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茶树系列|典藏级茶饼,只给懂的人品尝

馋味过海 2023-06-30 10:24:00

茶,生长于高山云雾之间,在最恰到好处的环境中,积累养分,抽出珍贵的芽叶,再遇到合适的时机,成为一杯色香味绝妙的好茶。

“飘香千里外,味酽一杯中”,每一款茶,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和故事。很多人偏爱普洱,是爱它的茶味浓醇、回甘、耐泡,也爱它带着光阴的余味,和杯盏间的禅意,其中感触,只有懂茶的人才能领会一二。

说起普洱茶,就不得不提起云南,普洱本身正是云南乔木型大叶种晒青毛茶的产物。据记载,云南的少数民族在商朝时就已经开始制作茶叶,只不过,那个时候的茶还不叫普洱,经历过朝代更迭、穿越茶马古道,到了明朝才得了“普洱”的名字。

优质茶树的发育跟适宜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茶树原生于亚热带,有着喜温、喜湿、喜荫的特性,年平均气温15-23°时,茶树生长较为旺盛,尤其嫩芽萌发时,需要更多的雨水和适宜的气温,温度过低茶树容易受冻害,过高则会延缓生长,甚至败落。而且,茶树对土壤的酸碱度要求很敏感,更喜欢偏酸性的土壤。

“高山出好茶”,优质茶区大多分布在山区,也跟山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有关,温差大、漫射光多、日照时间短、湿度大的环境,更适合茶树生长。这是因为,在山区随着海拔升高,气温变化逐渐下降,日照时间、光照温度、甚至空气湿度也会受到坡南坡北的影响而不同。尤其是降雨期,不同坡地受到的降雨量、风力也不同,所以土壤的性质、冲刷程度都有所差别。

普洱市景谷县,正是这样一个天杰地灵的地方。境内山地、高原、盆地相间,海拔最低813米,最高2920米,年平均雨日数164.1天,平均气温22.1℃,境内山高谷深,海拔差异大,气候呈现明显的垂直变化,形成了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和暖温带五种气候类型,再加上偏酸的土壤环境,成就了上乘的茶树天堂。各个年轮的乔木古树在这里生活,依托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从数百年到上千年,汲取着天地精华。

今天品的这片乔木古树茶饼,属于普洱中的生茶。生茶是采摘了新鲜的茶叶后,经过摊晾自然蒸发、杀青、揉捻、干燥四个主要步骤而成。每一片茶饼,都是由数千枚的一芽三叶加工而成,每一个制茶步骤,都是精心打磨的古朴手艺。

你可以尽情想象,云南的春天,虫鸣鸟语,茶色入画,舒适的清晨日光柔柔,采茶工赶着牛车往山上去,他们踏着早就习惯的蜿蜒缠绕的山路,去那棵500年树龄的古老乔木上采摘正当时的茶叶。此时茶树的新梢刚长到顶芽,顶叶还没有开面,采下的一芽三叶,茶叶外形适中,香味初浓,品质恰如其分,是做生普最适宜的状态。

鲜叶采摘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摊开晾晒,期间水分流失,而茶香依旧完整保留;紧接着,在锅里翻炒,让茶叶均匀失水,便于接下来的揉捻成条;第三步是关键,充分地揉捻茶叶,叶细胞在这个过程中被摧毁、破裂,促使多酚类物质激发出清香,而茶叶也随着揉捻变成紧密弯曲的形状,如果你也在现场,周围弥漫的茶香,绝对会让你沉醉其中......

最后,茶叶在阳光下自然晒干,直到等叶面颜色变成灰黑,便可以加工成型,成为完整的生普。

普洱生茶的香气,会随着陈化逐年变化,茶多酚、氨基酸等物质在时间的沉淀下发生改变,泡出的茶汤色、香味、口感也随之变得细腻独到,一年青味尚重,三年香气才逐渐定型,十年才脱苦涩,如果到了数十年上百年,茶味入口即化、悠然中可见沧桑。

这批乔木古树生普,是云春茶社2007年701批次的乔木古树茶饼,它正是精挑细选、精心研制而成,曾获得首届云南省普洱茶王评选“银奖”,经过了10多年的陈化,干茶呈现出黑而油亮的状态,泡出的汤色透红,香气已经脱离青味,陈香反而浓郁,正是口感沁心入肺的状态。

掰开茶饼,紧密相依的叶片大小均匀,芽头依偎,芽叶初摘时的娇俏模样依稀可见,清幽的茶香气息也铺面而来,滚烫的热水浇在茶叶上,苦涩感在口中稍纵即逝,顺滑、回甘。继而,眼前浮现出的,是远远的群山雾绕中,那棵茶树的芽叶轻轻抖动,露珠似落非落的,静谧安宁。

0 阅读:1
馋味过海

馋味过海

天然、绿色、健康、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