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走在现代都市车水马龙的街道上,人们都行色匆匆。偶尔抬头看向四周的风景,所见之处皆是各式各样的银行。
人们在街上细细品味,各个银行的字体皆有不同的形态,尤其是“交通银行”四个大字,具有一种雄浑大气的美感,细细看去,其四个字不仅大气,还十分的温文尔雅,使人一不注意便沉迷其中。
其字之妙,使人不禁赞叹。那么,这“交通银行”四字究竟是出自何人之手?
少年中举,光明的未来郑孝胥,出生于江苏苏州胥门。郑孝胥的家庭十分的重视孩子的教育,在家里人的要求下,郑孝胥也开始像其他孩子一样学习四书五经,为了博出个好功名而努力。
郑孝胥肯用心思下劲读书,再加上天资聪慧,写得一手妙字,经常得到先生的夸奖。经过多年的努力,郑孝胥终于不负家人的期望,在1882年考中乡试解元。
这一消息使得家里人很是高兴。要知道,中了举人那就代表着进入了官场。而郑孝胥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在接下来的会试当中成功高中,引起了李鸿章的目光。
李鸿章见这位新科进士文章写的如此好,而且写得一手好字,于是将他收为幕僚。自此,郑孝胥便开始了在李鸿章手下做事。
要知道李鸿章在当时可谓是权倾朝野,多少人想拜入李鸿章的门下还发愁没路子。而郑孝胥如此年轻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了李鸿章的幕僚,前途不可限量。
而事实也正是这样,做了李鸿章幕僚的郑孝胥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继续潜心研读圣人书,又考取成为了内阁中书,地位再一次上升。就这样,郑孝胥自此便正式进入了大清政坛。
后来的郑孝胥被光绪任命为驻日使馆书记官,东渡日本。当郑孝胥到达日本上任后,发现日本并不是国内所说的弹丸小国。相反,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改革下,全国上下一心发展日本的军事实力和经济水平,这让郑孝胥感到了不安。
郑孝胥忙将这件事呈给李鸿章,而此时的李鸿章也意识到了如果再不遏制日本的发展,那么将来和大清必有一战。于是李鸿章向慈禧建议多给海军点经费,从而方便扩充海军实力,保卫大清疆土。
慈禧一听顿时就不乐意了。在她看来,大清军事实力极强,除了那些西方列强,谁还能和大清分庭抗礼?当慈禧听完李鸿章的顾虑后,不以为然的道:
“日本那个弹丸小国,就算拼了命的发展,撵得上咱大清的一根手指头吗?”
于是,增加海军经费的事情被慈溪否决了。不仅如此,为了庆祝自己的寿辰,慈溪还挪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这使得大清本不强的海军更加弱了。
很快甲午战争便爆发了。日本的船舰利炮无情的轰碎了慈溪的幻想。日本这个不被大清统治者放在眼里的弹丸小国,如今跳到他们脸上耀武扬威。
甲午战争爆发后,郑孝胥便意识到日本不能待了,于是坐船回到了大清。回来后,郑孝胥先是在张之洞手下做事,后来任命为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布政使和广东按察使。
为了挽回日暮西山的大清,郑孝胥也曾参与过戊戌变法,但接触不深。之后清朝进行立宪活动,郑孝胥在此期间参加了上海储蓄银行的创建和新式教育的变革。
在参加立宪活动时,颇有威望的郑孝胥被推举为立宪会会长。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立宪会要求清朝尽快立宪,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从而实现救国。
但统治中国几百年的清朝利益集团怎么可能主动放弃自己手中的生杀大权,虽然朝中也有立宪派,但保守派的势力却更大。于是立宪运动便就此失败。
这次失败让郑孝胥看清了清朝统治者的丑恶嘴脸。立宪运动失败后,郑孝胥对各种政治运动再也没有之前的热情,转而居住在上海,开始培养自己的情操。
立宪运动失败后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这场革命对于清朝来说无疑是致命性的灾难。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在中国的统治,从而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政府。
对于民国政府,郑孝胥一时间不知道是高兴还是难过。高兴的是自己期待已久的新时代终于到来,中国有希望走向复兴的道路。难过的是,自己并不想推翻清朝,只是想让清朝走向富强的道路。
怀着这种复杂心情的郑孝胥,并没有对新政府表达支持的态度,反而以清朝遗老自居。在其他人都剃发易服的时候,只有郑孝胥和一众遗老依然留着那一个大辫子,身穿长衫,看上去不伦不类。
当时西方思想大肆席卷上海,郑孝胥看见大街上穿着暴露的女郎,嘴里不禁嘟囔着有伤风化。他不明白,社会怎么一瞬间变的如此之大。为了让国人重新拾起那所谓的廉耻心,正准备和一众遗老开办“读经会”
可惜读书会效果并不好,于是郑孝胥十分的失落。他认为如果中国再任由西方思想侵蚀下去,那么以前先辈们构建的礼乐制度将会逐渐崩塌。
就在这时,一道在郑孝胥看来是希望的曙光,照在了郑孝胥的身上。
为溥仪效力,书法家的“堕落”1923年,被困在紫禁城的溥仪看着外面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光复先祖的荣光。
光复大清,那么必然需要一些能够为他出谋划策的人才。如今紫禁城里的一众老臣在溥仪看来皆是无能之辈,只会上表表示忠心,不堪大用。
于是,曾经的广东按察使,在外面享有极高声誉的书法家郑孝胥便进入到了溥仪的眼中。在溥仪看来,郑孝胥当过清朝的官,那么心中肯定是对大清忠心耿耿,于是溥仪向郑孝胥发出了前来北京的邀请。
面对溥仪的邀请,郑孝胥欣喜若狂。他心中一直对大清的覆灭意难平。如今复辟大清的机会正在眼前,而且还受到了皇帝的邀请,他心中怎么能不激动。
于是郑孝胥便奉溥仪之命进入到了紫禁城,怀着中兴之臣的梦想开始拼尽全力的辅佐溥仪。但之后北京政变的爆发扑灭了这位“忠臣”的梦。
随着冯玉祥的军队进京,看着先进的新式军队,溥仪和郑孝胥皆有人间已千年的恍惚感。但现实容不得他们恍惚。冯玉祥这个大老粗可不认为皇帝是什么稀罕玩意。为了保护溥仪的安全,郑孝胥和一众大臣连忙和溥仪逃出北京城。
被赶出紫禁城的溥仪无地方可以去,便只得在天津租了个杨楼,在哪里被一众遗老簇拥着依旧做着“皇帝”。郑孝胥便负责处理溥仪的家里大小事情和对外事务。也就是成为了溥仪的管家。
虽然被赶出了北京城,但溥仪的皇帝梦依旧没破灭。他开始寻求各方势力的帮助,首先想到的便是西方列强。
但彼时的西方列强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没多久,处于休养生息的阶段,对于溥仪的复辟的请求他们自然是不可能派兵前去支持的,况且溥仪现在对于他们没有任何价值。
无奈,溥仪只能寄希望于日本这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于是郑孝胥便奔赴日本去筹划溥仪复辟的事宜。面对溥仪的请求,明治天皇当然欣然接受。他们对于中国这个拥有广袤领土的国家早就垂涎三尺,如今这么一个好机会送上门,他们岂能放过?
于是日本之后在中国策划了“九一八”事变,不费吹灰之力便获得了中国广袤的领土。但由于当地民众的抵抗,日本想到了曾经的清朝皇帝。
再一次踏入清朝的龙兴之地,面对着日本人的支持,溥仪只感觉自己真的要复兴大清了。而此时的郑孝胥已经明白了日本人的目的。虽然很不情愿,但面对着皇帝的请求,郑孝胥还是起草了伪满洲国的宣言和国歌。
伪满洲国建立后,郑孝胥被任命为伪满洲国的陆军大臣和教育部部长。看着郑孝胥在泥潭里越陷越深,昔日好友不忍心再看郑孝胥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被人坑害,于是纷纷来信苦口婆心的劝他早日抽身,伪满洲国是日本的傀儡,你不能做汉奸。
面对好友同僚的劝告,郑孝胥怎能不懂,但心中依然带着对清朝的那份愚忠继续痛苦的为溥仪做事。
之后,郑孝胥被溥仪推出去和日本关东军签订日满协议,承认了关东军在东北的特殊地位和驻兵权。此事一出,社会舆论哗然。郑孝胥这个大汉奸的罪名算是坐实了。面对如此无耻行径,昔日好友纷纷和他断交,再不来往。
面对好友的断交,郑孝胥痛苦无比,他也知道日本人的目的,但自己却又阻止不了。随后溥仪称帝,郑孝胥也随之高升任国务总理大臣,手持“大权”的他终于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地位,但他的名声也早已臭名昭著。
随着日本对伪满洲国的进一步压制,郑孝胥站出来反对。他认为伪满洲国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日本人为满洲国的建立他很是感谢,但现在,请日本人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面对郑孝胥的要求,日本人哭笑不得。于是在日本方面的强迫下,溥仪不得已将郑孝胥在伪满洲国的一切职务都给撤销,并将郑孝胥踢了出去。
看着自己效忠的势力如今毫不留情的将自己踢出去,郑孝胥心如死灰。可能日本人当初只是想让他冷静冷静,郑孝胥在家待了一年后, 日本再一次的恢复了他在伪满洲国的职务,于是郑孝胥再一次为日本人效力。
几年后,郑孝胥于1938年在长春病逝,对于他的死什么说法都有,有些人说他是自杀,有些人说他是抑郁而死,还有人说他不想再给日本人当狗,于是被日本人处理掉了。
尾言可能是跟年少时的经历有关,郑孝胥八岁丧母。十七岁丧父。随着妹妹的离去,郑孝胥对于金钱和权势无比的痴迷。
虽然郑孝胥卖字能够换来不菲的收入,但权势并不是卖字能够带来的。于是郑孝胥选择了为日本人卖命,从而从名垂青史的书法大家堕落到汉奸走狗。
郑孝胥一生留下了不少墨宝,比如林则徐的碑,交通银行成立时也是他题的字
对此,各位看官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