獗。
为了维护高丽王朝的统治,稳定边疆,岳豆兰在李成桂的率领下,南征北战,四处平息祸患。
最终,他们击退了倭寇的侵犯,平定了女真族人的叛乱,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也越来越大。
1388 年,明朝在辽东设立铁岭卫,这一举动引起了高丽王朝的极大担忧。
当时的高丽王辛禑与大臣崔莹密议后,决定派李成桂先下手为强,进攻明朝辽东。
这年五月,李成桂担任右路都统使,奉命出征,然而,他深知明朝的强大,不愿与明朝为敌,于是,他以 “若犯上国之境,获罪天子,宗社生民之祸立至” 为理由,当机立断,率军从威化岛直奔朝鲜京城,发动了政变。
在这场政变中,岳豆兰始终坚定地站在李成桂一边,唯李成桂之命是从。
1392 年,李成桂正式自立为王,改国号为朝鲜,朝鲜王朝由此建立。

岳豆兰作为李成桂最为得力的助手和亲密战友,在朝鲜王朝的建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封为补祚一等功臣、参赞门下府事、义兴亲军卫节制使、青海君,还被赐予王姓“李”,“岳豆兰”也因此改名“李之兰”。
从此,李之兰成为了朝鲜王朝的开国元勋,也成为了朝鲜岳飞后裔的始祖。
历经长达600余年的繁衍,如今在朝鲜和韩国均有岳飞的后裔,朝鲜的咸镜南道和韩国的京畿道,至今仍保存着十余座祭祀李之兰等历代岳飞后裔的祠庙。

20世纪90年代,岳飞的第28代嫡孙岳朝军,为了编纂《中华岳氏族谱》,和《岳飞家史考》等书籍,开始四处奔波,寻找散居于世界各地的岳飞后裔。
他走访了韩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终于在2000年,在韩国与青海李氏宗亲会取得了联系 。
经过家谱和历史资料的比对,岳朝军最终断定他们正是岳霆一脉的后人。
这一消息让双方都激动不已,流落在韩国的岳氏后人,终于结束了长达600多年与中原岳氏宗族骨肉分离的历史 。
青海李氏宗亲会的会长李完性,对认祖归宗一事格外上心。
2013年3月26日,恰逢岳飞诞辰910周年之际,李完性组织了一支由10多名宗亲组成的代表团,特意飞到中国来参加祭祖活动。
他们身着宋朝戎装,重现了敬献花篮、行三鞠躬礼、诵献祭文、敬酒、扫墓等传统仪式。
通过此次活动,韩国30000多名岳飞后裔正式认祖归宗,重新与中国的岳氏家族建立了联系。

岳飞,这个名字代表的,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岳飞后裔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家族血脉传承的传奇,也是文化传承的生动体现。
家族是我们的根,文化是我们的魂。
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家族的忠诚,对祖先的敬仰,是他们让岳飞的精神在异国他乡得以延续、得以传承、得以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