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当前,可还记得一个多月前,日本援华物资上的那些古诗词么?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这些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味的话语,中国人感到惊艳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熟悉的暖意。
而在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国境内得到有效遏制的同时,却在世界其他地区迅速蔓延。
感同身受,中国政府和民间纷纷行动,向外国友邦捐赠抗疫物资,投桃报李。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这些物资的包装箱上,带着优美、深情的中国文化元素,有诗句、箴言、歌词等,表达了并肩抗击疫情、共克时艰的诚挚愿望,寄托着迎接美好明天的祝福。
而且甚至是精心挑选,度身定做,对于不同的国家则运用双方都熟悉的中国文化元素。
这代表着一种尊重,彰显礼仪之邦的礼尚往来、四海一家的风范,也是双方历史文化共识的一种体现。
毕竟,中国历史悠久,自古就与世界保持着交往,中国文化也随之在世界上广泛传播。
捐助日本作为交往悠久、文化同宗的邻邦,而且是“回礼”,中国捐赠日本的物资上自然少不了古代诗句。
马云公益基金会给日本的捐赠物资上,写着:
“青山一道,同担风雨。”
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此处呼应了此前日本援助中国物资时引用过的同一首诗。
正是琴瑟相鸣,惺惺相惜。这体现了中日文化的相通之处。
沈阳向日本札幌、川崎捐献的抗疫物资上,写着:
“玫瑰铃兰花团锦簇,油松丁香叶茂根深”、“玫瑰杜鹃花团锦簇,油松山茶叶茂根深”。
此处巧妙地嵌入了三座城市的元素:沈阳的市花玫瑰和市树油松,札幌的市花铃兰和市树丁香,川崎的市花杜鹃和市树山茶。
浙江在对日捐赠物资上,写着:
“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此句出自近代诗人巨赞赠予日本僧人的诗,寓指情意不分地域。
辽宁向日本北海道捐赠的物资上,写着:
“鲸波万里,一苇可航,出入相友,守望相助。”
后两句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滕文公上》:“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
是说乡邻们共饮一口井水,劳作时出入伴随,抵御盗寇时互相帮助,有疾病时互相照顾,这样才友爱和睦。
捐助韩国韩国与日本一样,与中国交往悠久、文化相通。
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援助韩国大邱的抗疫物资上,写着: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这句话出自新罗学者崔致远的《双磎寺真鉴禅师碑铭》,开篇就是“夫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意为道义、心意相通,就不会受到地理距离、国别的制约。
此碑如今就立在韩国,全部由汉字书写,是深远友谊的见证。
崔致远曾在中国生活了16年,并在唐朝为官,熟悉中国文化。
辽宁的援助物资上,写着:
“岁寒松柏,长毋相忘。”
此句出自古代朝鲜著名学者金正喜,寓意友谊如同寒冬中屹立的松柏那样坚韧,经得起艰苦的考验。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难逆境中能保持节操的人。
孔子的《论语•子罕》中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浙江的捐赠物资上,写着:
“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
此句出自韩国古代诗人许筠的《送参军吴子鱼大兄还大朝》。
寓意友情如同肝胆相照,清纯可见。
马云公益基金会援助韩国的物资上,写着:
“山水之邻,风雨相济。”
河南省援助韩国的物资上,写着: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张九龄的《送韦城李少府》。
意指知音朋友不受距离远近制约,即使相隔万里也如同在旁边。
捐助印度复星集团援助印度的物资上,写着:
“尼莲正东流,西树几千秋。”
唐朝高僧玄奘西行天竺取经的事迹,世代相传。他取回大量梵文经卷后,进行了翻译、传播。
此句正是取自玄奘的诗作《题尼莲河七言》:“尼莲河水正东流,曾浴金人体得柔。自此更谁登彼岸,西看佛树几千秋。”
捐助意大利马云公益基金会、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捐助意大利的抗疫物资上,写着: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
附有意大利音乐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的一段咏叹调的歌词和曲谱。
《图兰朵》讲述了中国元朝时期,图兰朵公主和意大利王子卡拉夫的爱情故事。成为两国人民友好的佳话。
在这部歌剧中,普契尼把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音乐主线,还采用了很多中国文化素材。
捐助伊朗中国捐赠给伊朗的抗疫物资上,用中文和波斯语写着:
“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
此句出自古代波斯著名诗人萨迪的名作《蔷薇园》:“亚当子孙皆兄弟,兄弟犹如手足亲。造物之初本一体,一肢罹病染全身。为人不恤他人苦,不配世上枉为人。”
萨迪云游天下,曾经到过中国。
这首诗是萨迪人道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被悬挂在联合国总部,成为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理念。
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
这些用中文表达的美好寄语,跨越了地理距离和地域文化的障碍,必定会使对方心有灵犀,感受到独特的中国文化温暖,以及人类文化基因相通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