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思明:新增森林面积指标考核也应实事求是

守望自然 2024-05-29 07:34:25

据报道,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为应对上海市新增森林面积指标考核,市林业主管部门将部分已成林地填报为未成林地,再逐年改为已成林地,变存量为增量。仅2021年,全市以此种方式新增森林面积就达3.5万亩,实为虚增。还有其他虚假情形,如将一些无树木林地纳入“森林资源统计”,重复统计一些森林地块等。

这些事情表面上是森林资源统计造假、数据失真,实质上是土地的竞争性利用和森林面积新增指标压力所致。前者,也就是将传统有林地改为其他用地,应当严格管理,有效防止森林资源破坏、林地流失,特别是高价值森林和有重要生态功能的林地,必须进行红线管控,除非政府统筹有特殊需要,否则不能轻易改变林地用途。

而后者,也就是新增森林面积指标的问题,是不是要讲究因地制宜、更加实事求是一些,防止脱离实际的高指标成为压力,导致工作造假、数据失真。像报道所说将已有森林地块改为未成林地,再逐年变为成林地,等于一片森林通过数据运作变两片、三片森林,表面上植树造林工作年年有进展,森林覆盖率年年有提高,实际森林树木还是在原地打转,这种造假情形是不是太恶劣了。生态文明建设本身要文明,美丽中国建设本身也要更美丽才行,而不是相反。

上海市林业主管部门也是党领导的政府工作部门,相信他们本应会忠诚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市有多少森林,还有多少土地可以用来造林,也就是通过绿化工作变无林地为有林地,他们比谁都清楚。上海经济发达,各行各业土地需求强烈,而且上海也是历史悠久的大都市,各方面用地格局基本成型,可以新增的森林面积应该是非常有限的。一方面有森林新增指标,一方面没有更多土地可以造林,完不成新增指标等于林业工作没有亮眼成绩,各行各业的数字年年在增长,林业不能落后,于是乎就只能在同一块森林里再造林,自己骗自己,多么荒唐可笑。

在热火朝天、振奋人心的美丽中国建设热潮中,各方面有着无比重要地位的上海市,变存量森林资源为增量森林资源,虽然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如果不能实事求是认识各行各业对土地的竞争性利用,因地制宜确定当今上海市可能达到的森林面积上限,继续以森林新增指标引导,就有可能继续发生这样的事情,年年工作热热闹闹然而森林生态并未有任何受益,这是建不成美丽中国的。

为此,建议各方面科学看待森林面积新增指标问题。国土面积是常数,耕地、湿地等面积不能减少,城乡建设、工业交通、产业园区在大面积占用土地。尤其像上海这样的地方,又没有其他行业不能利用的荒山野岭可供植树造林(实际上荒山野岭也是有更大生态功能、理应严格保护的原生态),是否就取消森林面积新增指标考核算了,改为考核实有森林面积保有量,能维持现状,森林面积不减少、森林质量不下降就已相当不错了。能新增当然更好,但不要指标化。

变存量为增量,虚增森林面积的情况,可能不限于上海市。如有的地方在湖泊湿地造林,实际上也是变相的虚增森林面积,因为湿地性质不能变,林木胆颤心惊难以成森林,说不定那一天就被查处清除了。有的地方绿化工作纳入生产性质的残次林改造,从森林生态上看并未增加森林面积,生态质量是否能就此增益,变得比原来更高也不见得。有关专业单位早就指出,大面积人工造林实在没有可造的地方了,但现在有关方面还在号召和部署国土大面积造林绿化工作。如果把新中国以来年年造林绿化面积加起来,可能是一个天文数字,更以现在的经济、社会、生态土地占用格局衡量,许多地方是否还有大面积造林绿化的地域空间,确实是一个需要实事求是审视的问题。

虽然各地情况有别,但总体上能够新增的森林面积是受到众多非林土地利用和适宜林木生长自然条件制约的,如果普遍继续以新增森林面积指标引导,保不住许多地方也会步上海的后尘,虚化美丽中国建设,这是不能允许的。

0 阅读:3

守望自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