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是陀翁神学思想、信仰理念的巅峰之作。
陀翁一辈子的著述,特别是后期的创作,主旨就是为了阐述什么是纯正的基督教信仰。在《baichi》里,陀翁借主人公梅什金的口表明了什么是“敌基督”(有兴趣的读者可参看《baichi》具体章节)。
陀翁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借小说主人公的对话,以无与伦比的思辩语言展现了信与不信之人的思想交锋,是其神学思想高度凝炼的再现。这种高深神学思想表述,是基督教原教旨教义的再现,全书陀翁借着人物错综复杂的关系,不同角色心理活动,将“人心比万物都诡诈”表现到了极致。

但真正被圣灵引导,有纯正信仰的人都如作者在小说中刻画的人物——佐西马长老一样,即使曾经是一个反抗的心灵,在骚乱的生命漩涡里,曾经侮辱他人,也曾自受侮辱,而现在则在他所捕捉到的最高真理之中安身立命,如圣经里记载的保罗一样,知道顺服主,遵行上帝的旨意,效法基督、活出基督。保罗在被上帝拣选前,曾侮辱主。
陀翁自己是一个纯正的东正教信徒,即使1849年因参加反农奴制活动被判死刑,后改判流放西伯利亚,在监狱里呆了整整10年,过着苦役般的生活,但是其坚定、虔诚的信仰,让他如保罗般随事随在都得了秘诀——“我知道怎样处丰富,也知道怎样处卑贱,或有余或缺乏,或饥饿或饱足,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

正是这信仰的秘诀,让陀翁心欢喜、灵快乐,肉身安然居住在指望中,经过十年苦役般的生活,不是堕落沉沦,反而更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出狱后创作出脍炙人口、闪烁其崇高思想的《被侮辱与被损害的》、《死屋手记》、《罪与罚》、《baichi》、《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享誉世界的巨著。
一言以蔽之,在《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陀翁再现了大多人的双重人格、两个极端,在正义与邪恶、光明与黑暗之间的摇摆不定、自身灵与肉较量、争战的痛苦。
在《卡拉马佐夫兄弟》下卷第十二册《司法的错误》里,作者借检察官的演说——性格描写感叹道:

这就是因为他具有宽阔的,卡拉马佐夫式的性格,我说话的本意就在于此,能以容纳各色各样的矛盾,一下子窥探两个深渊,一个是在我们头顶上的深渊,高尚的理想的深渊,一个是在我们脚底下的深渊,极低卑职的、丑恶的堕落的深渊。一个青年观察者,对卡拉马佐夫的整个家庭,刚才表示过极精彩的一个思想:“堕落的低卑性感觉对于这类放荡不羁的天性,是和高尚的正直的感觉一样地必要。”
这是实在的,也就是他们时常而且不断地需要这种不自然的混合。两个深渊,诸位,两个深渊在同一时候,没有这个,他是不幸而不满足的,他的生存是不完满。他天性宽大,和我们的母亲俄罗斯一样,无所不容,同一切都能生活下去!……
通读《卡拉马佐夫兄弟》全书,高深莫测的神学理论与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交相辉映、错落有致、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读后让你对人性有更深刻的洞察,让你对自身的罪性更深刻的反省。

陀翁在书中特意阐述了“祈祷”的重要性,他说“祈祷就是教育”。不能不承认对于一个有纯正信仰的人来说,不管他是哪个宗教的信徒,祈祷读经就是领受“教育”,而且是领受从上帝——道来的教育,故中国人可以直接通过阅读《道德经》,印度人通过阅读《吠陀经》,以色列人通过阅读《圣经》获得最高的教育,那是从上帝——道来的最高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