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产能规划是以数据为基础、有丰富方法论的科学,但也是玄学。每款新车在战略阶段就有销量预期,也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各部门依据该规划而工作。规划不会完全准确,大多在合理范围内波动。但例外更让人印象深刻:有些车规划几十万产能,声势浩大,“大卖已成定局”,实际生命周期只卖了一千多台。

但是,好日子可能要到头了。现在小米su7的交付周期已经拉长到了半年左右。
小米SU7标配版和Max高配版锁定订单后交付周期分别为29 ~~32周和33~~ 36周。
Pro版稍好一些,但也需要29~32周。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你今天下单,可能要等到明年才能提车!

说什么车企一进来就被溺死,不烧个500亿基本就是听个响。
然后脑门一拍:哎哟我说咋回事呢、往脚底下一瞧,这脚脖子都没浸湿,前后花了100多亿,不但车子搞出来了,连全自动生产线厂房都盖起来了。
你们一个个的,到底、在卷什么呢?雷军在年度演讲上讲过。
开会的时候中展高官全员不看好,认为月销3000-5000就烧高香了。

还有一个数据就是,同样是粗略统计,这上百家的造车新势力的总产能超过了1000万辆。当然,现在追究这1000万辆的产能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如果只看剩下的这5家的话,相较于它们自身的销量,大部分车企的产能还是过剩的。
相关媒体统计,蔚来汽车2023年开始产能达到48万辆,小鹏汽车2023年实现自有产能40万辆,理想汽车2023年底总产能扩大至50万辆,零跑汽车已有产能25万辆(在建产能40万辆),哪吒汽车三座工厂共计总产能可以达到28万辆。

而像小鹏、鸿蒙智行、零跑、极氪、蔚来等等新势力品牌,全部排在小米后面。要知道小米仅SU7一款车,而其它品牌,均是多款,也就是其它品牌多款汽车,都打不过小米一款汽车,这可以证明小米厉害了吧。而按照小米的计划,今年上半年可能会推出YU7,很大概率,YU7也会像SU7一样抢手,甚至会更抢手,因为国内SUV比轿车更畅销的。到时候,如果继续一车难求,那估计小米将打败所有新势力,再也找不到对手了,不管是蔚小理,还是鸿蒙智行等等,都要被小米打趴下,别管你下面是几款车型,几个子品牌。
用户89xxx20
小米被霸都北京拖的。其他公司想去哪里建厂都可以。就是霸都北京不肯。还市场经济。北京就是一个占有资源的城市。如果不给资源就和天津差不多。
车前草 回复 02-22 22:44
以外来猪肉为核心的基石如沙雕,不使劲灌水,就成一盘散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