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神农氏在野外煮水时,恰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釜锅中,见煮好的水颜色微黄,入口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故而判断它是一种药。这段传说,是对中国饮茶文化的最早记录,可以在陆羽的《茶经》得到印证:“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01
茶·经
茶文化绵延3000年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茶的喜爱和探索从来都是严肃而讲究的。从两晋起,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秦汉之后,基于药物治病的目的,民间才出现了煎茶的雏形,直到唐朝,饮茶之风才盛及大江南北,“天下益知饮茶矣”。
而这一划时代的转变,得益于《茶经》的问世,陆羽在《茶经》中,追溯和研究了当世的各种茶俗,对茶的起源、历史、加工、烹煮、品饮,使中国的茶文化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事学春茶”,陆羽提倡的煎茶法,是茶道中最早的具有“仪式感”的品饮形式,后来的煎茶和茶艺,均在其基础上不断成熟和创新。
02
茶·区
云南,全球茶树的故乡
茶文化丰富了中国的历史脉络,而茶山则装点了中国的秀美河山。中国的茶叶,最早起源于滇黔桂交界的三角地带,这一片区域多是高海拔、低纬度、湿度大的山区,正是茶树生长的天堂。距今100万年前,茶树就已经选择了这里。
在中国所有的茶叶产区中,云南的古茶山就像遗世而独立的修道者。遮天蔽日的山脉与纵横奔流的江河,构成了这里复杂的地势,群山之间云雾缭绕,成千上百年的茶树隐秘其中,仿佛是看遍时代更迭和风云变幻的世外高人。
03
云春·春韵
百年老树头春生普
普洱茶,就是在这种环境中塑造出了独特的气质,浑厚、俨然、清苦。但这款生普,偏偏叫“云春春韵”,叫你在普洱的浓郁中,品饮出鲜活的春意来。
这棵乔木古树,历经百年来的生长,已经与她脚下的土地融为一体,根系深深植入地下,盘根错节,汲取着土层内的水分、矿物质和有机质,正值内质丰富的旺盛生命期,因此她的每一根枝桠都营养丰沛、生机勃勃。
头春的茶叶,茶质经过了漫长且充足的积累期,刚生出一芽两叶的状态,已经是芽肥体壮、颜色娇嫩,香气也显得格外纯雅,竟在古树香上多生出一份鲜活的嫩香来。这香味从清澈明亮的汤底中飘出,更显得轻盈和鲜活,“春韵”二字,恰好呼应着此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余味悠长。
04
茶·道
世间千年一盏间
明代戏曲家张大复对茶道有这样的见解:“世人品茶而不味其性,爱山水而不会其情,读书而不得其意,学佛而不破其宗。”饮茶,可以是为了解渴,但不仅仅是解渴。品茶的精髓,是观汤色、闻茶香、品茶味,在事茶的过程中,用平和质朴的心态,细细品味茶中的天真滋味。
袅袅水雾升腾,在繁复琐碎而井然有序的动作中,一边品茶一边聊天,一杯之后再一杯,如能达到超然物外、清心悦神的心境,便是得到了品茶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