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唐故事01秦彝托孤

划过指尖有烟云 2025-03-31 22:14:53

两晋以后,国家分裂,南北对峙。南朝宋、齐、梁、陈,北朝东魏、西魏,政权频繁更替,战乱不休。

那北朝的东魏,后来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所代。周主国富兵强,于公元576年,以杨忠为元帅,其弟杨林为行军都总管,发兵六十万,侵伐北齐。

兵至晋阳,齐主出奔檀州,只留亲军护卫秦旭和高延宗把守。两军相持月余,高延宗被擒,杨林打破城池,秦旭孤军力战而死。

周兵得了晋阳,起兵东进济南。济南守将秦彝,是秦旭之子。闻知父亲阵亡,放声大哭,就要起兵出战,为父报仇。

齐主派来协助守城的丞相高阿古,见周兵势大,主张开城投降。秦彝斥责他偷生无志,决心以死报国,遂传令兵士紧守城门。

秦彝回到家中,与夫人宁氏诀别。儿子太平郎,年方三岁,托夫人保全,并将家传金装锏留下,以为日后存念。

夫妻正在悲泣之时,忽听军声鼎沸,原来高阿古已开城门投降了。秦彝连忙出厅上马,手提浑铁枪,迎战敌人。

只见周兵如潮水般涌来,秦彝部下虽有数百兵,怎奈寡不敌众,齐兵被杀得十不存一。

秦彝血透战袍,箭攒遍体,仍然手执短刀,连杀数敌。杨林抢入,把他刺死,并取了他的金枪、盔甲。

此时城中鼎沸,宁夫人收拾细软,抱着太平郎,同老仆秦安一道,慌忙奔出家门。宁夫人东跑西走,无处安身。黄昏时候,来到一条僻静小巷,听得一家有小儿啼哭,忙上前叩问。

开门的是一位妇人,怀中抱个三岁孩儿。她将夫人接进门内,问夫人是从那里来的。宁夫人把被难实情,哭诉了一遍。

一个儿子,别无他人,请夫人在此权住。宁夫人称谢,就13那妇人告诉夫人,她姓莫,丈夫程有德早丧,只有这 在程家住下。

不几日,杨忠安民退兵。宁夫人将所带珠宝变换,在城外斑鸠镇租了所房子,与莫氏同住。那两姓孩子,活泼顽皮,很合得来。

后来,宁夫人将他们送入馆中,先生为太平郎取名秦琼,字叔宝;程一郎取名咬金,字知节。两人同窗共读,情同手足。

公元577年,齐都邺城失陷,北齐灭亡。杨忠获胜班师,周主大喜,封杨忠为隋公。自此江北已成一统。

杨忠死后,其子杨坚继承隋公之职。后来周主去世,太子懦弱,杨坚便于581年废了太子,改国号为隋,称文帝。立长子杨勇为太子,次子杨广为晋王。

当时南方为陈朝,陈后主醉生梦死,朝政腐败。公元588年,隋文帝差晋王为都元帅,杨素为副元帅,领兵二十万,南伐陈朝。

隋军节节胜利,589年攻破陈都建康。后主带了张、孔二妃,躲进一口枯井里,后被隋兵用绳子吊了上来。陈朝即告灭亡。

那晋王听说张妃美貌,便差人来取张妃。隋将李渊不允,说二妃是亡国祸根,叫军士将她们双双斩了。

来人回报晋王,晋王大怒,与李渊结下深仇,决意要将他杀害。

隋军班师回朝,献俘太庙。文帝大喜,封晋王为太尉,杨素为越国公,李渊为唐公;其余将士,都各有封赏。

晋王因见哥哥杨勇慈懦,早有夺位之念。如今立了军功,掌了兵权,谋位之心更切。便与心腹宇文述等密议,用重金收买朝臣,谗毁太子。

晋王于是不惜资财,从朝中宰相,至宫中宦官,都一一厚赠。这些人便都为他说话。只有李渊以人臣不敢私交,拒受晋王礼物。

晋王又拉拢越国公杨素。杨素便在文帝面前诽谤太子,在皇后面前称扬晋王。文帝听得多了,对太子起了猜疑。

有个东宫幸臣姬戚,被晋王收买,便诬告太子养马千匹,想要谋叛。文帝听了大怒,立即颁诏,将太子杨勇废为庶人,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

有几位内臣、大夫进谏,为杨勇辩冤,被文帝一一拿下问斩。满朝文武,无人敢再言。只有李渊上疏,为杨勇说好话,请文帝加以悯恤。文帝只得给杨勇五品俸禄,放往济宁终养。

晋王对李渊越发愤恨,命人散布流言:“李子结实并天下,杨主虚花没根基。”暗指姓李的人要夺天下。街市小儿纷纷传唱。

歌谣传入宫中,文帝怀疑是李浑想谋反,却不以李渊为意。结果李浑阖家五十二口,被拿赴市曹斩首。

晋王的一个心腹乘机奏道:“李氏想当天子,皇上可杀尽姓李的人。”丞相奏道:“杀戮使人心动摇,大为不可。如皇上有疑,不用所有姓李的便了。”

文帝采纳丞相意见,将在朝姓李者,全部解甲归田。李渊趁势请求回旧地太原,文帝准行,并封他为太原留守。

李渊立刻收拾,派宗弟李道宗、长子李建成,带领四十名家将,押着夫人小姐车辇上路,望太原进发。

晋王闻李渊出走,只恨不能杀他。宇文述献上一计:到临潼山埋伏精兵,扮作强人,待他父子经过,一齐杀绝。

晋王依计而行,点拨东宫骠骑,悄悄出城而去。

却说秦叔宝母子,有一年因济南遇灾荒,就别了咬金母子,迁往历城县居住。叔宝长大后,娶妻张氏。一家人依靠积蓄,清贫度日。

秦家祖上传留下来一件兵器,是两条一百三十斤重的镀金熟铜锏。叔宝赖老仆秦安传授锏法,学得一身好武艺,在隋朝为第十六条好汉。

叔宝性情豪爽,好济困扶危,结交好汉,人称“小孟尝”。豪杰王勇,字伯当,胸襟洒落,器宇轩昂,武艺绝伦;叔宝与他交情甚笃,时时一起议论天下事。

济南府捕快都头樊虎,济南城外开旅店的贾闰甫与伙计柳周臣,也都是全身武艺,豪勇侠义。叔宝每每与他们往来。

一日,叔宝正在贾闰甫家中闲话,樊虎忽地走来,对叔宝道:“本府刺史刘芳,招募有勇谋的捕快,小弟已在本官前荐了哥哥。”

叔宝自思是将门后代,志在斩将夺关,开疆拓土,怎甘心为官当差,听人使唤?他一口回绝了樊虎,怫然而去。

樊虎没法,就来央求宁夫人。宁夫人知道儿子有大志,但若不由此出身,怎图大业?劝叔宝不要固执。叔宝是个孝顺儿,只得应承下来。

第二天,叔宝同樊虎去见刺史。刺史见叔宝豪勇,十分高兴,派他做了个都头。

当差须要好脚力,二人就到贾闰甫店中,寻一匹好马。贾闰甫昨日新到四百匹马,叔宝一一看过,都不中意。

忽听后边槽头马嘶,叔宝举目观望,见是一匹黄骠马,身高有八尺,但毛长筋露。贾闰甫说,这马是关西客贩来,养了几月,仍是这样瘦。

叔宝走到槽边细看。那马一见他,把领鬃毛一搧,双眼圆睁,如见故主一般。叔宝知道是一匹好马,就向主人要了它。

叔宝带这黄骠马回家,不上半月,养得十分肥润,人人都夸奖叔宝好眼力。叔宝奉公缉盗,远近谁不羡慕,都愿和他结交,因此山东一省,都知道叔宝是个豪杰。

一日,刘刺史发下一起盗犯,刺配充军。当堂就点了叔宝、樊虎押解,分别发往潞州府、泽州府投递。

叔宝忙回家中,收拾行李,拜别母亲妻子,同樊虎将一起人犯,解到长安司挂号,然后向山西进发。

一日行到临潼山。叔宝早就听说,山上有春秋时伍子胥的祠堂,想去瞻仰一番。就叫樊虎先到关外等候,自己向山上走去。

到了山上,见殿宇萧条,人烟冷落。下马进庙,拜了神像,又闲玩了一会,不觉身子困倦,就卧在神像前面,小睡片刻。

再说李渊一行,这日来到临潼山楂树岗地方。日方正午,李道宗和李建成行到林中,忽听一声呐喊,奔出无数强人来。

那强人都用黑煤涂面,长枪阔斧,拦住去路,高声叫道:“快留下买路钱来!”建成吃了一惊,回马跑往原路。

道宗上前喝道:“该死的贼人,岂不知咱家是太原李府,敢来挡道!”说罢,拔出腰刀便砍。

那建成跑回,对李渊道:“不好了!前面尽是强人,围住叔父要钱买路。”李渊令建成保护家眷,一面叫家将取过方天画戟。

李渊正要上前,不料后面又有强人杀来,一齐向他逼近。李渊大吼一声,摆开画戟,同家将左冲右突。

原来这强人正是晋王的伏兵。晋王与宇文述、宇文化及父子,闪在林中,见李渊威武,兵丁不敢近身,就用青纱蒙面,冲杀过来,把李渊团团围住。

那叔宝在庙中正要睡去,忽听庙外有人马喊杀之声,好生惊异。他的坐骑黄骠马,也在一厢嘶鸣不已,似有奔驰之势。

叔宝急忙上马,奔至半山,山下烟尘四起,喊声连天。勒马一望,只见无数强人,围住了一起官兵,在那边厮杀。

叔宝把马一纵,冲下山来,厉声叫道:“响马不要逞强,妄害官员!”冲入阵中,手起锏落,一连打死十数人。

叔宝左拚右杀,战不多时,顺手一锏,照晋王头顶打来。晋王眼快,把身子一闪,那锏梢打中他的肩上。

晋王负痛,大叫一声,败下阵去。宇文父子一见,忙勒回马头,保晋王逃走。众兵丁无心恋战,四下逃散。

叔宝拿住一人,问他是何处毛贼。那人慌了,说了原委,又说方才叔宝打伤的,就是东宫太子。叔宝听了,吓出一身冷汗。自思是非之地,不可久留。就放了那人,放开坐骑,向前跑去。

那李渊在危急中遇救,脱离虎口,见壮士一马跑去,急忙追赶,大叫:“壮士,请住,受我李渊一礼!”叔宝只是跑。

李渊赶了十余里,仍穷追不舍。叔宝只得回头说道:“李爷休追,小人姓秦名琼。”把手摇了两摇,将马一夹,如飞去了。

李渊还想追赶,怎奈马已战乏,不能前进。风送鸾铃响处,只听见一个琼字,又见他把手一摇,误认为“五”,就把它牢牢记在心上。

李渊正要回马,忽见尘头起处,一马飞来,只当是强人又来了,忙扯满雕弓,飕的一箭射去,只见那人双脚腾空,落下马来。

又见尘头起处,数骑人马赶来,原来是自家家将。李渊对道宗说:“多亏那位壮士,救我一家性命,此恩不可忘了!”

这时,有几个大汉与农夫,赶到马前啼哭。一问之下,才知道方才那人是潞州单道,从长安贩缎回来,被他误杀。

李渊对众人说:“我道是响马余党,误伤你家主人。死者不能复生,我且与你们白银百两,买棺收殓回乡。”

众人不理,说道:“谁要你的银子?俺还有二主人单通,号雄信,他自会向你讨命的。”自去买棺收殓,打点回乡。

李渊与家人会合后,又起程赶路。夫人窦氏怀孕在身,因受惊恐,忽然腹痛,待要安顿,又没个村舍、驿站。

路旁有座大寺,叫承福寺。李渊只得差人与住持说明,暂借寺庙安歇。三更时候,夫人分娩,生下一个儿子。李渊大喜,取名世民。再借寺庙,宽住几日。

一日,李渊在寺中闲游,见屏上有联一对,词义深奥,笔法雄劲,落款是“汾阳柴绍题”。便问住持,柴绍是甚么人。

住持说,这柴绍是汾阳县柴爷的公子,一向在寺内读书。李渊就叫住持引路,到书斋去见那书生。柴绍听得太原唐公来访,忙迎接入座。叙谈之下,李渊见他语言宏亮,器宇轩昂,心里很欢喜。

李渊又问明柴绍没有妻室,有心将女儿许配给他,就当面向柴绍提亲,并托住持做媒。柴绍欣然应允。

李渊回去,对夫人说知,夫人也很高兴。择了一个吉日,以住持为媒,正式行了聘礼。在寺中半月有余,夫人身体已康复,李渊令家人收拾起程。柴绍随行,同往太原完婚去了。

要知后事如何,请看下集《秦琼卖马》。

0 阅读:6
划过指尖有烟云

划过指尖有烟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