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陈赓说要把妹妹嫁给陈锡联,陈锡联大笑:你的妹妹不合适

陈石头本头吖 2024-12-04 17:33:57

窑洞前的苹果树趣事

在延安的岁月里,陈赓与陈锡联的关系越发亲密。陈赓,总是带着活力与热情,喜欢带着陈锡联四处逛逛,探访各位领导的住处。他们经常不请自来,时而在毛主席的窑洞前闲聊,时而又到朱德那里转一转。陈赓的这种随性与爽快,逐渐影响了陈锡联,使得本来较为内向的他也开始变得更加开朗,愿意与人交流。

在朱德的窑洞外,有一棵苹果树,每到秋天便硕果累累,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引得过路的人都忍不住多看两眼。陈赓对这棵苹果树早有觊觎,心中早已打起了主意,想要弄几个苹果尝尝。某日,陈赓拉着陈锡联说去朱德那边走走。

到了朱德的窑洞,陈赓低声对陈锡联说了自己的计划。陈锡联略带犹豫,但还是被陈赓的热情所感染,决定配合这场小小的“行动”。

陈锡联在门口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借口,说是来向朱德请教一些问题。而朱德总是和蔼可亲,听到有人求教,自然欣然应允。在陈锡联进入窑洞的同时,陈赓则悄悄拿起了一根粗壮的木棍,开始对着苹果树的枝头轻轻敲打。一会儿工夫,地上就布满了苹果。

待得陈锡联在窑洞内与朱德交谈几句后,陈赓这才走向窑洞,也敲了敲门。朱德听到外面又有敲门声,便走出来看看是何人。看到是陈赓,他便笑着问:“赓,你怎么也来了?”陈赓指了指地上的苹果,半真半假地解释说是无意中看到苹果落了一地,不如捡起来免得浪费。

朱德见状也笑了,他对陈赓的机智和调皮早有耳闻,便大方地表示让他们随意捡拾苹果带回去享用。陈锡联这时候出来,也加入了捡苹果的行列。两人一起捡拾的苹果足够他们在窑洞里享用好几天,每次吃到苹果,都能回味起那天的欢声笑语。

陈赓与陈锡联的幽默交流

陈赓和陈锡联之间的友情,确实有着轻松幽默的一面。一次劳累了一整天后,天色已晚,陈锡联推着独轮车送陈赓回去。沿途他们一路有说有笑,空气中少了紧张的革命气氛,倒多了几分放松和轻松。

陈赓一边坐在独轮车上,一边随口道:“锡联老弟啊,如果你没成家,我还真得考虑把我妹妹嫁给你了。”他的语气带着一贯的幽默,甚至还轻轻叹了口气,故作遗憾的样子。陈锡联推着车,一边乐呵呵地笑着,随口回道:“赓大哥,这话你就说得不对了,你家那俩妹妹早就成家了,现在都当妈了!怎么会还有个妹妹没嫁呢?”

陈赓见陈锡联对他家情况一清二楚,继续打趣道:“唉,要不是你家有媳妇了,我可真有一个妹妹没嫁出去呢。”陈锡联听到这话,笑得更加畅快,立刻又“回敬”道:“大哥,我要真没成家,等你那漂亮妹妹的话,估计都得等到下辈子了。”

两人相视一笑,笑声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晰,似乎一切辛劳和革命中的紧张也都随风而去。陈赓见陈锡联的反应如此轻松,又装模作样地一本正经解释道:“不是我亲生妹妹,但确实是我认的妹妹,她就是王根英的小妹,名叫王璇梅。”他边说边拍了拍陈锡联的肩膀,表情带着几分调侃和认真。

陈锡联与粟格的故事

陈锡联当时是有妻子的,叫粟格。原本是陕西省米脂县的一位女干部,两人的结合源于共同的革命理想和追求。在革命艰苦的环境中,他们共同经历了无数考验。

粟格与陈锡联共同参与了多项革命活动,时常协助地方群众改善生活,提升教育和医疗条件。她的行动力和坚定信念,在当地树立了一定的榜样。然而,正当两人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共同育有一子之时,不幸降临了。

1948年,正是国内战局最为激烈的时期,粟格的健康状况突然恶化。尽管革命根据地的医疗条件十分有限,陈锡联还是尽力寻求各种可能的医疗帮助,试图挽救妻子的生命。然而,粟格的病情在那个医疗条件落后的年代,未能得到有效控制。粟格终因病去世,留下了陈锡联和他们的孩子子。

粟格的离世对陈锡联打击极大,在随后的岁月里,陈锡联必须在丧偶的悲痛中寻找重新站起来的力量。同时,作为一个单亲父亲,他还需要面对如何在繁重的革命活动中,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教育。他努力做好每一项任务,无论是在部队中的日常管理,还是在政策制定和执行方面。得知陈锡联孤身一人,陈赓非常担心他的状态,想找机会帮帮他。

陈锡联与王璇梅的结合

1949年,正值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陈锡联带领第三兵团抵达武汉,忙着统筹调兵布阵。那段时间他整日待在指挥部,思考如何安排部队,几乎没有一点空闲时间。某天傍晚,天色将暗未暗,指挥部里人来人往,突然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陈锡联一抬头,就见陈赓大步流星地走进来,身旁还带着一位年轻姑娘。陈赓的神情带着几分自得,一边拍着陈锡联的肩膀,一边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道:“胖子,看好了,这次我真给你带了个好姑娘来!”

陈锡联愣了愣,立刻站起来,目光移向陈赓身旁的姑娘。她大方地站在陈赓身边,神情中透着些许羞涩和稳重。陈赓见陈锡联一时愣住了,又哈哈一笑,直截了当地说:“来来来,给你正式介绍一下——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我那妹妹,王根英的小妹,王璇梅!”陈锡联瞬间明白过来,这“妹妹”就是陈赓以前提到过的那个未婚女子。这下他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笑了笑,连声招呼道:“欢迎欢迎!快请坐!”

陈锡联让人搬来几把椅子,自己却显得略微拘谨,尴尬地挠了挠头。而陈赓倒是一脸得意地坐下了,乐呵呵地对王璇梅说道:“你看,这就是我跟你说的陈锡联,胖子可是位好人!”王璇梅微笑着点了点头,眼神带着些探究,仔细打量起陈锡联。她听陈赓提过他不少事,也早已对这位军事指挥家充满敬意和好奇,如今见了面,倒有几分亲切感。

陈赓又开起玩笑来,说:“王璇梅可是我们家真正的小妹,不是随便编的。你再不抓紧机会,这可就是别人家的了。”

接下来,三人聊了很久,话题从战场上的事谈到陈赓一路的趣闻轶事,陈锡联时而严肃,时而调侃,渐渐也放开了。王璇梅一直静静地听着,偶尔插几句话,谈吐间带着一份知性与稳重,既不过分活跃,也不显得拘谨。

几天后,陈赓见陈锡联和王璇梅聊得愉快,便主动撮合两人继续见面,还特地安排他们单独相处,让他们有更多时间了解彼此。陈锡联也没推辞,开始抽空和王璇梅一起散步、聊天。两人谈及工作、革命和理想,逐渐发现彼此有很多共同点。

随着时间推移,两人渐渐熟悉,王璇梅对陈锡联的为人有了更多了解,对他朴实无华的性格也越发欣赏。陈赓见状,心里更是乐开了花,总是找机会撮合二人,时不时半开玩笑地“提醒”陈锡联别再耽搁。

不久后,陈锡联终于在陈赓的牵线下,向王璇梅表明了心意。两人情投意合,很快便决定结为伴侣。

永续的友谊与深情的告别

建国后,陈锡联和陈赓虽然各自在东北和黑龙江工作,但两人始终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并不是日常的简单问候,而是带有彼此关心、惦念的深厚情谊。陈锡联在东北忙于军队建设,而陈赓则在黑龙江办军校。

时间进入五十年代末,陈赓的健康状况逐渐恶化,频繁的旧疾和日益加重的病痛让他不得不从一线退下来。当陈锡联得知这个消息,内心非常关切,立即拨通电话,询问陈赓的近况,语气中带着关怀:“赓大哥,这几年革命是咱们一起来干的,可身体也得当回事啊!你听我的,好好休养,争取早日恢复。”陈赓虽然知道好友的担心,但在电话里还是故作轻松地笑道:“我这老毛病,早习惯了,哪有那么娇气!”然而陈锡联坚持道:“不是娇气的事儿,咱们一把年纪了,你得给自己多些时间。”

不久后,陈赓因病去世。这个噩耗传到陈锡联耳中时,他整个人沉默了许久,像失去了多年的老兄弟。

毛主席也对陈赓的去世深感惋惜,亲自下令为陈赓举办一场超规格的追悼会,以示对这位革命战友的敬重和怀念。在追悼会的那天,几乎所有军政高层都到场,场面庄严而肃穆。陈锡联也在现场,身着黑色制服,站在人群中,神情凝重。那一天,他仿佛成了泪人一般,久久站在遗像前,不愿离去。

参考资料:[1]陈麟.传奇将军陈锡联[J].决策与信息,2000(4):23-25

0 阅读:30

陈石头本头吖

简介: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