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32ea9ce0c92dff838ee16d4966930653.jpg)
春节假期最后一天,广汽集团官宣冯兴亚接任董事长,结束了外界半年多对接班人选的猜测。根据广汽集团官方消息,冯兴亚不仅在董事会上当选为董事长,同时还身兼集团党委书记以及总经理职务。
寰球汽车连线到广汽集团内部一位不具名的高层管理人士,对方表示这一安排符合企业治理的惯例,也是全体干部的期望。事实上,冯兴亚的接任早有预兆。过去半年,广汽集团的多项重要决策,均与冯兴亚的主导方向保持一致。“冯总长期在广汽体系内工作,这种安排有助于减少不确定性,保持战略延续性。”他表示。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冯兴亚的晋升模式,与张建勇从北京市国资委回归北汽担任集团董事长、王晓秋接替陈虹担任上汽集团董事长的情况类似,反映出国有车企在管理层调整中对“稳定性”和“专业导向”的重视。“在当前行业深度变革期,这类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高层调整带来的短期波动,确保企业能够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下维持战略执行的连贯性。”
汽车行业的管理逻辑不同于其他产业,对专业化领导团队的行业经验和战略判断能力要求极高。
长期关注国有车企人事变动的业内人士分析,像冯兴亚这样长期深耕企业管理,并熟悉广汽业务布局的领导者,在推动企业转型时,能够更精准地把握方向,确保战略调整的稳定性,减少因管理层更迭而带来的适应成本。“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行业变革窗口期,企业的转型速度至关重要,避免因内部调整而错失发展机遇,是国有车企管理层选拔的重要考量因素。”
然而,也有广汽集团内部人士坦言,追求运行“稳定”并不意味着轻松。“冯总接手的可能是广汽集团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0ea7ff38e10d699dc5dc0e9611af11a1.jpg)
在市场竞争与行业变革的双重压力下,这家广州最具代表性的国有汽车企业,面临的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还承担着推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责任。行业分析师指出,广汽集团不仅是广州汽车产业的支柱企业,更是整个城市工业体系的重要一环,其市场表现直接影响着广州作为全国汽车产业重镇的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
广汽在广州的地位,可以从一组数据中窥见一二。
根据2023年统计,广汽集团汇总口径的营业收入占广州市GDP的17%,而从工业总产值来看,广州汽车产业占据全市四分之一的份额,是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撑。广汽不仅是广州经济的“重要变量”,也是广州能否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但现实是,广汽的不断承压,甚至影响到了广州整体产业格局的变化。
2023年,广汽集团汽车产量同比仅增长2%;进入2024年,产量由增转跌,全年同比下降超过20%,直接冲击了广州的汽车制造业。
近几年,广州和重庆对全国经济“第四城”的争夺异常激烈。2022年、2023年,重庆、广州分别夺得全国第四,两者差距甚小。工业尤其是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的发展走势迥异,是决定“渝穗两城经济总量”的最大影响因素。2024年,广州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0%。其中,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8.2%。
而同期重庆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其中,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长4.9个百分点。全年重庆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95.32万辆,同比大增90.5%;汽车产量254.01万辆,反超广州(253.98万辆)位居全国第二。与此同时,深圳凭借比亚迪成为中国“汽车产量第一城”。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2c6f21c7094789586c0ce1bbc4998996.jpg)
这一批地方国有车企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容小觑。
上汽集团营收规模仅次于央企中国宝武集团,位居第2位,上海市管国企第1位;北汽集团常年霸榜北京市管国企龙头,营收规模甚至比第二名的首农集团翻了整整一倍。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地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已经向智能电动汽车等高附加值新兴产业转移。”
这一趋势给广汽乃至整个地方国有车企带来了新的现实压力:汽车产业的竞争已经不仅仅是销量的较量,而是全产业链的竞争。不同城市之间的新能源产业之争,也不仅仅是整车制造的竞争,而是围绕核心技术、供应链整合、生态构建的全方位比拼。业内人士指出,“从北汽力挺小米,到上海引入特斯拉和雷克萨斯,重庆坚定支持赛力斯,合肥巨资挽救蔚来,地方政府在汽车产业上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而广汽在广州的角色同样至关重要。”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9c5a11cfa9d32413d3b83bf31989cb34.jpg)
从这个角度来看,广汽不仅要面对市场销量竞争,还要在广州智能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中发挥龙头作用。业内人士直言,“广汽不仅仅是在与比亚迪、小鹏、理想等新势力竞争,更是在为广州能否夺回‘中国汽车第一城’的地位而战。”
在最近召开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广东省主要领导强调广东将坚持以制造业立省,充分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广汽埃安曾是市场增速最快的新能源品牌之一,但随着竞争加剧,其增长放缓,产品竞争力也面临考验;广汽传祺虽已与华为深度合作,但在赛力斯、极狐、阿维塔等品牌已布局的“华为朋友圈”中,如何确保自身的独特竞争力,仍存变数。新能源化重塑市场格局,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如何在竞争加剧的环境下重新找到市场定位,成为未来无法回避的重要考验……
行业拐点下,未来广汽集团的每一步决策,都是地方国有车企的突围试验。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5/4231d93f05f1e53b92d50e216e42d700.jpg)
有人士评价,冯兴亚的上任,标志着新一轮地方国有车企领导层调整的阶段性落幕。从北汽、上汽到广汽,各大地方国企都迎来了新的管理班子。但这不仅仅是一场例行的人事更迭,而是汽车产业变局中的一次关键接力。
汽车行业正经历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新能源、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传统燃油车的市场空间被急剧压缩,合资模式的优越性正在被重新定义,地方国有车企的角色与使命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如何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合资与自主之间实现双赢?如何在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塑过程中,带领企业突围?这些不仅是广汽面临的课题,更是所有地方国有车企必须解答的生存考题。
这不仅是广汽面前的“坎”,也是地方国有车企集体迈不过去,就可能被淘汰的一道“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