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毛主席单独接见上海市公安局长,嘱咐:以后多多照顾一下子珍

觅波评过去 2023-12-26 07:42:01

前言

1925年,16岁的贺子珍参加了革命,开始了她的革命生涯。1928年,贺子珍和毛主席在井冈山结婚,从那以后,他们一起在革命的道路上并肩作战。1937年底,贺子珍远走苏联,渐渐离开了革命阵线。

不难看出,贺子珍革命生涯的大半个时期都是和毛主席共同度过的,毛主席见证了贺子珍的革命历程。

如果要问,谁最了解贺子珍革命生涯中的艰辛和曲折?谁最了解贺子珍为革命作出的贡献?这个人非毛主席莫属。

1947年,贺子珍从苏联回国。此后,毛主席对贺子珍的关心一直都在持续着,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毛主席之所以关照贺子珍,一方面的原因是毛主席顾念他和贺子珍十年的“夫妻”情分,另一方面的原因是毛主席对贺子珍这位昔日的“革命战友”有着深深的体恤之情。

1953年,毛主席见到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时,曾动情地说:“子珍同志是吃了苦的,她16岁参加革命,17岁入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子珍同志确实是吃了苦的。”

贺子珍:革命一定会成功

1925年对贺子珍来说是特别的一年,这一年,年仅16岁的贺子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青团员,正式加入了革命组织。

几十年后,当年英姿飒爽的贺子珍已经是一位年迈的老人,回想起入团时的那一幕,她的心情仍然非常激动,深情地说:

现在入团、入党都要个别举行仪式,在团旗下、党旗下宣誓。我当年入团、入党,是秘密、个别进行的。也没有写入团、入党申请书,只是口头提出,由介绍人个别谈话,传达支部的意见。以后同党组织是单线联系,由党组织指定专人向我传达支部意见,布置工作任务。

说这段话时,贺子珍仿佛回到了意气风发的青春时代,被岁月布满沧桑的脸上突然充满了朝气蓬勃的气息。

1926年,贺子珍由共青团员转为共产党员。刚刚入党不久,她就进入家乡江西永新县的政治夜校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革命形势。

当时,贺子珍白天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晚上在夜校学政治、学理论,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早出晚归。

妹妹贺怡总是跟在贺子珍身后,姐姐干什么她就干什么,姐妹俩同进同出,昼夜形影不离地待在一起。

贺子珍的父亲贺焕文、母亲温吐秀每天都看不到两个女儿的身影,久而久之,心里有了不好的预感,害怕女儿们在外面干革命,一不小心被别人抓起来,性命不保。

有一天,外面的天色已经漆黑一片,贺子珍、贺怡还没有回家,贺焕文、温吐秀的心一直七上八下的。

等到姐妹俩叩开家门,贺家父母终于松了一口气,同时心急火燎地把藏在心里很久的担忧说了出来:“你们要再这样下去,趁早出嫁算了。”

贺子珍心平气和地向父母亲解释:

革命是一定会成功的!你们看,就在我们县里,有多少人都行动起来了,全国也是这样,只要全国老百姓人心齐,土豪军阀还有打不倒的?到那时候,我们就要过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好日子啦!

17岁的贺子珍语气是那么坚定,似乎对“革命终有一天会胜利”这件事没有一丝怀疑。那时,还没有成年的她就笃定地坚信,只要抱着心中的信念头也不回地往前走,就一定会看到革命的曙光。

在贺家父母心里,他们的女儿贺子珍一直是一个有主见、有坚强性格、坦坦荡荡的人。他们愿意相信女儿选择的路,也愿意相信女儿投身的革命事业一定会成功。

于是,贺焕文、温吐秀点点头,赞许地看着贺子珍。看到父母亲这么开明,贺子珍耐心地给他们灌输革命思想,想把他们也拉进革命队伍:“支援革命,人人都有份,你们也应该想想,拿什么行动来支持革命。”贺焕文、温吐秀牢记了女儿的话。

1926年7月,贺子珍收到消息,让她到龙家祠参加永新县第一次党员大会。贺子珍到了龙家祠,惊讶地发现了妹妹贺怡和哥哥贺敏学也是参会的一员,她这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早就悄悄地加入了共产党。

从那以后,贺家三兄妹在革命的风风雨雨中并肩战斗。

1927年,贺子珍跟随农民自卫军来到井冈山。1927年10月,秋收起义失败后,毛主席率领剩下的队伍也登上了井冈山。他们在这里相遇了。

相识后,时间长了,接触多了,同样对革命充满火一样热忱的毛主席和贺子珍,他们的心靠得越来越近。

有一天,毛主席向贺子珍袒露心声:“你是个好同志,好姑娘,我很喜欢你。”经过这几个月的了解,毛主席表现出的革命者的勇气和成熟,也深深地吸引了贺子珍。

1928年5月,毛主席和贺子珍结婚了。

在红军中,贺子珍是三位女军事指挥员中的其中一位。

结婚后,贺子珍的工作是照顾毛主席的衣食起居,担任毛主席的生活秘书、机要秘书。

与此同时,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的重要文件也归贺子珍保管。贺子珍把它们小心翼翼地放在卧室的两口铁箱子里,这些文件就是她与敌人斗争的武器。

以前,贺子珍一直活跃在战斗前线,真刀真枪地和敌人拼杀,被人们称为“双枪女将”。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贺子珍卸下了枪和弹夹,每天在办公室处理各类文件,过去那个气概不凡的指挥员离她越来越远了。

1931年11月在瑞金参加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女红军合影,后排右一是贺子珍

面对枯燥、单调的工作,贺子珍的内心是有挣扎和斗争的。

每当她感到沮丧的时候,毛主席总是耐心地开导她:

你别以为只有上前线才是锻炼,上学才是提高。搞后勤工作同样锻炼人。我没有上过大学,我们许多军队的领导干部,也没有进过军事院校,他们带兵打仗,同样干得出色。

贺子珍听了毛主席的话,心里的纠结也烟消云散了。

在漫长的年年岁岁里,贺子珍除了整理文件,还需要搜集报纸。

井冈山时期,毛主席想获取外界的讯息十分困难。为了让毛主席及时了解到国内外的重要新闻,贺子珍是下了一番苦心的。

那时候,井冈山上的居民所需的生活用品、物资经常是从上山的小贩手里购买的,而小贩们上井冈山需要冲破国民党的封锁。因此,愿意冒险的小贩比较少。

贺子珍想尽各种办法和来往井冈山的小贩们认识,并建立长久的联系,拜托他们多送些报纸上山,还告诉他们:“各种报纸都可以,要是带来《申报》、《大公报》,价钱更高。”

《申报》、《大公报》是当时全国影响力比较大的两家报纸,毛主席能够从上面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讯息。

贺子珍买到报纸,第一时间就给毛主席送去。毛主席一看到报纸,眼里会闪烁着热烈的光芒,心急地拿过来浏览,他经常一边浏览一边感慨:“真是拨开云雾见青天,天下大事尽收眼底呀。”

每次看到毛主席专注地看报纸的样子,贺子珍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感觉自己收到了丰厚的回报,这种回报带给她的满足是巨大的。

毛主席正是依靠报纸上的信息,以及其他渠道获得的消息,筹划一个又一个重大的决策,这里面也凝结着贺子珍的一份贡献。

从1928年到1933年,贺子珍一直从事着整理文件、搜集报纸这类的日常工作。井冈山时期,前委、湘赣边界特委的文件由她收存;中央苏区时期,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文件也由她收存。除此之外,毛主席的生活也一直由她照料。

可以说,在那些年里,贺子珍和其他战友一样,为革命事业倾注了精力和汗水,寄托了理想和追求,付出了赤诚和努力。

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期间,坏消息一个接一个传来,清流被敌人占领,连城、石城、宁都、兴国都没有保住,中央苏区根据地不断遭到攻击,地盘越来越小。

当是,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路线,毛主席一直处于孤立的状态。但在事关红军命运的危急关头,毛主席的心情仍然十分沉重。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红军形势越来越严峻、战事危急的时候,毛主席患上了疟疾,病倒了。病中的毛主席要忍受身体的不适,同时也为中央苏区和红军的前途忧心不已。

也许是过于操劳、心里的忧虑实在是太多,毛主席连续好几天高烧不退,脑袋昏昏沉沉的,意识不清醒。

那段日子里,贺子珍一直守在毛主席身边,彻夜照顾他,把湿毛巾一次次放在他的额头,试图降低高烧。在贺子珍不眠不休地照顾下,毛主席的高烧退了,身体慢慢好转。

有一天,毛主席的身体有了力气,轻轻地坐起了身来,他知道这几天都是贺子珍日夜在他跟前守护,一定很劳累很辛苦,注意到贺子珍的脸色不太好,毛主席爱怜地说:“这几天把你搞苦了。”

贺子珍嘴角牵起一丝微笑:“你身体好了,再累我也高兴。”

说完,她又关切地说:“你想吃点什么?我去弄。你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毛主席说:“口干得很,弄点粥喝吧。”不一会儿,警卫员便把粥送了过来。

毛主席惦记着前线的战事,一边喝粥一边问贺子珍:“这几天送来了什么文件、电报没有,前线有消息吗?”

贺子珍担心毛主席身体刚刚好一些,如果这时候再累着了,身体会吃不消,于是劝说道:“你身体刚好些,就养两天吧,别为这些事操心了。”

毛主席知道贺子珍的心思,准备自己下床看看办公桌上有没有送来的文件。贺子珍拗不过他,只好说:“你躺着别动,还是让我念给你听。”

之后,贺子珍开始给毛主席读文件。毛主席聚精会神地听着,担忧的神情逐渐浮现在他的脸上。

贺子珍读完,毛主席沉重地叹息一声,缓缓合上了双眼,贺子珍还以为毛主席睡着了,想让他睡得安稳一点,便走出了屋子。

几个小时后,贺子珍心里记挂着毛主席,便想去看看他睡醒了没有。令她惊讶的是,一走进门,她就看到病怏怏的毛主席正坐在办公桌前看地图,若有所思。

贺子珍连忙走过去,嗔怪到:“你不要命啦?今天刚能喝一点粥,就开始工作。”毛主席见贺子珍有些生气了,收起地图,到床上躺下,眉头紧锁地说:“战局这个样子,我放心不下啊!搞不好,中央根据地都要丢了,我在想还有什么办法能挽回败局。”

没过多久,形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地步。

1934年10月,红军不得不离开苏区,开始战略转移。

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很意外也很伤心。眼前的中央苏区,它是很多人历经千难万险,很多人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辛辛苦苦创建的。

现在,红军要离开这里,去找下一个可以扎根的地方。红军又要开始在敌人的追捕中,艰苦转战,忍饥挨饿,前方不知道有多少艰辛在等待着他们。贺子珍忍不住潸然泪下,心里难受极了。

不久后,毛主席被安排到军委纵队,从江西于都出发,身怀有孕的贺子珍被安排到休养连,从江西瑞金出发,就这样开始了他们的长征之路。

几天后,毛主席和贺子珍重逢了。

有一天,贺子珍去看望毛主席。看到他趴在一张木板拼起来的简陋办公桌上看文件,像是在思考什么,又像是在为什么事情发愁。

贺子珍深知毛主席的个性,知道他不管身处多么恶劣的环境,不管遇到多少困难,都不会抱怨、不会沮丧,不会被打倒。看到这一幕,贺子珍为毛主席的精神所感动。

然而下一秒,贺子珍垂下眼睛,眼神怅然地看着毛主席,她想到毛主席现在在红军中没有发言权,但他仍然在为红军的生死存亡谋划着。

想到这里,贺子珍不禁心酸眼热,她没有过多的打扰毛主席,只是嘱咐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就返回休养连去了。

为了挽救红军的命运,在长征途中,毛主席积极地和同志们沟通,向他们阐明自己的军事主张,争取他们的支持。

毛主席认为:敌人采用的是堡垒政策,红军最好不要和敌人硬碰硬,战术应该依据不同情况相应变动,达到歼敌的目的。

多年后,贺子珍回忆这件事时说:

我没有学过军事,也不会打仗,只是常听毛主席说,打仗是兵不厌诈,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让敌人摸不着自己的底细和意图,才能出奇制胜,把仗打赢。王明路线的执行者指挥打仗,都是认准了一个方向,死也不回头,连迂回一下都觉得不像革命队伍的样子,这样打仗法,怎能不败呢?

在那段日子里,毛主席和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人都进行过推心置腹的对话,也和一批中级军队干部、政工干部坦诚地交谈过。

1935年,红军抵达遵义。不久后,遵义会议召开。在这次会议上,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得知这一期盼已久的消息,贺子珍高兴地说:“现在好了,我们党有希望了。”

红军离开遵义后,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是过草地。

那时,贺子珍刚刚重伤初愈,同志们担心她身体承受不住,抢着要把她背出草地,但贺子珍没有同意。她见战友们因疲惫饥饿而步履蹒跚,不愿意给他们添麻烦。

草地几乎一整天都在下雨,踩在地上,泥水四溅。过草地时,红军战士们的脚每天都泡在水里,双脚肿得非常厉害,每走一步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他们以超乎常人的毅力咬紧牙关坚持着。

过草地时,贺子珍准备了一块面积不小的遮雨布,她把同行的几位同志叫过来,几个人一起撑着雨布艰难地往前走。

有一天,红军要过一条河,河水很深,几乎漫过腰部。毛主席、周恩来等人把手牵在一起,互相拽拉着过河。过到河的另一边,他们挥舞着手臂,为还没有过河的同志们打气。

同志们考虑到贺子珍的身体状况,想了一个主意,让贺子珍躺在担架上,再由他们轮流抬着她过河,贺子珍强烈反对。

一位同志主动请缨:“那我把你背过去吧!”贺子珍也不赞成:“我自己能走,为什么要增加你们的负担呢?”

于是,贺子珍便向河边走去,跟着同志们将脚踏进河水里。虽然河水寒冷刺骨,伤口也在这个时候隐隐发作,但贺子珍强忍着痛楚艰难行进着。

毛主席在河的另一边,一直用赞赏、关心、信任的目光看着贺子珍,他和周恩来等人用响亮的、强有力的声音鼓舞过河的同志,不停地喊着:“坚持过了草地,我们就胜利了。”他们的声音从河那边,传到河这边,响彻在河面上,带给了过河的同志们振奋人心的力量。

就这样,毛主席、贺子珍顺利走过了遍地泥沼、没有人烟的草地,双脚踩在了结结实实的土地上。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红军终于征服了草地,抵达班佑。

长征后,许多同志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自从遵义会议结束后,毛主席越来越从容,也越来越干练通达了。

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

1937年秋,贺子珍离开延安,前往苏联。

毛主席:以后多多照顾一下子珍

1947年,贺子珍从苏联回国。从那以后,毛主席一直都在尽己所能关心着贺子珍。

建国后,贺子珍定居上海。当时,陈毅担任上海市市长。毛主席曾向陈毅表示,用他的稿费承担贺子珍的日常支出。陈毅说:“我们偌大个上海,难道养不起对革命有贡献的贺子珍?”

1953年春天,上海市公安局长许建国到北京参加会议。许建国在北京停留期间,毛主席单独接见了他,拿出提前准备好的钱和日用品,交到许建国手里,并嘱咐道:“你是上海市的公安局长,回去之后请你把这些东西给子珍,以后多多照顾一下子珍。”

1954年,贺子珍生病了,毛主席十分记挂她的病情,亲自写了一封信,让女儿李敏代为转交给贺子珍。在信中,毛主席关切地说:“苏医生是个好同志,杨医生也是好的,要听医生的话。”

此后的岁月,毛主席对贺子珍一直非常关心。

1973年,李讷生活困难,想请毛主席贴补一些。毛主席给李讷送去8000元钱,同时也给李敏送去8000元,身在上海的贺子珍也收到了同样的一份。

1976年9月8日,毛主席病重,李敏到中南海看望爸爸。

见到女儿,毛主席用虚弱地手在女儿手心里画了个“圆”。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逝世。

李敏当时不解其意,后来她领悟到,妈妈的小名是“桂圆”,这是爸爸生前对妈妈的一份惦念......

后记

时间匆匆而过,唯有真情永留存。

在几十年的时光里,毛主席关心贺子珍,他的身上有重情重义的光辉,人们在其中也体味到了最珍贵的人间真情......

参考书目:《贺子珍的路》

0 阅读:51

觅波评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