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应当不仅是表面的,不仅在国家的邻域中实行,它还应当是实际的,还应当在社会的、经济的邻域中实行。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三卷.)
表面上的平等,当然是标榜一下“平等”,欺骗人民群众,让他们安心当顺民。而是要实实际际的平等,就是扎实的、真正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平等。
“国家领域”的平等,主要是政治上的平等。像公民大众的参政权、知情权、选举权等等,有的国家的民众,有投票选举各级领导人的权利,这就是一种平等。
“社会领域”的平等,像教育的平等,一个孩子,无论何种出身,官富家庭还是工农家庭,能得到相等的教育条件,都是靠努力、勤奋学习,来上大学、参加工作,而不是走后门、钱运动、红灯大开。再就是族群的平等,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平等、偏远地区与大城市的平等、少数民族与主流民族的平等,等等。
“经济领域”的平等,如工人与资本家的平等,工人领着资本家的工资,但是,那是工人辛辛苦苦劳动、干活,得到的报酬,并不是“白得的”,所以,保障工人的权益,是必要的。再就是小微企业与大公司的平等,无论小商户、个体户,还是大公司,在各个方面,能得到平等的权益,这是经济工作的重点,而不是只扶植大公司,不让小企业生产。
时常可以看到法院的判决:“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其实,剥夺不剥夺政治权利,无所谓,因为在有的国家,对于普通人来说,根本没有“政治权利”。工农群众只是累死累活地干活,挣点微薄的工资,哪来什么“政治权利”?
至于教育,学校的老师,对待官富子弟和工农子女,态度难道是一样的?很多人在上小学幼儿园时,就必然遇到“不平等”。农民只能建一所房屋,多建就强行拆掉,市民想买多少套房子就多少套,这难道是平等的?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特权阶级过纸醉金迷的豪华奢侈生活,工人农民过着什么生活?就像刘姥姥说的,富人一顿饭,够我们过活一年了。
哲学家说“人,生而平等”,并写书论证,像《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但是,在现实生活,遇到的却是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吃了亏的人,才能体验到;如果是“高等人”,是不会感受到的,因为他是“不平等”的获利者。人民穷得饭都吃不饱,高等人却说“他们为什么不吃肉?”高等人吃着山珍海味,自然不会知道饥饿的痛苦。
平等,应该是条件、环境的平等,民众并不追求“结果”的平等。比如考试,假如公平对待,不同家庭出身的人,都能参加考试,凭自己的真本事“比试”,那就是平等的。考试的“结果”,当然是有的考上了、有的没考上;如果其进程是公平的,都无话可说。但在现实中遇到的,是一个出身工农家庭的人,从小学到中学到以后,遇到的都是“不公平对待”。
然而,事实是怎样的呢?有点权势的人家,其子女不学习、不努力,照样走后门上名牌大学。大学混几年,毕业后,直接进体制“当官”;工农家庭的子女,在求学路上,阻碍重重,老师同学欺负打骂,考上大学,说不定被“顶替”了。就算上了大学,毕业后,求职无门。有的考上公务员,可是被欺负、刁难,有一位女大学生就因此自己辞职了。
至于离开学校的那些工农出身的学生,很多外出务工,挣点微薄的工资,能把命保住,安然回到家乡,还算好的。很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尤其是女孩子,失踪了,尸骨无存。
当然,也有出身底层的年轻人,获得了学业上的成功,改变了父辈的命运;还有的创业成功,成了大老板······但那种情况的概率有多大呢?所以,这是个不平等的社会,工农及子女,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应该改造这个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