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教师带孙子,每天睡前给2岁娃读故事,孩子的变化,引父母赞叹

布谷妈妈 2022-03-20 21:00:36

邻居李老师是远近闻名的老教师,她退休前,一直是班主任,当年还教过我语文。我也是从她教我开始,对语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之后语文成绩一直不错。

听我妈说,李老师退休后,就开始带孙子。孙子刚被儿子儿媳送回来时,话讲不大清楚。虽然已经2岁了,但好像“开窍”晚,跟小朋友玩时只有听别人说的份,自己说不清楚。

为此,那个孩子好像不大喜欢出来玩,整天闷在家里。

不过,李老师接手了带娃任务后,孩子变化很大。才短短几个月,孩子的性格变得开朗不少,而且话也说利索了。这一能交流,孩子看上去自信多了,跟刚回来时像变了个人。

李老师不愧是老师,书教得好,带娃也这么优秀。儿子儿媳都忍不住逢人就夸,老人家不愧有知识,连育儿都有一套。

李老师说,其实也没啥诀窍,她就是每天睡前带着孩子读故事书。只要孩子喜欢,她就一遍遍读。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有变化。

为什么读故事,对孩子影响这么大?李老师给出了解释。

一:读故事能增加词汇,促进语言表达

心理学认为,孩子3岁前,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尤其是2岁左右,孩子会进入句子的爆发期,能说出完整的句子。

但在说句子之前,孩子要积累大量的词汇。如果父母善于引导,多和孩子说话,交流互动,那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会有质的飞跃。有些孩子甚至不用等到2岁,就已经能说大量句子了。

而李老师的孙子,之前因为爸爸妈妈忙,忽略了他的成长,这就导致他开口晚。而李老师深知这一点,所以才大量给宝宝读故事,增加他的词汇量。孩子听得多,掌握得多,等积累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能开口说了。

像她家孩子尤其爱听睡前故事,一套《365夜睡前故事》反反复复听。故事中的蜗牛、兔子、小鱼儿等动物们的日常,孩子听得入迷。而且这些日常词汇反复地出现,孩子听多了,慢慢就掌握住,也就能开口说出来了。

李老师说,给孩子讲睡前故事,不要怕重复。只有重复说,孩子重复听,他才能记住并且转化为自己的语言。

二:读故事能提高孩子的认知

我们在带孩子时,会发现,他特别喜欢那些色彩鲜艳、图画鲜明的绘本。他会抓起一本绘本,眼神全在图画上,并且还会自己指着跟你说。

6岁前的孩子,偏爱新奇事物。而书上那些小动物、花、草、虫等,自然就会受孩子喜欢。

给孩子读睡前故事,不要讲太长,一则小小的故事,配上有趣明丽的图片,孩子就听得津津有味,听多了,就增加了认知。

我家女儿也是从小听故事长大,她每晚都缠着我说,给我讲一个故事吧。刚开始给她说,她会听,后来再说,还只讲了个开头,她就能噼里啪啦给你把故事讲完。

因为听得多,说得多,所以她说话比较早,而且大家都夸她吐字清晰、话语流利。

所以我也很认可李老师的观点,多跟孩子说话交流,睡前多讲故事,孩子受益的,不仅是语言表达能力,还有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当孩子能力一上来,自然就变得开朗自信了。

三:孩子在故事中塑造好的性格

如果你跟孩子说,你要懂得分享、不能乱发脾气、要有礼貌、按时刷牙等等。大概率是,你唾沫星子都讲干,孩子依然不听你的。

这是因为,孩子对这些没有概念。

但是如果你跟他讲一个故事,说兔兔爱和小伙伴们分享,每次它有什么好吃的,都会分享给朋友们。于是当朋友们有好吃的时候,也都会拿给兔兔吃,这样兔兔不但能吃到各种好吃的,还非常受欢迎。

孩子一听故事,就容易将自己带入,他也希望自己是那个受欢迎的小孩子。于是,下次再出门,只要父母稍加引导,他就懂得分享了。

孩子在听故事时,潜移默化地塑造自己的性格,形成好的习惯,这比父母单纯地说教管用多了。而且,孩子在故事中培养自己的行为习惯,父母也省心不少。

相信你的孩子,变化看得见。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1 阅读:259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