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人来源于动物界,决定人不能完全摆脱兽性,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

石中毛 2025-04-23 13:58:27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恩格斯.《反杜林论》.《马恩选集》.第三卷.)

在许久以前,人和动物其实没有差别,都是动物。之后,开始进化,类人猿进化成原始人,再慢慢前进,成了现代人。就算这样,人仍然没有彻底摆脱兽性,人的身上仍然有兽性,只是摆脱的多还是少。

常说“兽性大发”,是说人残忍、狠毒、不道德。“兽性”,有那些体现呢?首先是残忍,食肉动物在猎物还没有死亡的情况下,就撕咬吃肉,猎物羚羊斑马有多么痛苦;母角马在分娩时,被狮子咬死、母子通吃。至于群居动物,最能体现出“人性”与“兽性”。头领,像头狼、猴王,拥有特权,得到食物,由头狼先吃,有的时候,头狼才有交配生育权,其它成员义务照看头领的子女。这多么像人类的奴隶社会,但是,现如今奴隶已不复存在了,说明人类还是进步了,摆脱了一些“兽性”。

时常可以看到“人性之恶”:别人穿的衣服旧,要讥笑;操外地口音,要笑话一下;个子矮,也要嘲讽一番······尤其是一个人掌握了权力,就变得狂妄跋扈,对办事的人民群众,呵斥辱骂。以及手里有了大量金钱,就得意卖弄、笑话别人穷。还有像城市的居民,嘲笑农村人。这些都是兽性的体现,从某种程度说,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人来源于动物界”。

人的身上有兽性,这是难免的;但是,既然叫成了“人”,就应该和动物有所差别。好好的做“人”,而不是做“兽”,真正地达到“人类文明”,而不是充满兽性。

至于作为个体的“人”,时时反省一下自己:我身上有没有兽性?程度有多大?把自己身上的兽性改掉,至少,把兽性摆脱的多一点,“程度”上更像一个人,而不是丛林中的野兽。

人类的这个世界,有时候比动物丛林世界更残酷、更野蛮,充斥着殴打、辱骂、欺负、杀戮、犯罪、侵略、强暴、镇压······发生这些事情,除了经济政治社会矛盾以外,就是人性之恶,也就是“兽性”。

要想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应该从我做起,好好的克制自己身上的兽性,多一点人性。

荀子说,人性的天性是恶的,须用后天的教育与学问来让人“变善”。不管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或者兼有之,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回首我们的过去,难道没有骂过人?打过人?欺负过人?如果忏悔了、改过了,当然是好事。但是,很多人没有改悔,要么文过饰非、要么认为自己无错,继续作恶、欺压良善,这也正是人类不进步、反而退步的根由。

一些人说话做事“出口伤人”、“蛮横无理”,充满了兽性;过了段时间,“恶有恶报”、自食恶果。如果说“报应”有点抽象,但从“道理”上说、那些事情至少会导致人际关系搞得很糟,有的结下了仇,被砍死捅死;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可以一直坚持“兽性”,但有可能为自己的“兽性”,付出代价。

有的人动辄骂人、打人、呵斥人,但还要求别人拥护他、尊重他;这就想错了,要想获得别人的拥戴,首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尊重别人。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有的人有道德、有人格,仁慈善良,从他身上,能感到一种崇高、伟大的人格力量,他们也因此被称为“伟人”、“圣贤”,得到当时和后世的赞扬,美名流传。相反,有的人干些禽兽之事、道德恶劣,还有乱伦的,这些人,不能称之为“人”,或者是仍处在“兽性”状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