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是命?
“性是也。凡性格不通不近人情者,薄命之士也。”古人这句话是讲,性情即命运,如果一个人性格有缺陷,那就容易命薄。
从古至今,这样的人都有很多。比如现实中一些人就是严重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觉得自己很聪明,做事只考虑自己,自私利己,麻木不仁,这样的人通常都是薄福,不管怎么努力都难以大富大贵。
所谓愚昧,就是心的封闭,这样的人心眼很小,根本听不得良言相劝,不能从善如流,既不知错,更不知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不能改的话,内心就是黑暗僵化,朽木不可雕也了。
所以人要知道学习,懂得听大人、良师的教导,这样才能转变思想,从根本上养福养德,逆天改命。
不近人情多薄命?邵雍这3首诗让你知尽人情,读懂了都是人中龙凤
“古事参今事,今人乃古人。只应情未浃,情浃自相亲。”这是宋代高人邵雍的《人情吟》,在他看来,古今人们的“人情”是一致的。或者说人性的规律不变。
这首诗的要点是一个“浃”字,它的意思是湿透、通达、理解和融洽等,如汗流浃背,脉脉意融情浃。情浃意味着彼此情感的相通和深度。
通过这首诗,邵雍是劝人要知道开放心胸,与别人多交流,促进理解,增加感情,这样人际关系自然就会变好。
要知道人是社会动物,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如果一直不近人情,甚至是不通人情世故,那人作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无疑是对自己的存在和发展不利的。
事实上,人际关系的恶劣会给人造成很大的压力,“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句话就是给出了警告。
人达人情,无寡无广。天下之事,如指诸掌。
《红楼梦》里有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就说明了为人处世不可不知道人情世故。
人有人之情,物有物之理。邵雍指出,要从人的本质去理解人,他曾在另一首诗里,人当有情,“天地生万物,其间人最灵。既为人之灵,须有人之情。若无人之情,徒有人之形。”
所谓“人达人情,无寡无广”,只要洞察了人性的本质,再去看天底下的事情,确实如掌中观纹,一目了然了。
规律是不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的,不管人心怎么变,社会怎么变,古代的人和现代的人在人的核心问题上都差不多少。
所以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大多数人自命不凡,实际上都是草木一秋,从生到死,都是过了一种千篇一律、平平无奇的人生。
知尽人情天岂异,未知何啻隔天地。少时气锐未更谙,不信人间有难事。知尽人情与天意,合而言之安有二。能推已心达人心,天下何忧不能治。
这是邵雍的《天人吟》,什么意思呢?邵雍是说天意与人情相通,这与古代哲学家“天人合一”、“民心即天心”的思想一致。
若是不能了解这点,那就有天差地别的偏差。人在年轻时候锐气十足,初生牛犊不怕虎,行为难免鲁莽,以至于遭受挫折和磨难。
等到经过“苦其心志”的反思和改变,人就能认识到人情和天意是联系着的,然后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再去做事就会顺利很多。
很多生意人想必可以理解这点,比如你是开饭店的,如果是客人提意见说菜不好吃,你会怎么办?你可能会反驳他,努力证明自己的菜干净、厨师水平高,是客人的口味问题。这样矛盾就升级了,没有个好的结果,毕竟和气生财嘛。
但如果你晓得人情,就会知道客人可能是嫌价格高而已,你给打个折就能圆满解决。
世事千头万绪,还是要抓住主要矛盾才行。
无论是管理企业还是治理国家,都要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要处理各种各样的矛盾,要应付许许多多的问题,这时候如果不能抓住事情的关键,那就很麻烦了。
其实事情再多,归根结底还是人心、人情的变化罢了。而所有的纷争,基本都是跟利益冲突和情感冲突有关。
以这种思维方式做事,自然能够化繁为简,游刃有余。我们之所以觉得困难,主要是因为内心不静,“世事静方见,人情淡始长”,就是这个道理。
不近人情,举世皆畏途;不察物情,一生俱梦境。
最后,静静希望大家都能知人心,辨人情,顺物之理,厚德载物,做个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