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冬至来了,这是中国人最为看重的节气之一。
从古至今,冬至是一个节气,更是一种仪式感的体现:吃上一顿美食,暖胃又暖心。而在这个寒冷的季节里,吃肉无疑是最能满足味蕾和身体需求的选择。
但问题来了:吃什么肉才是“冬至正解”?既营养好消化,又能满足口腹之欲?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说道说道,贵一点的肉类,为什么在冬至特别值得一试,它们背后的养生学问又是什么。
为什么冬至要吃肉?吃肉不是容易“上火”吗?很多人提到冬天吃肉,总是担心“会不会太油腻”“会不会上火”。
这种担忧更多是心理作用,而不是科学依据。冬至,是一年阴阳交替的节点,古话说得好:“冬至一阳生”。
这是人体阳气开始复苏的关键时刻,身体需要更多的能量储备来抵御寒冷,而肉类作为蛋白质、脂肪和铁等多种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正是这个时候最需要的“燃料”。
你可能不知道,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数据,成年人一天需要摄入50~75克优质蛋白质,而肉类是最直接的来源之一。相比于豆类、谷物等植物蛋白,动物蛋白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消化率高达90%以上。
肉类中的铁元素也以“血红素铁”为主,比植物性铁更容易被人体利用。
冬至吃肉不会“发火”,反而能帮你固护阳气、增强免疫力。选择什么肉、怎么吃,才是关键。
接下来,我们就从营养价值、消化负担和口感层面,挑选出五种冬至最值得吃的肉。
第一种:羊肉,冬至的“头牌肉”提到冬至吃肉,羊肉绝对是绕不过去的经典。
羊肉在中医里被称为“温中补阳”的佳品,尤其适合冬天手脚冰凉、容易疲劳的人群。为什么羊肉这么受推崇?
羊肉的脂肪含量比猪肉低,却含有更多的优质蛋白质和铁元素,特别适合冬天进补。羊肉性温,能温补脾胃、补肾壮阳,这一点早在《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
现代营养学研究也表明,羊肉中的L-肉碱和欧米伽-3脂肪酸,有助于改善心血管健康和增强体力。
有人会问,羊肉是不是容易有膻味?这是烹饪方法的问题。如果选用姜片、花椒、料酒等调料焯水去腥,再搭配白萝卜、枸杞炖煮,不但能够消除膻味,还能进一步提升滋补效果。
这道“萝卜羊肉汤”,在北方几乎是冬至必备的菜肴。
顺带一提,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提到,羊肉最好选用“肥瘦相间”的部位,比如羊腿肉或羊排,煮出来的汤才最鲜美。
贵一点的羊肉,肉质细腻,膻味更轻,享受感完全不同。
第二种:牛肉,冬至进补的“力量之源”如果说羊肉偏向于温补,那么牛肉则更像是一种“力量型选手”。
牛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0%以上,同时富含肌氨酸、锌和维生素B族,是冬天补充体能的绝佳选择。
牛肉最大的特点是低脂高蛋白,脂肪含量仅为猪肉的三分之一,但铁含量却是猪肉的两倍。
尤其对于贫血、体质虚弱的人来说,牛肉无疑是冬天补血的“头号选手”。
在冬至这一天,最经典的吃法莫过于牛肉炖萝卜了。这道菜营养全面,还非常好消化。
萝卜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与牛肉搭配,可以有效缓解“冬天易便秘”的问题。
有意思的是,牛肉在中国历史上并非人人都能吃。
唐代时,牛是重要的农业工具,杀牛甚至需要官府批准。直到近代,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牛肉才逐渐普及开来。
今天在冬至吃牛肉,也算是对过去“吃不起牛肉”的一种反差体验吧。
第三种:鱼肉,冬至的“轻盈之选”有人可能不爱红肉,觉得冬天吃太多羊肉、牛肉有些腻味,那鱼肉无疑是一个更为清淡的选择。
鱼肉的好处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高蛋白、低脂肪、好吸收”。
尤其是深海鱼类,比如三文鱼、鳕鱼、秋刀鱼,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DHA,对心脑血管健康和大脑发育都有好处。
对于老年人来说,冬天适量吃鱼,还可以降低血脂和预防心脏病风险。
并不是所有鱼都适合冬天吃。像草鱼、鲢鱼这类脂肪含量较低的淡水鱼,虽然价格便宜,但保暖效果一般。
而越贵的深海鱼,脂肪含量适中,且富含维生素D,能够帮助钙质吸收,特别适合冬天骨质疏松的人群。
在鱼肉的烹饪上,冬至最推荐的是“清蒸”或“红烧”。清蒸鱼最大程度保留了营养,而红烧鱼则更暖胃。
如果你想换个口味,不妨试试“酸菜鱼”或“鱼头豆腐汤”,既能暖身,又能提升食欲。
第四种:鸡肉,冬至的“万能肉”相比羊肉和牛肉的“贵气”,鸡肉显得更加“居家”。但别小看鸡肉,它的营养价值同样不可忽视。
鸡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脂肪含量低,非常适合老人和小孩食用。
冬至吃鸡,最经典的做法当属“老母鸡汤”。中医认为,鸡汤有补气养血、健脾开胃的功效,尤其适合感冒初愈或体质虚弱的人群。
现代医学研究也发现,鸡汤中的某些成分能帮助缓解呼吸道炎症,提高免疫力。
鸡肉的选择很重要。
普通的速成鸡肉质松散,营养价值不高,而农家散养鸡或贵一点的乌鸡,肉质更加紧实,胶原蛋白含量也更高,更适合冬至进补。
第五种:鸭肉,冬至的“冷门之选”有人会奇怪,鸭肉不是性寒吗?冬天吃不会太凉?这又是一个误解。鸭肉虽性寒,但如果搭配适当的食材,完全可以转寒为温。
用鸭肉炖山药、枸杞或者桂圆,寒性被中和,还能滋阴润肺、补虚强身。
鸭肉的另一个优点是脂肪含量适中,且多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这使得它比猪肉更健康,也更适合“三高”人群食用。
冬至吃鸭肉,推荐尝试“老鸭汤”或“酱鸭”,味道醇厚,还能提供满满的能量。
吃肉也有讲究,别忽视这几点虽然冬至吃肉是个好习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大吃特吃。
首先要注意控制摄入量,成年人每天摄入肉类应控制在100~150克左右,否则容易增加肠胃负担。要尽量搭配蔬菜一起吃,促进膳食纤维的摄入,避免肉类摄入过多导致的便秘问题。
尽量选择蒸、炖、煮的烹饪方式,减少油炸和烧烤,以降低脂肪摄入。
结尾冬至,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但也正是养生的最佳时机。选对肉类,能满足口腹之欲,更能为身体储备能量,驱寒保暖。
贵一点的肉,吃的是味道,更是健康和幸福感。这个冬至,不妨试试以上推荐的五种肉,用一顿暖心的美食,迎接新一年的阳光!
参考文献: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李时珍. 《本草纲目》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肉类与健康的科学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