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中国道家道教的论述,据道教道藏《太上老君虚无自然本起经》分为五道:一道者,神上天为天神;二道者,神入骨肉形为人神;三道者,神入禽兽为禽兽神;四道者,神入薜荔者,饿鬼名也;五道者,神入泥黎者,地狱名也,神有罪过入泥黎中考。
而依佛教的说法是天人道、阿修罗道、人道、牲畜道、饿鬼道、地狱道六道轮回,佛教六道轮回的理论来自婆罗门印度教。
基督教笼而统之、统而笼之,称信仰上帝就得永生,不信则坠入那“火是不灭的、虫是不死的”地狱。
其实,道教没轮回之说,道教经道士改革后融入了佛教文化才有此理论,外来佛教传入中土后,经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况,再到唐朝武则天亲自宣导佛教为国教,把本土宗教黄老之说的道教弄得边缘化了,幸亏道家道教在民间一脉相承的传承没有中断,外来佛教在中国鸠占鹊巢,甚至还占了中国本土宗教的上风,所谓儒释道,其实应该是道儒释,道观改成寺庙从唐朝就开始了,到蒙元、满清两朝,异族大力打压汉族传承的中华文化,焚毁道藏、屠杀道士致使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式微。
鲁迅力推道教才是中华文明的根与魂,这是有历史法理的。依我本人观之,一部《道德经》胜于所有佛经论述,是名副其实的老子天下第一。
各种宗教经典,哲学经典都对灵魂与肉体进行了阐述,各宗教都持灵魂不灭观点,但对肉体与灵魂的关系阐述得最到位的当推杨绛译的柏拉图著的《斐多》。其中,苏格拉底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阐述得太到位了、太精确了,概括总结会破坏它的整体美感,直接摘录以飨读者——
“灵魂可是看不见的。它离开肉体到了另一个地方,那地方和灵魂同样是高贵、纯洁而看不见的。灵魂其实是到了另有天神管辖的世界上去了。那边的天神是善良聪明的。……”
“假如灵魂是处于这个状态,这纯洁的、看不见的灵魂离开了人世,就到那看不见的、神圣的、不朽的、有智慧的世界上去了。灵魂到了那里,就在幸福中生存,脱离了人间的谬误、愚昧、惧怕、疯狂的热情,以及人间的一切罪恶,象得道者说的那样,永远和天神们在一起了。齐贝,这不是我们相信的吗?”
齐贝说:“确实是的。”
“可是受了污染的肮脏的灵魂,离开肉体的时候还是不干净的。这种灵魂老跟随着肉体,关心肉体,爱这个肉体,迷恋着肉体,也迷恋着肉体的欲望和享乐。这种灵魂以为世间唯独有形体的东西才是真实,要摸得着、看得见、能吃到喝到的,可以用来满足肉欲的东西才是真实。这种灵魂对无一切虚无的、眼睛看不见而得用理智去捉摸的东西,向来是又怕又恨,不愿意理会的。你认为这种灵魂离开肉体的时候,能是纯洁而没有玷污的吗?”
齐贝说:“这样不可能的。”
我想这种灵魂是和肉体掺和在一起了,因为它们经常陪伴着肉体、关念着肉体,和肉体交往密切,就和肉体的性质相近了。你说是吗?
“这是可能的,苏格拉底。”
“是的,齐贝,这样可能的。看来这种灵魂不是好人的灵魂,大概是卑鄙小人的。为了他们生前的罪过,罚他们的灵魂在那些地方徘徊,缠绵着物质的欲念,直到这个欲念引他们走投入肉体的牢笼。她们生前怎样为人,来世大约就转生为同类性格的东西。”
苏格拉底说:“你听我讲。热爱知识的人开始受哲学领导的时候,看到自己的灵魂完全是焊接在肉体上的。它要寻找真实,却不能自由观看,只能透过肉体来看,好次从监狱的栅栏里张望。他这个灵魂正沉溺在极端的愚昧里。哲学呢,让人明了,灵魂受监禁是为了肉欲,所以监禁它的主要帮手是囚徒自己;……”
各种宗教经典,如《圣经》《吠陀经》《道德经》都论及了人的灵魂与肉体的关系,但都笼而统之,统而笼之,把灵魂与肉体的关系阐述得如此到位,又通俗易懂的非杨绛译的古希腊柏拉图著的《斐多》。
读后醍醐灌顶,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