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严格禁毒的国家,中国人更是对毒品避之不及。
两年前,泰国成为亚洲第一个宣布大麻合法化的国家,当时不少人等着看泰国究竟会走到哪一步,事实证明,毒品真的可以让一个国家生畏。
因为,仅仅两年后,泰国政府却决定重新将大麻列为毒品。
这场大麻合法化的闹剧,也因此收场。

2022年6月,泰国公共卫生部高调宣布,将四氢大麻酚(THC)含量低于0.2%的大麻从毒品清单中剔除。这意味着,在泰国,种植、销售和消费大麻变得合法化。
对于一个旅游业高度依赖的国家来说,泰国希望通过这一政策吸引游客、振兴经济,并推动医用大麻的发展。
为了进一步激励,政府甚至向农民免费发放了大麻幼苗,鼓励家庭种植。
一时间,曼谷的大街小巷,大麻店数量远远超过了便利店,含有大麻成分的食品、饮品也迅速占领市场。
然而,现实的发展却远超泰国政府的预料。

合法化后的两年里,大麻滥用现象席卷整个社会,尤其是青少年成瘾问题成为焦点。
统计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泰国吸食大麻的人口比例从2.2%飙升至25%。
吸食大麻后导致的健康问题让医院不堪重负,医疗成本蹭蹭上涨,民众负担不起,于是开始反思大麻合法化到底是一项有利政策还是错政。
对泰国政府而言,问题远不止于国内社会的混乱。
大麻合法化不仅未能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还对旅游业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中国作为泰国最大的客源国,原本贡献了最多的游客和消费,但由于中国严格的禁毒政策,中国游客对合法化大麻的泰国敬而远之。

中国大部分人都对这些毒品类的东西谈之色变。
鸦片战争的历史阴影和毒品的成瘾性让中国人骨子里就对毒品抱有强烈的抗拒意识,但是,那些伪装的很好的小零食,我们却很难分辨是否能够食用。
中国驻泰国大使馆甚至发布提醒,告诫中国游客谨防误食含有大麻成分的食品,回国后若被查验等同于吸毒,将受到法律处罚。
这直接吓跑了中国游客,也让一些其他亚洲国家的游客对泰国望而却步。
相比之下,吸引到泰国的多是一些追求娱乐性大麻的外国游客,他们的消费能力与主流游客相比并无优势,反而引发了更多的治安问题。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泰国政府最初宣传的“医用价值开发”并未真正落地。
虽然政策规定大麻只能用于医疗和工业用途,但事实上,娱乐性使用却在市场上迅速蔓延。街头随处可见的“医疗大麻”商店,实际上成为销售娱乐性大麻的主要渠道。
曼谷考山路这样的热门旅游地更是成为“大麻天堂”,游客直言“买大麻比买泰式炒河粉容易”。
与此同时,市面上的大麻制品质量参差不齐,超过30%的大麻饮品中四氢大麻酚含量严重超标,远远超过联合国规定的毒品标准。
局面开始慢慢走向失控,现实与政府原本的美好设想背道而驰,这项“开放政策”终于露出了它的獠牙。

面对社会、经济与国际形象的多重压力,2024年,泰国政府终于决定叫停这一实验。
根据新规,从今年1月起,大麻将重新被归类为毒品,仅允许用于医疗保健和研究。政策的逆转本应是解决问题的开始,但却带来了更大的难题。
两年来,大麻产业已在泰国根深蒂固,覆盖农业、零售、食品等领域,直接或间接创造了数十万就业岗位。
许多农民曾因政府的鼓励转而种植大麻,如今他们的收入来源却突然被切断。一些企业更是为大麻业务投入了巨额资金,禁令一出,这些投入可能付之东流。

抗议的声音随之而来,许多大麻从业者指责政府“玩弄人民”,甚至走上街头举起标语,要求保留合法化政策。
即便如此,泰国政府的态度却相当坚定。
总理赛塔明确表示:“为社会公益考虑,我们必须纠正错误。”
但禁令的实施并不简单。大量未售出的大麻可能转入地下市场,隐蔽的暗线让政府的监管更加困难,而那些已经染上大麻的人群,却可能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警察表示,现有法律模糊不清,执法难度极大。大麻滥用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短期内很难扭转。
社会监管的压力变大,民众的怨气冲天,市场的混乱整顿、迭代困难,这场大麻合法化,到底利了谁?

泰国的大麻政策看似是一场试验,但更像是一场仓促的冒险。
放眼全球,许多国家在面对毒品政策时都经历过类似的争议。泰国的案例说明,任何重大政策的实施都要慎之又慎,一不小心就会变成更大的灾难。
政策推行过快、执法不力、宣传失控,最终让泰国自己尝到了苦果。这不仅让我们看到政策执行的复杂性,也让我们理解了为什么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在毒品问题上始终保持“零容忍”的态度。
在其他的许多国家,有毒品合法的,也有严厉禁毒的,或许短时间内看不出明显的区别,但那些毒物的危害,总有一天会膨胀到难以管理、难以收场的地步。

在未来,泰国要想彻底走出大麻政策的阴影,还需要在多方面加强努力。
除了制定更清晰的法律法规外,加强对民众的教育、提升执法的透明度和效率,也是关键所在。更重要的是,泰国需要重新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以免类似的教训再次上演。
政策的成败,不仅关乎眼前的利益,更决定了国家的长远未来。
参考资料:
广州日报 2024-07-21 一团乱麻!泰国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