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在河西走廊(20):临泽倪家营

小曹奈奈 2024-11-24 13:32:45

文章可以分享转载,严禁剽窃

由于有驻村干部金宝的专车,梨园口的行程比预期的提前了很多,我坐上回程的公交车到了倪家营子。解决了午餐便向红西路军战斗遗址汪家墩碉堡走去,不用手机定位,路边杆子上的火炬和五星红旗在为我指路。

出了镇子路两旁是绿油油的庄稼,一座高高大大的土碉堡映入眼帘。

碉堡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高13米,四边各长11米,墙基厚达2米,顶宽1米,设有垛口。碉堡分为上下两层,下层住人,上层防匪。如今经过岁月的侵蚀,这座碉堡早已不复原状,高度也仅剩下了数米。看着碉堡,心酸的想落泪,这里就是红西路军血战倪家营子的标志性遗址。

看着碉堡上的累累弹孔,似乎在向我们讲述当年战斗的惨烈。1936年12月30日至1937年3月12日,1.6万名西路军将士在临泽战斗生活70多天,先后经历了临泽保卫战、鏖战倪家营子、激战三道柳沟、阻击梨园口等大小战斗40余场次,陈海松、熊厚发等7名军职和70多名团职以上将领及6000多名年轻的红军战士把鲜血和生命留在了临泽大地。其中倪家营子是战斗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激烈、牺牲最为惨烈的地方之一。

红西路军曾三次进驻倪家营子,并在2月1日第二次进驻后,与国民党军在此进行了长达数十天的拼死激战,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悲壮史诗。当时红30军88师263团3营教导员周纯麟带9连130多名战士就在汪家墩这座碉堡内坚守。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人,战士们英勇顽强,用步枪、手榴弹、大刀、石块等打退敌人的数十次进攻,打死打伤敌人400多人,到第二天黄昏兄弟连队接防时,英勇的9连只剩下9个人,其中还有4人负伤。之后,3营连队轮流在汪家墩碉堡内顽强阻击敌人,坚守阵地达半个月之久。

如今,经过战斗洗礼的汪家墩碉堡弹痕累累、残垣断壁处处透着当年战争的惨烈,见证着红西路军血战倪家营子的悲壮历史。

我轻轻抚摸着这碉堡墙壁上深深的弹孔,仿佛穿过岁月的沧桑,摸到了红军战士身体上淌血的伤口。

碉堡旁边就是一个小广场,里面是一组西路军将士的群雕,雕塑生动再现了临泽突围这场在中国红军历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之战。

在雕塑旁边遇到一个60多岁兰州铁路局的老人,看到独行的我他挺好奇,便和我攀谈起来,他问了一个很多人都问的问题:“你是西路军的后代吗?”我回答:“我是铁路工人的子女,从小生活在河西走廊,对西路军的悲壮历程特别关注。”他说他的这趟行程也是专程走西路军的路线,我是他所见过唯一对西路军如此关注的女人。

我们坐下来闲聊了一阵,便走向旁边的红军井和红西路军总指挥部,总指挥部的门紧锁着,只能遗憾的扒着门缝往里看了看。

往回走的路上看到路牌上有烈士陵园纪念碑,我们便按照箭头方向找了过去。纪念碑在小路对面的庄稼地里铁栏杆围着,我从倪家营镇上过来时路过这个路口,只是没有标识牌错过了。

走进这个规模不大的陵园,看见了这座高8.8米,宽1.6米,厚1米的红军烈士纪念碑,这是我整个西行路上看到规模最小、所用材质最简陋、修建年代最久远的纪念碑。同时这座纪念碑也是我记忆最深,最感动的纪念碑。

纪念碑修建于1964年,那年倪家营公社来了四清工作组,组长叫王洋,贫下中农出身的他听当地老百姓讲述红西路军的战斗事迹后,深受感动,他当即组织党员、团员和贫下中农将散落在倪家营各处的部分遗骸迁葬于此。

遗骨入土安葬后,王洋亲自带领党、团员和贫下中农子弟打土坯,找砖头、烧石灰,在红军坟墓的基础上,用土胚砌身,石灰抹面,砌筑了这座纪念碑。碑身正面用黄色油漆书写《红军烈士永垂不朽》,背面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东侧面书“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西侧面书写“毛泽东思想万岁”。陵园里安葬烈士遗骸517具。

我抬头凝视着这座朴素无华老百姓自发修建的红军碑,想象的思绪在脑海中翻腾:炮火、硝烟、热血、热泪、热汗凝筑而成的红军碑,你经历了岁月的考验,经受了风雨的侵蚀凋零,依然顽强地站立在这里,是否就为了证明这一切,向万千后来人告诉永远不要忘记那深沉凝重的历史一页?

挺感谢偶遇兰州铁路局的兄弟,为我留下了几张珍贵的照片。

公交车进了临泽城里,路边的风景极美,原本想着下车后找到这里,没想到过了一座桥,公交车已经到了汽车站。看看时间还早,我便去了河边,没有从揽月桥过河,河里相隔不远就有低矮的水泥墩子、台阶连往对岸,比起高大的桥梁,我更喜欢这种过河方式。

走在河道岸边,吹着凉爽的风,看着清澈的河水和摇曳的杨柳,沉闷的心感觉到了轻松。

路边的牌子上写着《临泽流沙河旅游景区》,难道《西游记》“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沙僧的领地就在这里。

没有方向感的我信马由缰沿着河岸走着,不知不觉间又走到了临泽烈士陵园,刚刚从梨园口和倪家营子过来,心里的感触比昨天更深。如今的岁月静好,是多少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忘记他们。

我想起了朋友庄守仁的文章《老醋婆》,他偶然的机会看到无儿无女老醋婆刘奶奶的日记本,他震惊了,没想到从小疼爱他们这群孩子的刘奶奶居然是被俘西路军女战士,更难能可贵的是她的日记本,真实的记录了战斗的惨烈和她们这群女兵悲惨的命运。

在有关西路军的文章里,很多都是回忆文章,这种当时记录下来的文字更是珍贵无比。2019-11-29我第一次看到这篇文章时留言:“老醋婆走了,但她的日记本遇到了庄哥哥,她悲壮的一生又活生生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我小小的时候第一次看见有关西路军的书时,我就被书里面的悲壮震撼了,西征失败了,但西路军的精神永存。”

西路军女兵刘群的日记摘录

(日记的年份应该是1937年)

1月25日 :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相遇,由于低估了敌人的力量,我们部队严重受挫,干部、战士死伤无数,军长和政委都壮烈牺牲了。 我连担任侧面突击,弹药打完了,全连被敌人冲散,我们一排、三排和三连的一部分战士沿着山岭来到了一个深山里的小村。没有药品、没有食物,眼看着受伤的战士一个伤口恶化,发着高烧最后死去,作为战友我们悲痛欲绝、欲哭无泪。

3月12日:妇女抗日先锋团为掩护总部进山,在梨园口南侧的山头进行阻击。血战中妇女抗日先锋团40余名战士英勇牺牲,我和三排的七、八个战士在突围中与敌人正面相遇,三班长李湘和同班的战士闫小明、欧阳俊把敌人引入山沟,我和几名战士侥幸突了出来。

后来从其他战友那儿知道,她们三个都已经壮烈牺牲了,一起牺牲的还有几百名干部战士,敌人的手段非常残酷,牺牲的战士死前都受到了非人的折磨和侮辱。我和几位战士为牺牲的战友哭泣也为我们自己哭泣!

3月14日 :昨天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日子,我和我的战友在距离古浪十几公里的山沟里与敌人正面相遇,我们都被敌人俘虏了。在敌人面前,战友们表现了革命战士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们活的英勇,死得惨烈,在敌人的酷刑和侮辱面前,没有一个低下高贵的头颅。 也不知过了几天,从昏迷中醒来,忍着全身的剧痛,继续写我的日记,我要用日记来控诉敌匪的残暴,我要用日记来祭奠战友的英魂。

3月24日 昨天下午,敌人把我们几十个女兵带到操场上,当着我们的面把一个逃跑的男兵绑到树上,用刺刀捅死,然后一个当官的来到我们面前,一个个把我们拉出队伍。本以为是我的死期到了,后来才明白,是把我们分配给军官做老婆。 给丧尽天良的敌人做老婆还不如死了痛快,许多战友都坚贞不屈,死在了敌人手里,有的是自杀,也有的直接被敌人杀害了。我被分给了一个团长,被带走的时候我悄悄的把一个剪刀踹在了怀里。

0 阅读:2
小曹奈奈

小曹奈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