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盈利的高手,会教子女做交易吗?

巴赫商业 2025-03-21 17:44:39

普遍都认为稳定盈利肯定是掌握神奇的“方法”,像秘籍一样,传给子女就能保他终身受用,有一种“爹给你打下了江山,只要学会市场总有片鱼塘给你承包捞之不尽”的感觉。

但这看法并不客观,为什么? 首先交易高手,经济情况都不错了。家境好的孩子,兴趣爱好都广泛,也就很难喜欢交易这种枯燥乏味且经常承担情绪压力的行业

就小孩而言,他们这一代有着更强的好奇心,可能今天学摄影相机还没弄明白,明天就想要无人机练航拍,动不动朋友喊着去踢球,窜出去跑一天,晚上还给你打个电话说几个小伙伴要聚餐。

交易? 兴趣爱好广泛的半大小子,电脑都不愿意玩,更别说让他坐屏幕前盯报价了,他有那劲头看看球鞋和乐高还差不多。

再说,一代人始终有成长环境所带来的局限性,未来的世界如何发展谁都不知道,所以我认为唯一能做的就是用更好的经济条件满足他们的兴趣,展现更多的可能性

而不是去规划兴趣,替孩子做选择,何况这种选择也不好,不说给孩子安排一条“青云路”,也不能打着磨练的旗号把他推入“修罗场”呀

其次,能教会的只有风险意识,赚钱能力则需要自我学习

能教会孩子管理风险的意识和理性决策的能力,就已经算上是优秀父母了。 在他对金融市场没兴趣的前提下,教他成为一个合格的交易者,基本不可能。为什么?

因为这个行业,需要有很强的自我学习劲头不用别人督促,还得愿意放弃娱乐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复盘训练

就像我当年搞工作室招盘手的时候,接触过很多毕业生,没什么好的就业选择又对这一行有美好幻想。什么幻想?

想着用公司的资金,学高手的技术,抓一轮大行情自己也跟着轻松发财

但几批人,可以说有赚钱天赋的很少,其中多数别说基础的交易知识,就是工作纪律都得跟教孩子一样从零培养。

就像我当时要求的三件事:“报表” “报表” 和 “报表”

第一个报表,要求周一下午之前发到工作群,首先要写清楚交易方向和思路,其次写出思路参考的基本面或者技术面依据

尽量写明白自己的思考过程,之后要预计主要的进出场点位和仓位安排,还有持仓时间。最后写明白止损方案,还有采用这个止损方案的理由

可以这么说,第一批几个人头个月,没有一个是你不把他叫到办公室去刻意引导提醒就能独立主动完成计划的

你说他们是真写不出来? 我认为不可能,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纯粹是觉得难就不想写了。

因为当时经常提醒他们初期推演走势发展或许没有头绪,可以先去历史行情中找一段相似的,花点时间研究研究当时的消息背景和走势演变规律

多揣摩,多去复盘模拟一下在历史走势中的介入,当下的思路就会越来越完善,属于只要花时间肯定有认识的东西。

但是这几个小年轻新鲜劲过去之后,工作要求就变成了应付形式。吹着空调喝着茶,拿着底薪养老来了,不到最后时间不发,发了也是“阻力XX,上破后买多。支撑XX,下跌后做空”的不知道在哪抄的策略。

当时我对那批人很失望,就这还想赚钱?

第二个报表,下班或最晚十点提交。 要对周计划的框架下,对第二天的短线走势有预判,假设做单的前提下,写明白明天估计做什么单子,交易次数。

为什么要这样要求? 举个例子,我有个朋友当年和别人合伙管理账户,遇见回撤有压力之后,合伙人心态崩了,半夜冷不丁在家偷偷登账户,凌晨做了多笔交易,第二天他到办公室一看发现少俩零,差点没给气死,一边是要撤资的客户,一边是一条裤子的兄弟打不完的官司(错误太低级,朋友怀疑对方是故意对敲倒仓坑客户)

所以最怕的就是他们在压力面前情绪化,出现这种高度不可控的行为,半瓶水晃荡又懒动笔杆子,觉得是白费劲,好像自己临盘看走势变动方向再做判断成功率更高

但是在我的视角来看,对第二天交易没有规划的人,出现主观高频率和首笔开仓随意下单的风险更大

临盘成功率高? 高个屁!

首笔亏了开始报复性交易倒常见,这不是自已资金,在压力前已经变形了,要是自有再没人约束,不知道能整出什么幺蛾子

看过一大堆案例之后,站在第三方视角就很容易能理解为什么要制定这些要求

有些能力好的,第一单亏了他第二单能扳回来就不说了,这个要求无非就是动动笔杆子麻烦一点,思考了肯定有收获

而有些抗压能力不行,第一单开的鲁莽,第二单满心思都想快进快出拉平亏损不挨批,最后一单变三单,变单日亏完出局。这个要求就能最大限度保护他单日不犯蠢,睡一觉起来第二天不被淘汰还有机会跟同事学习。

因为这保证盘手对第二天要做的交易有一个规划,对公司对制度有一个“承诺” ,失信的话要受批评...

第三个报表,一般在周五下班前要求完成,要求拿自己本周的交易和周初的思路对比,从交易次数和进出场位置和计划的差异做书面总结。

有盈利交易,要客观分析去归因主要的影响因素,比如是顺势逻辑主导了一笔从开仓就浮盈然后顺利平仓,靠正确思路盈利。

还是短线反应进场靠走势高波动性吃到了一波单边,要去强化记忆优秀决策的细节和过程,尽可能分清客观和运气因素,当然亏损也要正确归因做出合理解释。

我认为这是总结自己最擅长交易模式必备的过程

但很多人因为过剩的羞耻心,不愿意在开会时坦诚犯错细节和心理动机,总是在美化成功交易是多么信手拈来,失误的交易有多少意外干扰

其实市场里最要不得的就是羞耻心,因为亏损和失败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它们是风险成本,而不是评定我们人格的标准

一旦羞于坦诚内心,那么唯一的结果就是无法复盘错误决策的细节和心理动机,含糊过去下次就会再犯

所以也就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感受到制度的好处,只是觉得书面形式太繁琐,工作没有他预想那样清闲,喝喝茶点点电脑就能做到月入几W的业绩。

因此,职业交易入行需要很强的学习劲头,还得愿意牺牲自己的娱乐时间投入枯燥的复盘总结中,别想着上班是上班下班是下班,只有一个时间

在不能保持盈利以前,从周一到周五全天24小时都是工作时间。

其中有几个好苗子,报表从来不用催。甚至人家可以前后修改写出两三份才确定最终的方案,而大多数人适应不了,觉得工作压力太大,不如自己回家搞轻松...

当然,好苗子们后来也“回家轻松”了,自有资金自己赚,都不愿意去当什么盘手牛马了

当时我经常坦诚讲,制度的最终目的,是帮刚入行的人建立奖惩纪律,你必须学会规划自己的开仓区域和开仓次数,才能避免随意下单的毛病,不规划没报表就受罚,哪怕是临盘反应做出的好单子也不行。

避免感觉式的额外交易才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大亏连亏的情况,因为它们一方面是源于对开仓没有做足心理准备,才会被突如其来的浮亏搞的不知所措去选择扛单。另一方面是对自己和公司没有承诺,不考虑代价,才会想咋干就咋干。

制度目标,就是通过奖惩建立纪律的权威性。 过程肯定不愉快,实行起来肯定不会像“把每个人都视作未来交易人才”那样关怀令人感动

逼着思考防止犯错,至于能不能学会赚钱方法,那得看自己能不能有效利用经验,思考观察,模仿学习同事优秀的特质,直到摸索出自己擅长的交易模式

做不到,那只看看着比自己优秀的人留下来,拿着高收入好环境,周末双休,中外节假日都放假的工作了

因此这个行业压根没有平均化收益的说法,盈亏分布都存在非常大的极端性

赚钱的人往往随手就能赚到更多,因为自信强对机会的态度更加乐观

而亏钱人赚一点都很费劲,因为他没办法在压力中恒定决策逻辑,时常怀疑判断是否可靠,对机会态度也更悲观犹豫

所以我才会说它是“修罗场” 投入全部只为实现自己成为5%少数人的可能性

回过头来看,我觉得提出“稳定盈利后会不会教给子女”的人,八成还没成家或者孩子不大,因为真正理解父母责任,更想变成翅膀下的一阵风,把他托的更高,使其有更大的眼界空间

说句不中听的话,有很好的经济条件,个人交易员就不是什么好职业,不是生怕他不选,而是生怕他入了这一行,别说交易,就说整个金融类方向对于90%的家庭来说,不是择业天坑也差不多了...

也可能没做过相关培训工作,不清楚培养交易员的难度和特点,以为谁都适合入行

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人适合,而这部分人的自我学习能力恰恰是不太需要你培养和引导的,人家有很强的自驱力

也就是说“不存在,教子女做交易”这件事,你满心去教99%他不乐意学,要是分享你的盈利,看你高兴,乘机爆出点金币那是一百个乐意...

但对我来说,孩子会察言观色,合适机会下提出大概率成功的要求,脑子灵活我会很高兴

要是他表现出向往这种价格跳动“盈亏间” 金钱损益产生的刺激感或者有这方面的心理需求,半夜我都会睡不着觉

这是过来人的真心话,做个分享。

2 阅读:40
巴赫商业

巴赫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