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节系列节日里,腊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尤其是从小年开始,每一天都大有讲究,这些内容意在帮助人们为过年的方方面面做好准备,也在为新年渲染喜庆祥和的氛围。所以人们忙着忙着,年味儿便从生活的各处散发出来了。
腊月里的习俗紧密相连,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年鸡,那么到了二十八呢?距离过年又近了一些,所以这一天的内容也特别紧密,既是为岁末做好收尾,也为新年做最后的准备。依照老辈讲究,二十八有5大习俗要完成,你还记得是哪些吗?下面就来跟大家详细分享,延续老传统,寓意添财又添福,蛇年福运旺。赶快来看看吧~
5大习俗——把面发
饮食文化贯穿着整个春节,民以食为天,无论什么时候,吃都是头等大事。在过去的年代,人们的生活不算宽裕,最盼望的莫过于吃喝不愁了。另外在过年期间,集市,商户都会歇业,因此人们要提前将过年期间的食物都备下。所以从临近过年的这几天我们可以看出,人们都在围绕着“吃”这件事在忙活,要采年货,买肉,买鸡,而到了二十八,便要把面发起来,以前发面,人们都要用传统的老面,所需的时间比较长,一般要放上半天或是一晚上才能发好,因此要提前准备,以免耽误了面食的制作。待面团发酵好之后,人们要蒸制很多的馒头,花卷,以及祭祀用的面食。
发面食物具有耐放的特点,人们多做一些保存起来,吃的时候热一热,比现蒸的还要好吃,而且这样可以为过年节省很多做饭的时间。
当然腊月是祈福的日子,所以二十八发面不仅仅是为了吃得方便,更体现出了人们内心最朴素的愿望。人们以发面蒸馒头,来象征发家,发达,蒸蒸日上。所以一直到现在,很多地方都流行着二十八发面的传统,无论何时,美好的期许都不能丢。
5大习俗——打糕
在过年的传统食物中,年糕体现了南北饮食的统一性,从南到北,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上很多年糕,从腊月到正月,甚至出了正月,家里的年糕也吃不完,纵然这样,每年人们都会重复着这一习俗,这是对传统年味儿的执着。
不过虽然都是年糕,但南北各地的做法却是各有特色的,北方地区多以直接蒸熟为主,记得小时候老妈要提前买糯米,浸泡一晚后,再去磨成粉,回来煮小豆和红枣,然后烧火拌面一起蒸。如今市面上多的是现成的糯米面或是大黄米面,所以人们蒸的时候省事了不少。
而到了南方的很多省份,则主要是以打年糕为主要形式来做,人们将粘米粉搭配着糜子面拌好蒸煮,这个时候的年糕还没有灵魂,需要经过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反复的捶打,才能使其变得细腻粘香。打年糕一般要由体力好的人轮流来进行,可谓热火朝天,就在这不断地捶打声中,年糕做好了,新年也就到了。
5大习俗——洗邋遢
新年新气象,为了迎接祥瑞之气,人们要让家中焕发精神活力,从二十四开始,便要陆陆续续地收拾家里,清理杂物,擦玻璃,洗窗帘,换床单,擦家具……人们希望让家中的每一处都一尘不染。而收拾好家里的卫生后,自己的个人卫生也要做好,二十六开始便流行着各种关于洗澡的习俗。人们希望能够借此洗去污垢,晦气,霉运等不好的东西,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来年的好运和福气。
5大习俗——贴窗花
家里经过大扫除之后,变得整洁舒适了不少,这时候还要将有关于新年的元素装饰起来。记得小时候,老妈都会买回几幅年画贴在墙上。同时还会买回几张红纸,这些在老人们的手里,瞬间变得鲜活起来,福字儿,花朵,鸟兽,吉祥话等,千变万化,这些红色的传统元素贴在窗户上,过年的喜庆劲儿便一下子就出来了。人们的内心也变得热乎沸腾起来。
5大习俗——吃团圆饭
过年代表着团圆,既是家人的团圆,也是亲友之间的团聚,所以在过年期间要走亲饭友,增进彼此之间的情谊。在老辈传统里,二十八是大团圆的日子,届时女儿,姑爷以及哥嫂们都会到场,共同享用丰盛的团圆饭,各种吉祥的菜都得准备上。人们借此要开怀畅谈,了解彼此的情况,加深互相之间的感情。这是非常难得机会,所以这顿饭吃得时间都比较长,人们一定要尽兴后才渐渐散去。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记原创,码字不易,严禁不良自媒体抄袭、搬运。如果您喜欢我的分享,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和转发。
豪小子
多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