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仅发展农村的种植业、养殖业,是很难“振兴”的,而且规模也不会很大。
而是发展农村的工业、商业。
工业,即各类企业、公司、工厂。
商业,也就是各类商店、门市、饭店等。
农村的各类企业发展起来,自然就有“产值”了,不是种植、养殖那点规模。
企业,当然有很多员工、职工、工人,他们会购买物品、吃饭喝酒等,这样,就带动了农村的商业,会出现很多商店饭店,而且商店有“生意”、营业额、也会经营的很好。
当地的村民,如果要“打工、务工”,也不需要背井离乡、出远门去打工;“在家打工”与“出门打工”,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那么多的企业,也能给国家提供“税收”、交税。
农村的企业,大概是三种情况:
1、国企。
国有资本在农村建立的各类企业、公司工厂。也许是农村有相应的自然资源,也许是所在地段的便利,等等。
2、外部人员来农村建立的企业。
一些企业家来农村,建立的各类企业公司。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
资源;企业类型、因地而异。
3、当地村民建立的企业。
尤其是返乡农民工、返乡大学生等,根据当地和自己的情况,建立的各类企
业;有“地域特色”,也有“普遍性”的那些企业。
但需要注意的是:没必要专门划“工业园区”,把整个村、或几个村,划成工业园区;而是一个村建立几个、若干企业公司。这样,几乎每个村,都有企业。
而且,不需要占用耕地,将企业建立在荒山、荒地上。
这样,经济也发展了、企业也建起来了,同时还有农业、不影响到农业种植、粮食生产。
村民还可以“就近”到“本村”企业务工打工,家里的农活也耽误不下,不至于荒废农业生产。
如果专门划“工业园区”,所在的那几个村,农业、农田就毁了;而且,其它“村”,还是“照旧”,工商业、经济发展不起来。
如果当地有“旅游资源”,还可以同时发展乡村旅游业。
这样,一个村有企业、农田、商店饭店、森林等,然后再硬化道路、建立街道,农民也有各种收入了;如此,乡村不是振兴起来了吗。
对于这样的发展模式,首先应该是政策上的支持;从厂房用地的审批,到各种证件、法律文书办理的提供便利,以及各类各种支持、肯定。
在农村建厂,有个优势、好处:就是如果涉及“征地、厂房建造”,土地价格不是很高;不像城市的土地征收价格太高,以致企业启动运行的成本惊人,一般人办不起企业公司。农村的土地价格、如果是荒山荒地的话,征用价格、相对就更低。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即农村有“人”;这样,各种商店饭店等,就“有生意”、能赚钱;所以,“聚人以财”、就是开办企业公司;这样,那么多的工人、员工,就进而带动农村商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如果做的“相反”,农村只是一些种植业、养殖业;那么,“乡村振兴”是很难的。
就算做好了,也就是那么点“规模”。
把农村的“工商业”发展起来,同时还保障农业;这样,乡村就真正振兴了;整个国民经济,也大发展了;那么多的企业,财政税收能增加多少倍;综合国力也相应增强了,也是对全球经济的贡献。
一个村,虽然不是很大;但是,全国那么多的“村”,如果其工商业都发展了、建好了,那么,“总体、总量、总数”就是惊人的,足以让整个国民经济“翻两番”、甚至更多。
只可惜,现在不要说“发展农村的工商业”了,就是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也发展的不是很好。
因此,应该痛定思痛、真切地进行“乡村振兴”;实际、有效的方式方法,就是“发展农村的工商业”、兼顾农业。
悟空
乡村振兴拆村并居是必须的大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