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都有被贬谪的经历。韩愈所作此诗正是他上书反对当时在位的唐宪宗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而被贬的过程。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在诗中向前来送行的侄儿韩湘诉说被贬原由,全诗流露出诗人韩愈“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鲜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高尚情操。诗人既然能上书直谏,就不怕遭遇被贬的铮铮铁骨形象跃然纸上。
从此诗可以看出当时在位的唐宪宗是一个心浮气躁的昏君,自己不反省以一国之君崇奉外来佛教的过错,还随意贬谪流放忠臣。这位唐宪宗那么孤陋寡闻吗?作为一国之君,不崇奉中原本土宗教——道教的黄老之说,却沉迷于外来宗教——佛教,这佛教本来就是异端邪说,按某些人的阐述,佛教是印度教的异端。作为一国之君,不遵道贵德,率先垂范,却自乱章法,真是奇哉怪哉!
唐朝时期,动不动贬谪为人耿直、忠心耿耿的忠臣名相也是很奇葩的事,昏君当道,祸国殃民,自己不关注民生、江山社稷,还贬谪、打压为江山社稷、民族国家谋福利的人。真是十足的“唐臭”!

后人在历史评论中称之为“唐臭宋奇”就是这么回事。中国历史上的唐王朝崇奉佛教自乱三纲五常的武则天开始,武则天通过不当手段,以佛教为幌子,夺取李氏江山后,可以说开中国历史废黄老之说之先河。就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什么“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也没有这么让佛教在中国本土大行其道。以不当手段篡权的武则天不但败坏了中国封建王朝正统的三纲五常,违背道家道教的造物人伦秩序,还作孽多端,所谓“唐臭”的主要制造者非武则天莫属。
譬如这位不信奉本土宗教的唐宪宗,也是“唐臭”制造者,从韩愈的诗中,可以看出他冥顽不化、刚愎自用、固执己见,连主次都分不清,真是不折不扣的昏君。这样是非颠倒、主次不分的昏君治国理政,不把国家、江山社稷弄臭才怪。
唐朝崇奉黄老之术,遵道贵德的诗人,文人墨客为官时大多数都被贬谪过,如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谗事武则天宠臣张易之而被贬的宋之问,参与唐“永贞革新”被贬的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等,有的求官不得便学陶渊明归隐,如辛大、孟浩然、王维等。

自《诗经》《楚辞》问世以来,正是历世历代的明君、忠臣、贤相、良民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维系道统,维系黄老之说,才让中华文脉得以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愈挫愈勇,愈挫愈坚。
诗书礼乐易春秋、经史子集是华夏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感谢历世历代的文人墨客,以铮铮铁骨、高风亮节传承延续,历久弥新,不绝如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