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英雄,第一任“核司令”,“两弹一星”幕后功臣张蕴钰

恬恬评历史 2023-03-03 15:55:15

说起我国的“两弹元勋”,很多人会马上说出邓稼先、钱三强、钱学森、孙家栋等大名鼎鼎的科学家。

其实在“两弹元勋”团队里,还有一批默默无闻的优秀军人。本文要说的,就是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他就是我国第一任“核司令”--儒将张蕴钰。

枪林弹雨的峥嵘岁月

张蕴钰于1917年出生于河北省赞皇县。

1937年,“七七事变”发生,揭开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序幕。20岁的热血青年张蕴钰,毅然中断学业,当年就加入赞皇县游击队。由于他智勇双全,很快就被推举为队长。

随后,他加入平汉游击队副大队长、独立团参谋长。

当时,八路军第129师部队深入晋东南各地区,化整为零、分兵作战。同时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

于是,在129师386旅陈赓旅长的统一指挥下,平汉游击队破坏铁路,歼灭日伪军,重创了日本侵略者。

随后,张蕴钰先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一游击支队司令部军务股股长,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司令部训练参谋、 第七团副团长等。

1940年,他担任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一旅三十三团副团长,后来担任赞皇独立营营长。

在此期间,张蕴钰参加了清河、马岭、大陈庄、百团大战等众多战役战斗。

抗日战争胜利后,进入解放战争。1945年8月20日,晋冀鲁豫军区成立。

张蕴钰担任晋冀鲁豫军区下辖的太行军区第一军分区三十四团副团长,第一军分区参谋长等职。

1946年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驻安次第二十五小组中共代表,处理国共双方军队的相处与整编问题。

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以太岳、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主力和中原军区部队一部(原新四军第5师),组成五个纵队。其中,张蕴钰所在的太行军区主力被编为第九纵队。

1947年,他到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队担任二十七旅参谋长。

晋冀鲁豫野战军于1948 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1949 年2月编为第二野战军。张蕴钰升任第十五军副参谋长,军长是秦基伟,政治委员是谷景生。

在此期间,他参加了豫西、淮海、渡江、广东、广西、西南等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张蕴钰所在的第二野战军第十五军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第十五军,军长、政委没变,张蕴钰升任十五军参谋长。

在朝鲜战场上,第十五军参加了第五次战役。

在上甘岭战役中,第十五军英勇顽强,与“联合国军”反复争夺阵地,战斗持续了四十余天,先后涌现出黄继光、邱少云等战斗英雄。第十五军最终守住了阵地,取得了胜利。

上甘岭战役激烈程度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超过“二战”最高水平,是坚守防御的典型战例,也成为劣势装备战胜优势装备之敌的典型战例。

战役期间,张蕴钰三次亲临争夺最惨烈的阵地五圣山,协同军部指挥作战。

惊闻黄继光牺牲后,喜欢诗文的张蕴钰,痛心地写下了一首古诗词《破阵子·颂黄继光烈士》:

上甘岭前鏖战,阵地易手几经

脚下寸土皆是血,黄继光举千弹胸

中华一列兵

百万美金伤口,溃敌未止心惊

一舟风雨中朝事,抵得外侮喜光宗

休戚共英雄

第十五军军长、秦基伟将军后来曾说:“我有两个好参谋长,一个是何正文,再一个就是张蕴钰。”

美援朝结束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领导机关奉命回国,接收驻旅大的苏军的防务。张蕴钰担任旅大防卫区副参谋长。

随后,张蕴钰升任第三兵团参谋长,随军向西南进发,参加了剿匪战斗。

为了表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的将领们,1955年秋,我军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授衔,并开始实行军衔制度。

战功累累的张蕴钰被授予大校军衔,并且荣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参与组织指挥核试验事业

1958年,张蕴钰的戎马生涯突然有了一个大拐弯。

新生的中国,被笼罩在核恐吓的阴云中。朝鲜战争结束后,毛泽东主席在丰泽园召见了李四光、钱三强等人,召开研究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会议。

于是,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艰巨征程开始。

首先,除了一批顶尖科学家和巨额经费之外,还得找到一块足够大、足够荒凉的核武器试验场。

前期原子弹试验场的选址工作,主要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经过对多个地区的勘察后,苏联专家选定了甘肃省的敦煌。

1958年10月,敦煌原子靶场的勘察工作基本结束,即将动工。

受老领导、时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国防科委副主任陈赓的推荐,张蕴钰出任原子靶场主任。

任务就是战斗,张蕴钰二话不说,告别血与火的战场,投入新的战线。

张蕴钰接受任命后,临时粗略地看了有关原子靶场方面的资料。

他看了苏联专家对核武器试验场的设计方案,再到敦煌进行实地考察后,觉得敦煌不太适合建原子靶场。

于是,怀着疑惑的张蕴钰,直率地向中央做了汇报。

随之,苏联核计划专家、中型机械制造部部长E·N斯拉夫斯基给中国方面写信,表示敦煌确实不适合建原子靶场。

不是核专家的张蕴钰凭着自己的敏锐认知,竟然推翻了苏联专家的权威结论,一下子令人刮目先看。

随之,张蕴钰参与了重新选址。

最终,选定了新疆东南部的罗布泊。

这里位于中国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缘,有中国第二大咸水湖,有一片广袤的原始戈壁,人迹罕至,是进行核试验的理想场地。

随之,张蕴钰带领先头部队“秘密失踪”,进驻罗布泊。

面对荒无人烟的地带、艰苦的生活条件,大家相互激励,舍生忘死,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面对,以创业者的意志和行动,用心血和汗水建设新的家园。

部队选的生活点是一片盐碱滩,有一条天然水沟旁长满了马兰草,张蕴钰就提议命名为马兰村。

他还怀着豪迈情怀,写了一首《马兰村好》:

朝来西山望雪,晚近东谷眺虹。

入夜湖高水月明,四野煞然安静。

极景不负时光,勤业巨细惟恭。

马兰村小可牧鸿,天叫风云画成。

1959年6月,国防部、总参谋部正式通知:原子靶场改称核试验基地。张蕴钰出任基地司令员,成为成为中国第一任“核司令”。

1961年,张蕴钰晋升为少将军衔。

在罗布泊,数万名官兵、工人像马兰花一样在戈壁滩上顽强生长、扎根。

张蕴钰在基地提出:我们没有多少知识,但是我们很尊重知识。我们要做到一切为试验服务,为科学家服务。

他还给基地副司令员、科学家程开甲赠送了一首诗:

“专家学者风沙里,同与战士历苦辛。戈壁寒暑成大器,众人尊敬我称师。”

张蕴钰带领大家,充分发扬“太行精神”、“上甘岭精神”,从零开始,进行了核试验基地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中国核试验事业的基石。

特别是在苏联撤走专家后,马兰基地的官兵和技术人员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完成了中国核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的全新突破,迎来了一片春光。

1964年10月,随着罗布泊上空一声巨响,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

当晚,感慨万分的张蕴钰将军,疾笔写就气势恢宏的《长相思》:

光巨明,声巨隆,无垠戈壁腾立龙,飞笑触山崩。

呼成功,欢成功,一剂量知数年功,敲响五更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71年后,张蕴钰将军历任沈阳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兼核试验基地司令员等职。

他直接参与组织指挥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次“两弹结合”、第一颗氢弹和多次空爆、地下平洞核试验等试验任务。

1978年后,他历任国防科委副主任兼司令部参谋长、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等职,下大力气抓了洲际导弹、潜地导弹和通信卫星试验任务,为国防科工委的部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1988年,张蕴钰将军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功勋荣誉章。

耄耋之年,张蕴钰将军重游太行山抗战故地,慨然填词《忆秦娥·故里思》:

枪声烈,回车西岭染我血。

染我血,日寇枪近,村人逃绝。

战友挽我催步捷,过祖坟前仍流血。

仍流血,奠我乡土,抗战心决。

1996年7月29日,中国政府向世界郑重宣布:中国将暂停核试验!

张蕴钰在北京寓所听到这个消息后感慨万千,赋词一首,其中写道:

“寰球世界,伫立听,中国音响声明。……备而不用持衡,防止核战争,保住和平。”

2008年8月29日,张蕴钰将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按照生前遗愿,他的骨灰被分别安葬在了生前战斗、奋斗过的太行山区和罗布泊。英魂归大地,赤情永流传!

战争峥嵘岁月,核试验的艰苦奋斗岁月,都已经远去。

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人民岁月静好。

但是像张蕴钰将军这样的共和国功臣们的伟大业绩功勋,与山河同在,与日月同辉。

0 阅读:23
恬恬评历史

恬恬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