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中国睡眠研究会.《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3》

有个叔叔,五十多岁,白天一坐下就打盹,开个车眼皮都打架,老婆吓得不敢让他自己上高速。
夜里他睡觉就像打仗似的,呼噜一阵猛过一阵,还会突然没声儿了,像是被人捂住嘴一样,然后又“哼哧”一下喘上来。
有次去医院做了个睡眠监测,医生说他一晚上呼吸暂停了上百次,最长一次停了快一分钟。
这要是停得再久点,人就真没了。

其实这背后有个病,叫“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别被这名字吓住了,说白了,就是你在睡觉的时候,嗓子那块软组织塌了,堵住了气道,就像吸管被捏扁了,空气进不去,身体缺氧。
缺了氧,心脏就得拼命跳,大脑也被憋得发蒙,时间长了,血压高了,心脏乱跳了,脑袋一热,猝死就找上门来了。

这不是吓唬你,是真的。2020年《柳叶刀·呼吸医学》有个研究说,严重打呼噜的人,发生心梗和中风的风险翻倍,猝死的几率也高得离谱。
有个小伙子,才三十出头,就因为打呼噜太厉害,夜里心跳骤停,抢救了半宿才捡回一条命。
但你要说所有打呼噜的人都会猝死,那也不至于。就像抽烟的人不一定得肺癌,可得的人大多抽烟。
打呼噜也是这样,轻微的可能就是鼻子不通气,累了,胖了,喝了点酒;但要是呼噜打得地动山摇,白天还老犯困,早上起来嘴干舌燥、头疼,那可得留心了。

有些人觉得打呼噜是男人的专利,女人不打。
其实这是误会。只是女人打呼噜的不多,一般要到了更年期以后,激素水平变化,胖了,气道松了,也开始打了。
只是女人爱面子,不像男人那样呼噜震天响,往往是轻声细语地憋着喘,问题却一样严重。
那怎么办?是不是只能靠呼吸机?要不要动手术?有没有什么别的法子?别急,中医里其实有不少小妙招,咱们可以试一试。
不是说能治所有人的打呼噜,但对多数人,尤其是轻中度的,还是有点用处的。

第一个法子,是睡前热水泡脚。
别看这简单,脚底有经络,泡得暖了,身体放松了,气也顺了。有些人打呼噜,是因为气郁痰湿,泡脚能帮着疏通经络。
可以在热水里加点艾叶、花椒或者生姜,泡到后背微微出汗最好。
第二个,就是戒口夜宵和酒。
你可能听腻了“不要吃宵夜”这话,但真是句大实话。
吃得太饱,肚子鼓着,横膈膜顶得高,呼吸就浅了。再加上喝酒,酒精让肌肉放松,连嗓子里的小软骨都跟着懈了劲儿,气道更容易塌。
你看那些喝多了躺沙发上打呼的人,十个有九个打得特响。
第三个,是睡姿调整。
很多人仰着睡打得凶,一侧身就安静了不少。
这是因为仰着睡,舌头容易往后坠,把气道堵了。如果你睡着了会不自觉翻回来,那可以缝个小网球在睡衣背后,硌得你翻不了身。
这法子听起来土,但不少人用过都说好使。

还有一个法子,是中药贴敷。
像黑芝麻、细辛、薄荷、白芥子这些药材,研成粉末,贴在脚底的涌泉穴或者胸前的膻中穴,有助于宣肺通窍,减轻打鼾。
这得找靠谱的中医调配,不是随便贴点什么都行。
再一个,是练舌头。
你没听错,舌头也能练。有个国外研究发现,坚持练“咀嚼动作”和“发音训练”的人,打呼噜明显减轻了。
你可以每天早晚对着镜子,做“啊、咦、咗、咕”的动作,每个拉长十秒,坚持几周,嗓子就有力了,夜里不那么容易塌。

最后一个,是减肥。
对,就是减肥。
胖子打呼噜的比例远高于瘦子,特别是脖子粗的,脖子一粗,气道就窄。你只要减掉5%的体重,呼噜声可能就能小一半。
你不一定要跑马拉松,少吃点油炸的,晚上别吃得太晚,饭后散步半小时,慢慢来,身体就会变。

这些方法,有人试了觉得有效,有人可能觉得没啥用。这很正常,每个人体质不一样,就像感冒,有人吃姜汤管用,有人得靠抗生素。
但你得试试,不能坐着等命运安排。
如果你打呼噜很严重,已经影响到白天精神,或者晚上有呼吸暂停,那就别光靠这些偏方了。得去医院查查,做个睡眠监测,有没有低氧、心律失常、血压波动。
医生可能会建议你戴呼吸机,那玩意看起来像潜水装备,其实挺管用,能保命。

中医讲“肺为气之主,通于鼻”,打呼噜是气机不畅的表现,调理起来要从整体出发,不是只盯着鼻子。有些人是脾虚痰湿型,容易胖、爱出汗,舌苔白厚;有些是肝郁气滞型,脾气急、容易烦,舌边有齿痕;还有些是肾虚型,腰酸腿软、头晕耳鸣。
不同的体质,对症下药,效果就好。

别把打呼噜当笑话,它可能是身体给你发的“最后通牒”。听懂了,就行动;听不懂,可能哪天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命这东西,有时候就藏在呼噜声里,一不留神,就被吵没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