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2月,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俄罗斯与乌克兰及其幕后提供政治、经济尤其是军事支持的北约、欧盟与美国之间的战事眼看就要进入第三个年头了。
纵观目前的俄乌战事进展,应该说到2023年底的今天,战场态势可以用僵局来形容。或许对俄罗斯来说,战争开始初期妄图进行的闪电战和对该场战争“游行般”的军事行动规划,在开战之初没能迅速在安东诺夫机场建立空降突击场的那一刻就已经破产了。而对乌克兰说,尽管作为一个小国,在抗住最初俄罗斯的“三板斧”、挫败了和其军力相比悬殊的俄罗斯欲在短期使其屈服并“去军事化”的阴谋后,仗着北约和美国看似海量的军援一度和俄罗斯打的有来有回,甚至在赫尔松等局部战略方向打出过比较漂亮的反攻。
但或许,不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抑或是两个国家背后的支持方,可能到2023年年底这个节骨眼上也不得不承认:俄乌战争已经事实上变成了一场消耗战!
既然进入消耗战阶段,那真的就是考验事实性参战各方的家底了。
诚然,单纯相比于乌克兰来说,俄罗斯的军力和国力远远没有见底。可是如果把乌克兰和其背后提供军事与支撑的北约和欧盟、美国算上,可能情况又会有些变数了。最初包括很多欧美政客在内,很多人认为,凭借着欧美对俄罗斯巨大的经济总量优势,俄罗斯是很难打赢和西方国家之间的经济战的。
可是事实似乎有点出人意料。尽管欧盟国家和美国自“特别军事行动”开始以来针对俄罗斯新增了多轮经济制裁,亦或是大大强化了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就已经对俄罗斯施加的一系列经济制裁措施,并且俄罗斯的经济确实在开战后短期内波动剧烈,但如同俄罗斯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的“坚韧”一样,随着俄罗斯政府出台一系列反制裁与出口禁令,俄罗斯经济在一些方面非但没有萎缩反而似乎“越来越健康”了。
而与之相反,种种迹象却表明欧盟似乎有些撑不住了。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说实话,我认为说欧盟“在这次战争中被打败”了,是有那么点夸张的。但欧盟的前景经过这次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很多特点,在未来确实是不容乐观的。
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从政治上欧盟内部成员的小九九、经济上欧盟无法摆脱对俄罗斯的依赖与军事上欧盟和北约之间的关系给大家简析一下。
无法摆脱对俄经济的依赖苏联解体后,随着欧盟东扩纳入不少苏联的卫星国与加盟国,加上俄罗斯的民主化进程,冷战后俄欧之间一度形成了非常良好的、基于市场规律的经济合作关系。这种关系下,俄罗斯通过出口自然资源,尤其是丰富的油气资源,换取从西欧进口所需的相对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
一些人,尤其是坚决持有一些特定学派观点的经济学家,或许会从双方在产业链层面的角色分配与产业技术含量角度认为,欧盟相比于俄罗斯的经济更发达,更具竞争力与生命力。
可我认为这种论断是有道理的,在很大程度上也符合现实,但并不全面。要知道,只有商品循环的完成,经济利益才有可能产生。从市场与商品的循环来看,在俄罗斯和欧洲国家过去事实性相互依赖的贸易关系中,欧洲对俄罗斯稳定且相对廉价的能源需求,与俄罗斯国内对来自欧洲的高技术产品的需求,对双方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考虑到欧洲国家普遍都不是资源丰富国,尤其是工业原材料相对俄罗斯来说都比较匮乏的国家,在这个层面上欧洲相对于俄罗斯的贸易与原料依赖在客观上被放大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战争爆发初期,欧盟内部成员国虽然一直标榜自身的自主性但还是不要忘记欧盟毕竟是由27个欧洲独立主权国家组成的一个政治经济联盟,对于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意见不一。
说白了,欧盟各个成员,特别是一些技术领先但缺乏资源的成员国,过去也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大客户(一些输油输气管线还要经过经过乌克兰)。一下子要他们实现和俄罗斯在能源供给上的“断奶”,自然会让很多成员心生抵触。由此自然引发了过去欧洲联盟内部运作时的“传统艺能”——争论与相互拆台。
从经济上看,在2022年前已经和俄罗斯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大宗能源关系和市场联系的欧洲国家,特别是希望通过把控与俄罗斯之间的能源贸易,获得在欧洲内部能源与经济体制、乃至整个欧盟中获得更大话语权的国家,在俄乌开战初期对于加强的对俄经济制裁就显得踌躇不决——这里特指德国。
要知道,默克尔时代的“北溪工程”可以说是她结束任期后留给德国继承者的最具代表性的政治和物质遗产之一了。德国希望通过和俄罗斯之间直接架设的海陆管线获得稳定且相对廉价的能源,并且希望通过北溪工程把自己打造成整个欧洲的能源交易中心。
虽然我们知道,到目前为止由于某些“不可抗力“的第三方将德国和俄罗斯心心念念的北溪工程海底管线彻底炸了个洞,德国的算盘是一时半会彻底打不响,但由于传统的经济联系,德国是一直希望和俄罗斯之间保持一种因战争而导致的可恢复性的政治经济断联。而对于其他一些长期和美国保持更密切关系,或者能源消耗不大并且容易找到中东或其他能源进口替代的欧洲国家来说,放松对俄罗斯生命产业,也就是能源的制裁,就成为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也自然和德国的利益是相左的。
此外,在农业贸易领域,除了之前欧洲国家相继封禁了对俄罗斯的食品类进口,欧盟内部一直有声音认为,在封禁俄罗斯粮食进口的前提下应该出于对乌克兰,本身也是知名产粮大国的照顾,让乌克兰的农产品大量输入欧盟。一来,是填补因为对俄制裁无法获得但又实际存在的需求亏空,二来,自然是抵债。
可是咱们前面说过欧盟内部国家大小不一,各自“技能点”也就是特色产业也有区别。这样一来,一些农业产业在自己国民经济系统内占据显要份额且农业从业人口众多的国家,比如说中欧的一些波兰、捷克、匈牙利等国,其国内相关产业经济必然受到冲击。这样一来别说政府了,老百姓首先就不干了。
资本主义国家大家都熟悉,票选政治决定一切,老百姓不干,农业从业者这块选票可能就会大量流失,这就倒逼了当局在对俄施加更严厉农业制裁与对乌开放大规模农产品引进的时候心存芥蒂。
此外,目前针对欧盟对俄制裁的很多批评之声也指出,当前虽然很多欧洲国家对俄罗斯出台了诸多禁令,但他们毕竟不是经济运行的实际执行者——对于经济运行的实际参与者,也就是企业来说,规矩法令或多或少总能找到一些办法做规避。
前段时间一些欧洲媒体鼓噪要对中国与一些中东国家实施“二级制裁”,也就是将制裁范围从属于俄罗斯的主体扩散到任何可能和俄罗斯有经济联系的公司与国家。而这件事拖延到现在仍旧应者寥寥,原因就是很多欧洲公司尽管在禁令发布后一时切断了过去和俄罗斯之间正常的贸易网络,但或多或少都想办法依靠不受制裁的第三方搞“转口贸易”等方式尽可能在减小对俄制裁对自身业务的影响——毕竟这个世界上,特别是经济领域,没什么人是愿意和钱过不去的。
总而言之,从经济来看,欧盟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应该说是短期有效但不可持续,并且相比于美国有诸多漏洞的——从上个冬天到这个寒冬,时不时见诸报端的欧洲各国对本国之前高度依赖俄罗斯为进口来源的能源和食品消费门类紧缺或者价格飞涨就是证据。
说实话这个事情也不只是冬天才发生,今年夏天在英国这个在欧洲还算是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就经历过鸡蛋限购和能源价格上涨,这或许也进一步证明了之前中美贸易战以来我国官方一直秉持的观点:贸易制裁是一柄双刃剑,在砍向敌人前最好自己也先掂量掂量。
不可避免的政治龃龉前面已经提到,在经济问题上,欧洲一些国家由于自身产业结构,和在战前与俄罗斯之间贸易联系的差异,对于加强对俄制裁与实际执行经济制裁的过程已经矛盾不断,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各个成员国之间、甚至包括成员国内部不可避免的政治龃龉。
这些政治龃龉发生的领域很多,都涉及对乌克兰战争中欧盟各国在政治方面应对策略的协调。
首先就是,是否应该将乌克兰变成一个欧盟新的成员国的问题。
对于乌克兰本身和一些欧盟内部对乌克兰的积极支持者看来,乌克兰加入欧盟既能壮大欧洲自身的力量,也能够占据道德制高点,并迫使俄罗斯基于和欧盟与北约发生正面政治军事冲突的顾虑撤军。可是加入欧盟是需要获得全部欧盟成员同意的,并且遵循欧盟扩员的原则,比如说需要没有和他国的领土主权纠纷,符合一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前提等。
这样一来,在一些反对将乌克兰纳入欧盟甚至在援乌问题上承担极大压力的欧洲国家,尤其是一些综合国力相对较弱的欧洲国家,比如匈牙利等国来说,姑且不提目前处于战事中的乌克兰是否符合加入欧盟的最基本要求之一了,就算将来乌克兰加入了欧盟,可是和俄罗斯之间的紧张这个大前提对欧盟来说可能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是引狼入室自讨苦吃。
此外,对于目前一些欧洲国家来说,执行当前的援乌政策会导致自己国内的一些问题和矛盾更为突出激化——比如说难民问题,对于英国、法国与德国等在之前已经因为叙利亚战事和中东乱局而或主动或被动承接了相当数量难民的欧洲腹地国家来说,来自乌克兰的难民势必会让本国的社会承载力受到进一步的挑战。更何况波兰和罗马尼亚等东欧的乌克兰邻国?
一些南欧国家本来就是中东难民入欧的第一站,已经深受难民偷渡问题之苦,在开战之初对承接乌克兰难民这个事情更是采取消极乃至抗拒的态度。此外,目前乌克兰战场前线对乌克兰不甚有利的局势,也让很多国家的政客深感,在对其国内选民进行支持援乌的政治宣传上是越发的“理亏”。
这种情况就给了一些国家传统政治生活光谱边缘的政治势力,特别是一些带有相对极端左翼或右翼政治思想的政党上台埋下了客观的条件。这些相对极端的政治势力有些是带有相当强的本位主义倾向甚至反对欧盟的,那么自然而然也会影响到欧洲国家的内部团结。
此外从根本来说,面对俄乌战争的未来,从政治博弈的视角看,法德这两个欧洲国家团体内部的领头羊和东欧国家存在着根本性的分歧。
法德两国从其长远利益来说,一直是希望欧盟尽可能少的投入资源防止和俄罗斯冲突进一步加剧;而东欧一些国家,例如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则凭借客观上作为乌克兰邻国的地理条件,自开战以来,这些中东欧国家内部常有声音以“客观的预备前线”自居,希望在欧盟内部对特定军事和经济资源分配部署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一些国家甚至到目前仍然希望依靠消耗战进一步拖垮俄罗斯。
而反过来说,前面提到的法德等国和俄罗斯之间的经济联系,加上目前法德政府同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因为参与俄乌战争影响和欧佩克产油国和中国经济政治联系的担忧,让这两大国内部目前对于持续投入政治、经济以及军事资源到涉乌事务上的兴趣越来越小。毕竟万一某天美国随着特朗普再次上台或者其他因素,宣布从乌克兰抽身转向其他战略方向,那么欧洲将不得不在大方向上依靠自己和俄罗斯对峙了——欧洲国家也不至于傻到去给美国当炮灰啊。
这样一来,从政治上看我们可以说,俄乌战争暴露了欧洲国家、尤其是欧盟各国在政治团结这个最初欧盟成立愿景的达成上的客观虚弱,正因为如此,欧盟的未来可能随着俄乌战局的变化与对援乌策略的反思变得相对更难以捉摸了。
尴尬的军事局势说到在援助乌克兰问题上的顾虑,除了我们前面提到的一些欧盟国家在执行经济层面的对乌支持深感对乌克兰的支持会产生与国内政治经济实际情况巨大矛盾以外,另外一些国家、特别是一些综合国力不甚强大的小国,对于在军事上为乌克兰持续提供武器援助也是感到棘手甚至不安的。
在这些国家看来,如果说美国或者其他强国能够迅速弥补上他们手头因为给乌克兰援助武器而产生的国防亏空,那么援助乌克兰也未尝不可。
可是现在有两个尴尬的现实:一方面是众所周知的,目前乌克兰军队在前线的战略性进攻已经被证明是雷声大雨点小。虽然之前乌克兰确实取得过在赫尔松等方向上的反攻,但随着战局拉长进入消耗战,以及俄罗斯国内国防经济的转轨与动员部队的充实,到2023年年底,俄乌战场的总体走势是俄军在战线稳定的同时依旧向前小股蚕食。
如同购买股票要看涨跌一样,在很多乌克兰背后提供援助的“金主”看来,如果给乌克兰的军事援助不能实现乌克兰与他们的军事政治投资期待,而随着乌克兰前线的愈发困难变成打水漂,或者更残酷的说,是俄罗斯的军事博物馆里面如同“集邮般的新增展品”,那么再富足的“金主”恐怕也得掂量掂量自己该不该继续往一个无底洞中填资源了。
另一个尴尬的现实则是美国。
目前对于欧洲国家长期感知的在其困难时候能提供支援的强大盟友,也就是美国来说,当前的国际格局对其自身的国际、政治、经济与军事的战略布局来说可谓“四处漏风”。美国目前除了在欧洲方向要应对俄罗斯这个现实威胁,以及在亚太方向应对中国这个可能会爆发冲突的老对手以外,目前随着巴勒斯坦抵抗组织、胡塞武装以及以色列之间的冲突,中东成为了又一个长期却在此时一时要紧的“火药桶”需要华盛顿这个自诩“世界警察”的去收拾。
都说双手难敌四拳,三个战略要紧的方向都要美国在中短期内做出应对,以维系其主导的盟友体系与国际秩序。从美国历史上处理类似多战略方向“告急”情形时的反应来看,目前美国似乎必须选择在欧洲和中东方向“暂时性的只能保障一头”。
一方面,失去以色列可能导致美国失去了中东唯一可靠且全心全意为其服务的盟友与战略支撑点,而失去乌克兰则可能导致欧洲地缘政治格局大洗牌的连锁反应,这两点哪一条变成既定现实对华盛顿来说都是不可接受的。
而另一方面是,从俄乌开战以来美国主导的对乌多国援助方案来看,随着过去数十年,一些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政策和产业升级政策,加上冷战结束以后一些对全球地缘局势过于乐观估计指导下的军事变革,美国和欧洲的很多发达国家在此次俄乌战争爆发前基本可以断言,是丧失了打大仗以及进行高烈度与长期战争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为长期战争或者大规模高烈度战争准备的短期内进行大量军事动员的能力,尤其是军事生产能力——这一点从近来欧洲和美国与乌克兰之间关于援助弹药数目的争议就能看出来。
而有些黑色幽默的是,目前在对乌克兰的援助上,欧洲和美国除了扣扣嗖嗖在自家挤库存外,已经考虑找韩国这个一般意义上的“弹丸小国”做新时代的“民主军工厂”了——毕竟啊,面对朝鲜金将军,韩国或多或少一直保持着相对高度戒备与做好随时把全国变成一个冲突前线的“觉悟”的。
此外,从军事角度分析,欧盟未来的前途也随着当前俄乌战事而变得更具不确定性。某种意义上讲,这次俄乌冲突后欧洲国家的应对,或者说时间线拉长一点,自2014年乌克兰危机以来,欧盟在对临近地区的地缘政治危机的应对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个客观现实,就是欧盟缺乏使用除了政治和经济以外包括军事等更强力手段来应对危机——毕竟追溯历史,北约是美国和欧洲一票资本主义国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为抗衡苏联率先建立的。
欧盟的前身欧共体是个很单纯的经济和政治合作机制,只是欧洲国家过去一度怕真的沦为超级大国竞争的附庸而不断发展的。冷战后当欧盟建立,“将北约和欧盟的一些职能重合调整”、“建立统一欧洲军队”等声音其实一直没有消失——甚至2014年以来,一些法国媒体多次报道过从奥朗德到马克龙,法国政府内部甚至或多或少真的认真讨论过相关的改革方向。
但目前来看,由于美国这个决定性因素的存在,欧洲国家距离建立真正独立自主的欧洲防务联盟,或者说“统一欧洲军队”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一方面,前面我们提到一些东欧国家出于对俄罗斯的仇视与恐惧,在防务问题上抱紧了更倾向于美国而非欧洲其他大国——之前就有爆料说波兰国内有政客希望美国直接在其领土上部署核弹的传言就是明证。另一方面,尽管德国、法国等国家希望实现防务自主,但目前来看欧洲国家并没有哪一个能够真正具备成为综合国力、尤其是政治军事影响力都碾压其他任何一个成员国的国家。不说别的吧,这两个工业强国自己有时还在欧洲成员国内部的武器竞标上较劲呢。
到这里我们或许可以设想一个极端的情况:在未来有朝一日,如果欧盟系统与北约系统对乌克兰战争的前景,乃至乌克兰这个国家的前途命运做出不同表态或者安排,那么这种分歧会不会是对欧洲来说将是一个决定未来命运的选择时刻——要么欧盟建立自身内部的独立军事机制,要么北约这个冷战活化石进一步演化出经济与更发达的政治运作部门?
谈了这么多政治、经济和军事的内容,总而言之,俄乌战争如同这个凌冽的寒冬一般,将欧陆周边乃至整个世界开始向一个地缘政治的寒冬中拖延。
欧洲,尤其欧盟这个目前人类政治舞台上多边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政治经济组织,以及以欧盟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进程都将受到更为严峻的挑战。对于过去领跑人类政治、经济与军事文明的老欧洲来说,这在未来是可预见的,而他们也可能不得不面临一些尴尬或无奈的结局——如果我们把俄罗斯也视为一个欧洲国家的话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