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医生 家医和母婴健康 中医药信息学会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国家卫生健康工作的战略重点。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首次明确提出"以基层为重点"的工作方针,旨在推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健全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基本医疗需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16)。为深入推进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于4月1日发布《关于做好2025年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重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5)。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通知》明确,将试验区建设纳入委领导重点联系省份工作内容,要求各省(区、市)卫生健康委做好统筹衔接,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强调要将试验区建设与公立医院改革示范项目统筹推进,鼓励以地市为单位整体推进试验区建设,并因地制宜开展省级试验区建设。在高标准落实基层卫生健康年度重点工作方面,《通知》要求深入学习三明医改经验,发挥试验区党委卫生健康工作委员会作用,促进"三医"协同发展。
具体包括:一是持续强化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县域医共体内涵建设,落实对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和总额付费政策;
二是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2025年底前实现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级医院人员派驻全覆盖、提供儿童常见疾病诊疗服务全覆盖;
三是积极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有感”行动,推行签约个性化服务包并落实签约费用,签约覆盖率比上年度提高1-3个百分点;
四是做实“一老一小”健康管理服务,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效,优化慢性病患者连续服务,推动慢性病、肥胖症等膳食、运动指导要点嵌入基层医务人员诊疗信息系统并在接诊和随访时应用。在结合自身条件主动改革创新方面,《通知》强试验区要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并在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具体包括:一是完善医保支持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县域医疗卫生体系承担好发挥好分级诊疗功能;
二是建立完善县域医共体人员下沉长效保障机制,优化绩效分配方案,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缩小县域不同医疗卫生机构、不同科室间医务人员收入差距;三是探索将签约居民的医保门诊统筹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家庭医生(团队),合理测算签约服务费结算标准,将不低于70%的签约服务费用于签约服务人员薪酬;
四是全面推动存量乡村医生“乡聘村用”,加快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变,提高村卫生室运行补助和乡村医生岗位补助;
五是继续加强医防管复合型人才培养并切实发挥作用,2025年每个试验区培养人数不少于30人;六是探索推动建立医疗卫生机构营养评估与营养指导、运动评估与运动指导等服务收费机制,合理确定服务项目价格;七是发挥村(居)民委员会公共卫生委员会作用,将基层卫生健康工作融入村(社区)网格,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基层健康治理,促进社会共治。2021年8月,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启动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首批确定山西省晋中市介休市、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四川省泸州市泸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新源县等8个县(市)作为试点区域。这一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进入深化实施阶段(基层卫生健康司,2021)。
为保障试验区建设有序推进,国家卫健委同步印发《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建设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从完善服务体系、强化人才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模式、鼓励改革创新等五大维度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方案》创新性地将建设工作划分为三个递进式阶段:2021年8-9月为设计启动阶段,重点完成试验区遴选和实施方案制定;2021年10月至2025年9月为方案实施阶段,着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2025年10-12月为经验推广阶段,系统总结评估建设成效,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
当前,试验区建设已进入第五个年头,正值"十四五"规划收官的关键时期。国家卫健委明确表示,将持续完善年度综合评价机制,深入总结五年建设经验,重点培育第二批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同时,通过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方式,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强化示范引领。国家卫健委强调,试验区要加强领导、勇于创新、持续作为、推出经验,为基层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做好引领示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