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国后,我国的人民解放军一度没有正式的军衔授予,基本沿用的是在军队内部的职务一路称呼。
其中自然有国家上级的考虑——毛主席就曾经表示过,不希望因为“军衔”之类的荣誉称呼让军队上下级、军民之间产生身份等级上的疏离感,出发点是善良的。
不过随着后续的军事行动,再加上客观上军队建设现代化的需求,故而在1955年通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服役条例》,在制度上确认了军衔制在新中国的成立。
当时罗荣桓作为全军干部工作,即“总干部”的部长,也参与到了如火如荼的军衔评选工作中。
在评选工作正式开展后,罗荣桓曾经向毛主席和党中央上交的请示中表明了自己的建议,那就是“与军队有历史联系和与某一地区有联系的代表人物”这项军衔,能够通过三种方式落实——评定并授予、评定但不授予、授予预备军衔。
在第二种处理办法中就有着七位有名的将军,他们各有各的出彩之处,故而才能在评选中被特意评出表彰,但也因为部分原因无法直接授衔,也是一段轶事。
王世泰
提到王世泰,就绕不开其年纪轻轻就经历了在军队中职务的“四级跳”——从之前的班长一跃而升成为红二团的团长,而这段颇为不凡的提拔经历也为王世泰未来的军旅生涯拉开序幕。
在红军长征顺利会师后,王世泰甚至获得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接见,无需多言,他的军事才能已经为上级所知。而且王世泰本人不仅在领兵指挥上具有才能,更为难得的是在革命中他始终意志坚定。
王世泰在军旅生涯中有过一位十分珍重的搭档,他就是刘志丹。
早在一开始王世泰的“四级跳”晋升发生时,其实当时下令这项调动的上级就隐隐有些排挤之前也在领导层的刘志丹之意,但王世泰并没有被职务升迁冲昏头脑,反而坚持让刘志丹继续在红二团担任军政委。
在长征之后的一场战争中,王世泰因为双腿受伤不得不暂时退居后方治疗,但他与刘志丹的联系没有因此断过。
遗憾的是,刘志丹在后来的一次战争中牺牲——好友的牺牲不仅没有让王世泰意志消沉,他反而带着刘志丹之前对他的叮嘱,毅然决然地留在部队,在腿伤恢复后重返一线。
不过俗话说得好,人无完人,贡献如王世泰这样的将领,其实也曾在战场决策中犯过错误——那就是1948年负责拿下宝鸡的西府战役。彼时王世泰在西南野战军的第4纵队担任总司令,他们的任务是阻击敌人的援军裴昌会兵团。
西南野战军和裴昌会兵团称得上老对手了,故而战前对裴昌会兵团的作战风格预估依然是之前的谨慎保守风。但令西野没有料到的是,这次的宝鸡对于胡宗南来说十分重要,于是负责支援的裴昌会兵团攻势也一反常态地凶猛。
再加上悬殊的兵力差距,第4纵队阻击一天后损失惨重,丢了岐山地区,并且在没有汇报的情况下就擅自撤退。
这或许是第4纵队的无奈之举,但客观上还是对西野整体的阵型布置产生了负面影响:西野军的侧翼就此缺了一块,如果不是其他纵队替补及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第4纵队的指挥员与总司令王世泰都受到了彭总的严厉批评。
在建国后,王世泰依照毛主席的布置,前往甘肃地区担任行政公署主任。
在随后开展的军衔评定工作中,王世泰也因为早已转入地方工作,所以最终没有授予他拟定的大将军衔——不过不可否认的是,王世泰就如同毛主席的评语般"忠实、努力、不夸、不骄",是一位优秀的革命将领。
李先念
李先念早在共青团员时期,就目睹了“白色恐怖”对于中共党员捕杀的种种暴行,但作为一名真正的革命者,他不仅没有因此退缩,反而在这片阴云下庄重宣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李先念在革命中曾被毛泽东赞为 “是不下马的将军”:彼时红军由于在河西走廊的失利,不得不转入祁连山中打游击。
而李先念率领的队伍硬生生在号称“死亡之海”的戈壁中走出了一条生路,最终保留400多人的革命有生力量进入新疆,何其不易。
而令人敬佩的是,李先念的贡献并不止于此。1946年,国民党表面签署“停战协议”,实则暗中集结兵力,企图进攻中原地区。
在这种情况下,李先念临危不惧,依据党中央的相应部署,很快作出“分路突围、相互策应”的正确决定。这场成功的“中原突围”极大限度地完成了保存革命力量、战略转移部队的任务,也再次体现出李先念杰出的军事才能。
在建国后,李先念被任命为湖北省委书记,也是由于毛主席提到过“在地方工作的,不参与评衔”,从而没能被授予原先决定的大将荣誉。
但李先念丝毫没有受到这些荣誉颁布与否的影响,最后在湖北省的一系列优秀的工作成果更是证明了他方方面面的才能,和为祖国作出贡献的决心。
滕代远
提起滕代远,就离不开1928年中共在湘北地区组织的“平江暴动”,在这场革命起义中有两位领导者脱颖而出,之后都成为了十分重要的大人物:他们就是滕代远与彭德怀。
滕代远从年轻时就意识到了封建制度对国家社会的束缚,一心向往投身革命改变这一切。在大革命期间,他带着理想加入了国民党和共产党合作的国民革命军,但经过“白色恐怖”后,他决心退出国民党,此后专心支持共产党的工作。
事实证明,滕代远的决定是无比正确的,他的组织和领导才能在党组织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革命活动中有领导平江暴动的功绩;在与国民党的斗争中有华北地区的多场反“围剿”斗争;
在扩大中共影响力中,他不仅前往莫斯科进修,并且参与共产国际的第七次代表大会。
可以说,滕代远在全方位都为中共的革命事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担任着铁道兵部队的首领——在建国后并入铁道部。
由于这个从军事岗位到行政岗位的工作调动,让滕代远也未能获得拟定的大将军衔。
不过对于一位杰出的共产党员来说,滕代远并没有在意这些荣誉,而是专心自己的工作,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令人敬佩!
张鼎丞
张鼎丞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不久就被任命负责农民运动的工作,由于他能力与信念皆备,很快成为了闽西工农革命中的领袖之一。
而一个优秀的革命者自然不会止步于此,在周恩来的鼓励下,张鼎丞负责担任永定县的县委——果然,很快他就与邓子恢共同领导永定暴动,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第一个红色政权。
毛主席也对农民出身的张鼎丞十分看好,从拨款和武装上大力支持着他在闽西苏区的各项工作。张鼎丞也一路从闽西苏区的二把手,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的闽西苏区一把手,成为不折不扣的伟大革命者。
在红军长征开始前,毛主席特意劝导张鼎丞留在闽西建设,守住中共辛苦建立的革命根据地,对张鼎丞的信任和看好可见一斑。
此外,张鼎丞在随后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均有杰出的军事指挥功劳,在建国后被任命为新中国第一任福建省委书记。
在1955年的授衔评选过程中,张鼎丞亦是由于已经转入地方工作,最终没能被授予拟定的大将军衔。不过,这位“无衔大将”对革命的贡献早已无须外在地肯定,会永远留在大家心里。
谭震林
出生于湖南的谭震林在革命过程中,一直是与毛主席并肩作战的战友之一。早期在湖南攸县、茶陵的工人斗争中就有谭震林的贡献;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开始后,谭震林一度因为组织游行示威而遭到国民党通缉。
在1927年,谭震林先是成功率领革命军占领茶陵,被推举为茶陵工农兵政府主席;到了年底,更是在毛泽东的号召下,与其一起投入到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工作中,在湘赣边界担任要职,称得上不折不扣的“革命老人”。
不过谭震林并没有因为曾经与毛泽东共事、抑或是革命资历较老就骄傲自大,他始终保持着自己的谦虚。
在1946年的一场战争中,他因为布置上的失误,导致16军在没有万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就投入战斗,虽然顽强作战,却依然难敌对手。
面对失败,谭震林先是批评了16军的几位负责人,让许多人并不服气。但在随后召开的大会中,他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主动上台更正“该被批评的不是16军,而是我自己”,不骄不躁的风范尽显。
在建国后,谭震林被任命为浙江省委书记,也是由于“地方工作不参与授衔”,所以最终没能出现在大将授衔的范畴。但对于这样一位正直谦虚的革命老人来说,他早已不需要过多的荣誉傍身,为国为民服务才是他一直的追求。
邓子恢
在加入中共的不久后,邓子恢就在国民党制造的“白色恐怖”中遭到通缉;
随后邓子恢参与领导了龙岩后田暴动,建立闽西第一支农民游击队,并且在次年配合毛泽东、朱德带领的红四军在闽西作战,并且多次参与闽西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可谓贡献极大。
因此,作为“闽西三杰”的一员,邓子恢在革命时期对于中共在闽西根据地的建设是影响极大的。
在解放战争时期,邓子恢担任过第四野战军的第二政委——第一政委正是前文提及的罗荣桓,对革命战争起到过较大贡献。
邓子恢擅长的领域也不仅仅是军事,他在农业上也有许多自己的想法。他牵挂百姓们最关注的“吃饱饭”的收成问题,故而在1954年离开军队,出任副总理,主管农业、林业、水利等工作。
对于农业领域的工作,邓子恢坚持从农民们最真实的状况出发,甚至一度和毛主席在部分决策上产生过不同意见——这足以证明他对农民们的牵挂。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离开军队的邓子恢也没有受到“未能被授衔”的影响,他牵挂的始终是农民们的发展,是我们的榜样。
薄一波
不同于其他将领年少时就投身于军旅的经历,薄一波在年少时最为爱好的是文学。他的文采斐然、文笔出众,在开始投稿后不久就被杂志社采纳,这也激励着他一路不放弃汲取知识、向上学习,最终考入陕西师范大学。
在进入大学后,作为知识分子的薄一波很快接触到革命思想,并为之深深吸引,很快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更加难得的是,他因为在《中央通讯》中读到了一篇毛主席的文章,从此之后就对毛主席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可以说,薄一波的革命之路也是一路追随着毛主席前进的。
薄一波的革命信仰始终未曾动摇过,他曾经因为党内的叛徒举报,入狱五年之久。但这不仅没有使他的思想产生动摇,他反而和其他同在狱中的同志们继续学习进步、相互鼓励。
毛主席对这革命战士也是极其信任的,在解放战争期间就力排众议表示相信薄一波的工作能力,让薄一波顺利当选中央委员;
更为难得的是,毛主席让薄一波辅佐陈云一起建设国家经济,还叮嘱道“一定要保护好民族产业”——薄一波与陈云的工作成果还被毛主席盛赞道“不亚于淮海战役”。
建国后,薄一波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部长,此后的工作调动也基本在行政岗位内,因此与军事岗位的军衔评选最终无缘。
不过薄一波的革命信念与贡献也不需要更多的荣誉证明,他后续的工作开展也是有目共睹的卓越。
参考文献[1]毛泽东与我军首次军衔制的实行和取消,刘柄峰
[2]新中国军衔制发展历程,徐平,《百年潮》2009年10期
[3]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始末,《党建文汇:上半月版》,2005
呐呐君
程子华应该比王世泰更有资格。
里南
王世泰和以上那六位相比,那就差太多了。
浊世浪子
1948年,“西南野战军”?哪里冒出来的这个“野”战军?
像梦一场
前面6个都是大咖,王世泰名气小很多
好吧
可能战功、名气等各方面不如另外六位,但王授予大将也是有理由的,他是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呀。
独钓寒江雪
王世泰差多了,其他几位是因离开军队而未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