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仕途中遭遇的几次抗疫战斗,举措得当,青史留名

兰台说 2020-02-24 21:44:40

我国古代疫病频发。

例如北宋时期,共有59个疫灾年份,平均每2.85年发生一次疫灾。

从季节来看,以夏季和春季为多发期。

主要是因为夏季温度高、利于细菌滋生,而春季饥荒多发、引发病死的缘故。

从地点来看,当时疫情多发于首都汴京周边和人口密集的长三角地区(龚胜生《北宋时期疫灾地理研究》、《中国疫灾的时空分布变迁规律》)。

北宋大文豪苏东坡,就遭遇了几次疫情。

元丰三年(1080年),黄州(今湖北黄冈)遭遇了一场大疫。

当时因为著名的“乌台诗案”而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苏东坡刚上任。

苏东坡因为一篇文章,而被人抓住把柄,卷入政治斗争,弹劾为“谤讪朝廷”,成为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即御史台,负责纠察审判官员,因其地植柏树而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苏东坡父子三人文才出众,苏轼、苏辙兄弟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进而入仕,在朝野颇有名声。

但是这次“谤讪朝廷”可谓死罪,政敌们也欲置苏东坡于死地。

苏东坡被押解进京,下狱百余日。后来幸运地得以从轻发落,避免了杀身之祸,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黄州团练副使是个低品级的闲职,无职无权。

这是44岁的苏东坡第一次遭遇的人生低谷。

瘟疫在黄州迅速蔓延,人们挣扎在死亡线上。

面对疫情,心情低落的苏东坡没由冷眼旁观,心中怜念水深火热中的百姓。

苏东坡博览经史,也读了不少医学书籍,对医学也颇有研究。

他有个同为眉山人的好友、名士巢谷,看苏东坡热爱医学,出于友情,曾经将家传医药秘方“圣散子方”传给苏东坡。

于是,苏东坡将“圣散子方”用以治疗黄州百姓,效果良好。

其临床应用效果:“用《圣散子》者……状至危急者,连饮数剂,即汗出气通,饮食稍进,神宇完复。”(《苏东坡全集》第四卷《圣散子叙》)。

“谪居黄州,比年时疫,合此药散之,所活不可胜数”(《东坡全集》卷34《圣散子叙》)。

在苏东坡遭遇黄州大疫的大约同一时期,同样受“乌台诗案”牵连的弟弟苏辙,在被贬任监筠州(治今江西高安)盐酒税官期间,也遭遇了一场大疫。

《雍正江西通志》卷60《名宦四》中记载:“时大疫,乡俗禁往来动静,惟巫祝是卜。”因为大疫,人们被禁止往来,于是按照惯例求助于巫卜。

苏东坡也将“圣散子方”授予了患难兄弟苏辙。

苏辙按方熬制了圣散子和糜粥,治疗患病的百姓,所活无数。

仅隔几年,元祐四年(1089年),升任杭州知州的苏东坡再次遭遇疫情。

当时杭州大旱,饥荒、瘟疫并作。

这时的苏东坡今非昔比黄州,已是杭州的地方长官,可以大展拳脚。

他同样用了“圣散子方”,救了数千人(苏东坡《圣散子方后序》)。

大灾造成了众多饥民,而粮食紧缺,米价上涨,人心惶惶,社会不稳。

于是苏东坡为了缓解饥情,向朝廷请示得以减免一部分税赋大米,稳定了杭州米价;将剃度僧人赐予的上百牒文换成大米,救助饥民。

到第二年春季,青黄不接之时,低价出售常平仓的米,赈济百姓。

苏东坡还命人熬制了粥和药剂,派人带着医生同行,分头到街坊施粥、治病。

他还募集资金救灾。

一方面,他拿出自己的积蓄,加上变卖妻子陪嫁的首饰,筹集黄金50两,带头募捐;另一方面,他号召有钱人募捐赈灾。此举共筹集资金2千缗。

他创办了治病的专门场所--安乐坊。据说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家官办民助医院。

他还请来名医庞安时问诊治病,俩人还结成好友。

当初苏东坡从好友巢谷那里获取“圣散子”药方时,曾经承诺不外传。

但是,为了拯救灾民,苏东坡毅然将秘方传授给了庞安时,让秘方发挥更为巨大的作用。

苏轼在《圣散子后叙》中说:

圣散子主疾,功效非一。去年春,杭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所用皆中下品药,略计每千钱即得千服,所济已及千人。由此积之,其利甚薄,凡人欲施惠而力能自办者,犹有所止。若合众力,则人有善利,其行可久。

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郭五常等先后辑录而成一本方书著作,其中记载“圣散子方”一首,附录方三十六首、续录二十七方,共计六十四首,涉及时疫、内外、妇产、儿、五官、急救等诸科病证治法。

后来庞安时在其著作《伤寒总病论》中收录此方。苏东坡还专门作叙记之。

而且,民间有《圣散子方》一卷流传。后来此药方被收入《苏学士方》和《苏沈良方》。

“圣散子方”在疫病中显示神效,名声大噪,流传世间。

这些事例记载于《宋史•苏东坡列传》、韩毅《宋代地方官吏应对瘟疫的措施及其对医学发展的影响》等史料。

苏东坡在杭州知州任上颇有政绩和民望,例如西湖的三潭映月、苏堤就是历史见证。

他创办的 “安乐坊”及其运作模式,也引起了朝廷的关注和肯定。

十余年后,徽宗崇宁元年(1102年),苏东坡创办的安乐坊被皇帝赐名为“安济坊”,成为官办医院。

同时,朝廷出面开始在各地设置“安济坊”,专为穷人治病。

苏东坡一直以救助苍生为重,不因个人境遇而改变,救人无数。尤其是在多个地方为官,尽忠职守,在大灾难面前举措得当,造福一方,其德操及文名并重,传颂千古。

0 阅读:1

兰台说

简介:追寻历史轨迹,解读人生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