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人用20年前的眼光来看中国汽车,他们不知道的是,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赛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给傲慢的美西方来了“当头一棒”。
一切用数据来说话,11月18日,在比亚迪成立30周年之际,比亚迪还宣布了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
回首过往,比亚迪厚积薄发,花了15年时间达成第一个500万辆新能源车,然而第二个500万辆,仅仅花了15个月,这就是“中国速度”,也见证了比亚迪30年来有多“敢”。
1995年,那时候比亚迪还只是一家20多人的小厂,以生产充电电池起家,短短六七年的时间,在充电电池领域已经取得了耀眼的成绩,当时的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手机巨头都伸出合作橄榄枝,不满现状的王传福在2003年决定进军汽车领域,如今谈及比亚迪F3,可谓耳熟能详。
但,那都是过去式了,毕竟在燃油车领域,日系车、德系车不管是技术还是销量一直呈“碾压”态势,而国产车根基薄弱,从逆向研发到自主研发,显然无法追赶有着近百年汽车技术沉淀的西方国家。
也正是在这样的逆向环境下,比亚迪另辟蹊径,坚持自主研发新能源汽车,在2010年以前,那时候谈及电车,想都不敢想,根本没有人愿意相信,更别说买车了,但是比亚迪从没有放弃。
之后终于迎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机遇,国产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自主技术、产品、市场的支撑下,让国外车企“溃不成军”。
很简单的一组数据,在过去的10月份,比亚迪销量超43万辆,比销量第二的大众和第三的丰田加起来还要多。
这样的成绩,不仅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新里程碑,更是告诉了全世界,敢于坚持自主研发的正确抉择。“敢”的底气是技术,然而技术的背后离不开工程师文化。
王传福这样说:就算比亚迪的厂房、专利全部都消失了,只要工程师还在,随时可以东山再起。
再深入来看,这中间自然离不开技术研发与人才的投入,2024年前三季度,比亚迪研发投入高达333.2亿元,如今研发人员更是多达11万人。
在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下, 这几年,比亚迪核心技术层出不穷,从最初的刀片电池,到后来的DMI超级混动技术,云辇、易四方等等,用实力说明了一切。
知恩反哺,如今比亚迪设立30亿慈善基金计划,聚焦教育慈善,以此来培养和激发更多卓越的工程师人才。
总而言之,比亚迪用实际行动告诉了全世界,中国车企不仅可以造整车,还能造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