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皇帝为何一生不敢穿黄色龙袍?也不敢自称朕,反而自称官家?

一切回归史 2024-06-05 05:35:13

秦朝乃是我国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端,他只经历了短短十四年总共两个皇帝,但却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的建立者嬴政在政权成立初期颁布了许多重要措施,如对车轨,文字,度量衡等的统一和郡县的设置。

这些措施之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就是大一统的思维和代表皇权至高无上的一系列规定,这两项决定几乎贯穿了一整个中国历史,所谓大一统思维,即强调中原正统王朝的至高无上性,而皇权至高无上的体现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皇帝的称呼,权力来源等。

这些规定在后来的朝代更替之中变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皇帝所穿的一定是黄颜色,不以我来自称,取而代之的是“朕”这种上位者的自称。

但在两宋时期却出现了一种特殊情况,那就是皇帝不敢再穿黄颜色的龙袍,也不再用“朕”自称,而是用“管家”指代自己,这究竟是为什么?

宋朝皇帝的服饰

自从秦始皇一统六国创建秦朝一统天下开始,就根据风水学说对皇室的着装问题进行了明确规定,正所谓天地有无形,金木水火土,它们在相互转化的同时能够对应天南海北的方位,而这些方位恰好和守护神兽相对应。

东南西北正好对应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大方向,而这些守护神兽就是受命于天的祥瑞象征,在秦始皇所传达的观念之中,除了代表东南西北这四个大方向之外,中部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位,同时也有一个守护神兽称之为“黄龙”。

古籍中黄龙是五行之中土的代表,而土既包括脚下的土地,也可以直接代指整个中原大地,黄龙作为中原的守护神兽,也成为皇帝的象征,所以秦始皇将黄龙的颜色确定为皇帝的服饰的主色调,因为他坚信君权神授,而自己就是龙的化身。

在后来的演变之中,皇帝所穿的衣服上不仅会出现这种独特的黄颜色,上面还会有龙的图案和字样,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所以在龙袍上一般会出现八条龙,剩下的最后一条黄龙就是皇帝自己。

因此从秦朝开始,颜色和黄龙几乎一致的龙袍被历朝历代所沿用,后来这种颜色甚至被皇族直接垄断,但到了两宋时期我们可以发现,这一阶段的皇帝们似乎放弃了黄色的滚龙袍,直接将他的颜色改为正红,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赵匡胤的小心思

从保留下来的一些历史图册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两宋时期对红色龙袍的使用并非是途中进行的,早在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之时所留下的图画中,就已经用红色的龙袍示人,而这个情况的出现和赵匡胤早年的经历有密切关系。

从史料记载来看,赵匡胤也算是一个官僚家庭,早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就是大唐的官僚,一直到赵匡胤这一辈,堪称世代为官,并且其中有一些人甚至还做到了四五品大员的程度,还有一些官职一直继承了下来,甚至从唐朝一直传承到了后唐时期,担任后唐刺史。

但从他的父亲赵弘毅这里发生了变化,原本在后唐朝政当差的他遭遇了一些变故,从后唐走向了后周,因为十分受到后周皇帝的重视,赵弘毅一生为官,死后还被追封为一品大员,所以赵匡胤之所以能成为后周的将军,和他的父亲联系密切。

历史上对赵匡胤的身家背景等都有十分详细且明确的记录,所以传言之中说他出身低微家境贫寒等是并不准确的,唯独行伍出身这一条十分准确,但即使赵匡胤在成年后参军,在父亲的庇护之下也不需要经历太多的苦楚。

根据《太祖本纪》之中的记载,赵匡胤在当上皇帝之前甚至还习惯于在土坯房里面赌博,后来房子在不经意间倒塌,人虽然没事,但赌博的习惯却难以改掉,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赵匡胤的父母才意识到他是时候出去历练一下了。

也正是因为这个契机,赵匡胤才有机会跟随大军出征,在商讨克敌制胜之法的时候,赵匡胤侃侃而谈,似乎心中有用不完的计策,因为驳了随行将军的面子,赵匡胤被一个人丢在这里,此时的他身无分文,只能去投靠父亲的好友。

途中在一位老僧的指导下,赵匡胤才明确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方向,他马不停蹄一路向北,一直来到邯郸附近,最终在后汉太守手下当差,赵匡胤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自己的掌权之路,随着后来太守郭威病故,赵匡胤越来越接近权力核心,被手下黄袍加身当上了皇帝。

而赵匡胤在做了皇帝之后并没有延续“黄袍”的使用,而是采用了红袍,这样做的第一个原因就是自身情绪的问题,要知道赵匡胤坐上皇位的方法是和其他人不同的。

在手下对他黄袍加身高呼万岁,虽然是民之所向,但却是一种造反和背叛,因为自己在这次出兵回去就强迫皇帝让出了皇位,所以赵匡胤每次看到这个黄袍就像再一次目睹自己造反的行径。

自己作为将门之后,是不允许这种千夫所指的行为影响自己的家族的,所以他干脆直接选择放弃了黄袍,转而采用红袍。

第二个原因,红袍其实就是一种警告,鲜艳的颜色看起来就像是血染黄袍所造就的,赵匡胤担心在将来的某一天,自己的手下也和当初的自己一样拿出了一件黄袍披在别人身上。

所以他才以黄袍加身当成警告,让自己的手下官员不要有非分之想,即使这样做了,赵匡胤依然不放心,他将自己以前的手下都召集在一起,上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让他们交出对军队的管辖权纷纷告老还乡。

赵匡胤当了皇帝后的举措除了放弃黄袍之外,还更改了“朕”这一称呼,这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的时候所设定的皇帝专属称呼,但赵匡胤还是放弃了。

“官家”的使用

作为皇帝的赵匡胤开创了新的自称,他将自己叫做“官家”,这是一种在非正式场合使用非常广泛的称呼,不仅得到了皇帝自己的认同,就连身边的宫女,侍卫和大臣都十分认同这个称呼。

这种称呼其实是一种皇权世俗化的体现,此前所使用的万岁,天子,和皇帝等说法全都被舍弃,转而使用官家,主要目的就是想和人民百姓打成一片。

在当时宋朝人的理解之中,“官家”这个称呼就和酒家,农家一样,是众多平民称呼的一种,这是皇权在发展过程之中所形成的一种变化,当然这也是存在一些不同观念的。

有些学者就针对“官家”这一称呼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解释,他们认为宋朝出现的这个特殊称呼并不是对皇权的亲民化准确定位,而是一种修复行为。

此前皇帝的称呼是有一定道理的,秦始皇之所以用这个称呼,是结合上古时期三皇五帝的传说所总结出来的,也就是说,皇帝这个叫法有一定的事实依据,所以当时的人更加能够接受,但“官家”这一叫法对大家来说比较新颖,而且没有任何依据。

因为这两大观念是完全背道而驰的,所以后世产生了很大的争议,因为在想法上见仁见智似乎都很有道理,所以产生的争论非常激烈,但最终的原因还要交给宋朝人自己来解释。

对于宋朝人来说,虽然用“官家”指代皇帝比较新鲜,但这一说辞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甚至就连皇帝自己都十分疑惑为什么会用这个称呼代指自己,甚至还就这个问题询问当朝的大学士,为什么现在的人都把我叫“官家”?

面对皇帝的提问,这位大学士似乎很会做人,他在思索一番之后表示,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您承载了他们所有的功绩和美德,所以理所应当将官家合称在一起,皇帝对这种解释很满意,也就是说,“官家”这一叫法并非毫无依据。

这种解释其实蕴含着一种天下观,主要包括三皇时期的禅让制和五帝时候的世袭制,而宋朝大臣将两者合在一起解释就是表明,当时的士大夫阶层普遍认为天下既不是皇帝的私有财产,也不属于皇宫,而是在皇帝的管理之下归天下所共同拥有。

宋朝的朱熹等学者都十分赞成这种观点,北宋的王禹偁曾说过,夫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其实可以称作最早的共治理念,而对于宋朝的皇帝来说,偌大的一个天下,仅靠自己一人是无法让它顺利运转的,需要所有人的配合,这才有了“官家”之说。

所以说皇权在宋朝时期得到了全新的发展,这也表明两宋时期不仅是经济政治上的发达,还有思想上的演进。

参考文献

[1]吴钩,.宋朝皇帝为什么称为“官家”[J].文史天地,2022,(11):4.

[2]张敬坤.宴礼视角下的宋辽政治文化互动[D].(null),2019.

[3]陈良,.宋朝皇帝的人文修养[J].群言,2019,(02):3.

0 阅读:46

一切回归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