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愿意“行善、做善事、做好事”,也许为了“积德”,带来“福报”;这也有一定道理,因为“善有善报”。
然而,一些人主观上也做了一些善事,但不见得有什么福报、或福报很小;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行善积德”分为三种,第一种福报最大、第二种福报很小、第三种几乎没有什么福报;大部分人的“积德”,是后两种,所以没有什么“福报”、“回报”。
是哪三种?
1、阴德。
就是自己做了好事、善事,别人不知道、公众更不知道;这就叫“阴德”。“阴德”的福报最大,大到难以想象,会绵延数世,连自己的家人子女、都享“阴德之福”,就是常说的“积下了阴德”。而且,这样的“阴德”,“积”的越多、福报越大。但前提是:自己做的善事,他人丝毫不知;一旦别人知道了,就不是“阴德”。
2、明德。
“明德”,就是自己做的善事,别人、公众知道,是“明面上的”;有的善举,
甚至是媒体报道,几乎无人不知。这样的“明德”,没有什么福报,几乎为零。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善人”抱怨“行善没有好报”,因为那是“明德”、所做的善事别人知道。
3、显德。
“显德”,就是“显摆、显示”,做点小善事,生怕别人不知道,到处宣扬、
宣传,最好是全世界人都知道,让人们尊重他、拥戴,“看这个人多么有道德!”结果,人们厌恶、反感,将其取名为“作秀”、“有为而善”。事实是:这样的“显德”,不但没有福报、功德,反而有害、会带来严重后果、祸事。因为动机就不纯,不是真正的行善,只是出于某种目的,“做做样子”而已。
所以,一个人如果真心想“积点德”、获得一点“福报”,自己做的那些善事,不要让人知道,有意的隐藏起来,别人、公众丝毫不知情。
这样,就是“阴德”,福报巨大,简直是惊人的,是真正的“功德”。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就是“功德圆满”,有意想不到的各种“福”。
至于“明德”,花出一些钱财,做了一些善事、善举,只可惜,别人公众知道了,这样,也许会博得公众的一点尊重、赞誉,但是,却没有任何的福报;总体来说,是“了无功德”、“无用功”。
还有那些“显德”,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做了“雷锋之事”,到处显摆、宣扬,让人们尊敬自己;这样,不仅公众厌恶、不尊重,还会给自己带来祸事、灾祸。因为不是真心“行善”,是出于某种自己的目的、是“私心、私利”;所以,盼望所有人都知道自己行善了、捐钱了。结果,非但没有“福报”、还是“祸报”。
就“人事、人世、人间”来说,一个人做点好事,人们是尊重的;但是,如果自己显摆、卖弄、到处对人说,这样,人们就反感、厌恶了,反而不尊敬。这个道路,想必许多人都懂;就是老子说的“自伐者无功”。
也许有的人说,自己行善做好事、就是行善而已,没有追求福报。如果有这样的人,这是个伟人。
但是,现实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人,是追求、也需要福报的。因为生活中充满了灾祸、不幸、意外、无常,所以,祈求通过“行善”、来获得福报,一定程度上减少减缓灾祸不幸。
这也是人之常情,比如:自己的儿子或丈夫,在煤矿井下干活、开大卡车跑长途运输、是军人上前线了、电力工人高危作业、渔船上出海打鱼······这些工作、生活,本人或家人追求一下“福报”,不是再正常不过了吗。
很多人就想到“虔心向善”、通过行善获得一点福报,尽量不让灾祸发生、或者发生的程度减弱一些。
但是,“方法、状态、模式”不对;那就是:善事不要让人知道,这样就是“阴德”;如果有意无意让别人知道了,不过是“明德”,没有什么福报;至于“显德”,不但没有福报、还有害。
如果知道这个道理,并在实际行为中克服,就是好事了。然而,这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克制力”,因为说不定“忍不住”说出来、或着有意让人知道,这样,就没有福报了。所以,“自制、自律”是很重要的。
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那就是“缺德”,坏事干尽、欺压人民、占人便宜、行凶作恶,等等。这样的“恶、缺德”,当然是“恶报”,只是“迟早”而已。
因而,应该“积阴德”;最主要的、就是“行善不能让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