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芯片制造体系从低端走向高端,存在着巨大的挑战,因为在制造设备环节上存在不足,并不只是EUV光刻机等个别设备的问题,而是整个自主生产线都缺乏实际生产经验。
我国发展国产芯片制造设备主要存在两大难题,一方面是很难攻克物理极限技术问题,另一方面是无法融入欧美主流市场,没有发展的机会,后者的难度比前者更大。
由于整个产业链都存在不足,导致国产芯片一直被卡脖子,像华为等企业虽然已经掌握了设计先进芯片的能力,却因为没有制造方面的经验而被美国卡脖子,毫无反手之力。
当前国内已经掌握的最先进的工艺是14nm,对此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也毫不掩饰地说:“中国大陆在芯片制造技术落后台积电五六年。”这是事实。
但在产品研发方面,国产厂商已经实现众多突破了,除了华为以外,还有多家企业已经掌握了研发7nm及以上先进芯片的能力。
比如芯擎科技研发的龍鷹一号芯片就是采用的7nm工艺制程,还有紫光展锐T820采用的是6nm工艺,阿里巴巴倚天710则是采用的5nm工艺,再往下便没有大陆厂商做的产品了。
从这些企业已经推出的产品可以看出,中企在芯片研发能力上确实已经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完全有能力研发7nm及以上更先进的芯片了。
不过就在这些企业突破7nm制程芯片研发后,却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就是这些企业推出的7nm芯片,都没能像华为麒麟芯片那样引起市场强烈反响。
其实大陆企业能够做出7nm及更先进的芯片,对于整个大陆半导体产业来说都是一件好事,但这些企业推出的产品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即便是阿里巴巴研发的倚天710,也没有得到太高的关注度。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奇怪的问题呢,难道是因为中企研发的7nm芯片不如国外的产品吗?答案是否定的,华为麒麟芯片就说明了一切,但现在已经停产了。
另外像芯擎科技研发的龍鷹一号也同样是国产芯片中的佼佼者,采用7nm制程工艺,成为了国内首颗7nm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这颗芯片融汇88亿个晶体管,属于超大级SoC。
出色的表现让龍鷹一号的表现达到了国际主流水平,即便是和骁龙8155相比,在某些领域上也是不落下风的,然而在结果上,龍鷹一号和骁龙8155却差距甚远。
当前骁龙8155已经被国内车企大规模使用了,采用这颗芯片的车企多达几十家,搭载的智能汽车更是有上百款,国内的车企也将骁龙8155作为产品卖点,强调芯片的性能和数字化体验。
而龍鷹一号作为2021年就已经流片的芯片,诞生两年了却少有车企宣布采用,吉利作为芯擎科技的最大股东,迄今为止也没有真正地推出搭载龍鷹一号芯片的车型。
可见国内企业虽然已经掌握的研发7nm及以上工艺芯片的能力,但真正采用国产先进工艺芯片的企业却非常少,出现这样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国内车企发展这么多年,已经和国外供应商形成了一种默契度,多年的合作可能很难瞬间打破,出于这种影响,国内车企恐怕短时间内无法扭转观念,还会继续使用高通等国外供应商的芯片。
毕竟高通芯片发展这么多年,在技术、稳定性和供应问题上,都要比国产芯片优越,即便国内企业已经有能力生产了,但还是很难改变局面,至少短期内无法扭转。
另一方面是国内芯片产业链不完善,核心环节仍被美国等企业把控着,毕竟龍鷹一号采用的7nm工艺也需要靠台积电来提供,所以中企在设计出芯片后,到流片再到量产和规划上市,并不会太顺畅。
龍鷹一号从流片到量产耗时一年半,而高通、苹果等成熟企业,通常只需要几个月就能规模化生产上市,所以在芯片供应问题上,中企确实比国外企业相差太远。
当然无论是外部原因还是内在原因,都能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芯片产业确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并不是发布一款产品就能证明国产芯已经崛起了。
如果得不到市场的认可,解决不了产能问题,研发出再牛的芯片也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中企仍需不懈努力,只有不断积累经验,才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点赞、分享。
为中华复兴而读书
欧洲才多大量?国内养活了多少企业,举个例子,大众!重要的是经济往来
r人生风雨路_
出来 在吹也来得及[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