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视力健康始终是家长们关注的问题。有不少家长听到“近视”两个字就头疼。我身边就有朋友家的孩子,小小年纪远视储备不足,家长忧心忡忡,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孩子戴上眼镜的画面。
那么,远视储备不足是否就等同于近视呢?孩子还有可能不戴眼镜吗?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为孩子的视力健康找到答案。
在探讨远视储备不足的问题前,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远视储备。婴儿出生时,眼球较小,眼轴较短,几乎都是“远视眼”。随着年龄增长,眼球逐步发育,眼轴慢慢变长,远视度数随之降低,这一过程被称为“正视化”。
而远视储备,就是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眼睛所具备的生理性远视度数。简单来说,它是孩子视力向正视发展的“缓冲”。正常情况下,远视储备会逐年降低,直到12岁左右时完全消失。
远视储备不足≠近视,但意味着近视的危险信号已拉响。
远视储备不足,表明孩子眼球正视化进程过快,超过了当前年龄段的正常数值,近视的风险大幅增加。
举个例子,若7岁的孩子远视储备仅有50度,眼球很可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正视化,并朝着近视的方向发展。
不过,这并不一定,只要干预及时,孩子仍有可能维持良好视力。
判断孩子是否近视,不是只远视储备,还需进行散瞳验光。有些孩子视力下降,可能是短时间内用眼过度,引发的“假性近视”。这种情况下,经过适当休息和调整,视力可以恢复。因此,当发现孩子远视储备不足时,家长应尽早带孩子前往正规眼科检查,确定是真性近视还是假性近视。
既然远视储备不足只是危险信号,那么,家长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帮助孩子避免近视,留住清晰视力呢?
一、增加户外活动,沐浴阳光
每天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对预防近视是非常有用的。阳光可促使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减缓眼轴增长,预防近视发生。孩子多参与户外活动,像跳绳、跑步、踢球等,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保护视力。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保证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充分接触自然光线。
户外活动晴天更好,但是阴天也可以。虽然没了太阳的帮忙,但是孩子在户外,远距离用眼的机会大大增加,能调整紧绷的睫状肌,对眼睛的放松效果也不错。
二、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做到“一拳一尺一寸”。每次孩子想放松的时候,家长不能心软,要监督孩子保持正确读写姿势。孩子累了可以每20分钟休息一下,起来走走、望望远处都是可以的,但不能趴在桌子上一边休息一边写。
还要严格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每次不超过20分钟,每天累计不超过1小时。
此外,要注意用眼环境,避免在过强或过暗的光线下看书、写字。平时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可以配一个读写台灯,台灯的挑选要谨慎一些,一般要遵守这几个标准:
1、照度为国标AA级;
2、色温认准4000k刚刚好,别买太高或太低的;
3、显色度Ra和R9>90,高显色指数能防止色差;
4、RG0级无蓝光危害;
5、优先选择紫光激发的台灯;
5、频闪>3125Hz,越高越好;
6、尽量选全光谱。
具体型号的话,可以看看:漫书雨k1、辰士达u1、孩视宝op36。这几款都是都是全光谱、紫光激发的LED灯,防蓝光的数值不错,也没有可视频闪。
三、定期检查视力
定期检查视力是防控近视的关键环节。家长应每隔半年带孩子去医院检查视力,及时了解孩子视力变化,建立视力档案。一旦发现孩子视力异常,就能早干预、早调整。
四、睡眠充足,助力恢复
充足的睡眠对孩子视力恢复和身体发育至关重要。生长素在夜间分泌旺盛,对身体发育和视力恢复有积极作用。家长要保证孩子每天有9-10小时的睡眠时间,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五、面对近视:正确应对,积极防控
即便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仍有部分孩子可能会近视。此时,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正确应对,积极防控就够了。轻度近视的孩子,可以通过佩戴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同时,继续坚持上边的方法,延缓近视发展。而对于近视进展较快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佩戴角膜镜或者结合翻转拍训练,控制眼轴增长,减缓近视加深速度。
只要家长高度重视,及时带孩子检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定期检查视力,就有可能帮助孩子留住清晰视力,避免过早戴上眼镜。
希望我的文章可以帮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