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易物”的那个年代

边地星 2024-07-14 12:50:55

八十年代的晋西北,黄土高原展现出优美的身姿,宛如一幅细腻而生动的田园画卷,铺展在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之中。那风不仅吹绿了广袤的田野,更吹进了人们的每一个心田,唤醒了沉睡的梦想,激发出无限的憧憬和希望。

由于刚刚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家乡的人们叫“分田单干”,大家种地打粮的积极性很高,每家都有几十亩地,种植着豌豆、莜麦、胡麻、黑豆、高粱、玉米、土豆、谷子、油菜等众多农作物。虽然广种薄收,但都乐此不疲。每户都养着毛驴、骡子、马匹,耕牛,作为牲畜力,也养着几十只羊,羊毛、羊绒可以卖钱,羊粪是上等农家肥,秋后卖羊可以增加爱收入,补贴家用。每一个山村都充满了活力,人欢马叫,辛勤劳作,处处洋溢着喜悦,黄土大地似乎在诉说着关于勤劳与收获的故事。

“以物易物”也叫“以物换物”,是我们农村70后童年时代永恒的记忆,用黄豆换豆腐,用豌豆换苹果,用莜麦换西瓜,用鸡蛋换冰棍……总之什么都能换,小商小贩乐意换,农村人愿意换。大家以物换物,人人各取所需。写到这里,小年轻们怎么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交换呢?直接买不好吗?但哪里有钱啊?当时的农村物资匮乏,也很少有钱。农民生产的农作物很难卖出去,卖出也变现不了几个钱。于是小商小贩们就挑着担子,推着小车,赶着骡子游走于各个自然村,吆喝叫卖“换豆腐来!”“豌豆换苹果啰!——莜麦换西瓜来!”每当小商小贩来到村里,寂静的山村顿时就热闹起来。

那时候我们的世界非常单纯,光着脚丫,在溪水中追逐嬉戏,在树荫下玩石子,快乐有趣,无忧无虑。突然,一阵清脆的“卖冰棍啰!”打破了这份宁静,一个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后座上放着个纸箱子,用棉袄严严实实地覆盖住。冰棒,在炎热的夏季,在那个零食匮乏的年代,绝对是难得的奢侈品,瞬间便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

我们眼巴巴地盯着那辆自行车,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渴望。这时候有精明的孩子出主意了,“你家的母鸡不是今天下蛋了吗?”,一句不经意的话提醒梦中人,于是孩子们都飞也似地纷纷跑回家,到鸡窝里寻找鸡蛋,由于跑得快,动静很大,惊飞了老母鸡,大人们闻声赶来,有的责骂,有的听之任之,于是大部分孩子都吃到了冰棍,

换冰棍、水果有季节,但换豆腐则是经常有。,做豆腐的推着小车大声吆喝着,一木板豆腐被笼布覆盖的严严实实,热气从布缝隙里四面八方升腾起来,将豆香味儿弥散到空气中。豆腐当然可以用钱买,也可以用黄豆换,农村人大多没有钱,也没有用钱买的概念,一斤黄豆大约能换一斤半豆腐。吃一顿气腾腾的粉条炖豆腐,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

初秋之际,“换西瓜啰!一声吆喝非常的提神。西瓜清凉解暑,不用孩子们央求,大人们会主动拿出粮食换好几个大西瓜回来,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换,满足了偏远山村当时的诸多生活需求。因为这种流通方式的存在,不仅化解了生活中的许多小尴尬,还滋生出了更多的小满足、小期待和小幸福。

晨曦初破,天边泛起鱼肚白,村庄便渐渐苏醒。村民们踏着露珠,迎着朝霞,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中午时分,人们听到“大庆云来了——大庆云来了”的呼喊声,一个孩子喊起来,其余的孩子也跟随者喊起来。大庆云是吴家湾的,吴家湾地处汾河川东岸,地势平坦,便于灌溉,盛产瓜果蔬菜,每到秋后,总会有人用他们生产的水果、蔬菜换取山里珍贵的粮食。

一群孩子喜出望外,跟在一个挑着担子的老人后面,声嘶力竭地呼喊着,仿佛要将这个天大的喜讯传遍全村,告诉全村的男女老少。“大庆云”真的来了,只见一个身材魁梧,面色红润,精神矍铄的老汉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箩筐里盛的是红里透亮的小果子。大庆云将担子放在街中央,悠闲地吞云吐雾。

“我要吃小果子!”一个个孩子拉着大人的衣角,不停地纠缠。大庆云则不动声色,眼皮也不抬,依吸着老旱烟。“换吧!一斤豌豆,斤三两!”“不行!”“那斤二两!”大庆云在人们的讨价还价声中,终于不耐烦滴说“行了!”一斤豌豆,斤二两小果子,大庆云的一担果子顷刻之间一个不剩。夕阳西下,彩霞满天。大庆云挑着豌豆满载而归,孩子们吃到酸酸甜甜小果子,心情非常的快乐,天边的晚霞也感受到了这份轻松与自在。

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在七八十年代的农村非常盛行,成为当时商品物资特殊的一种流通方式。那时候“以物易物”是因为不用花钱而盛行的。那时候农村都比较穷,粮食虽然多,但很不值钱,即便卖了也换不成几个钱,现金那是相当的匮乏。钱在村民眼里太重要了,用钱来买吃食就是莫大的浪费,而通过家里自己的粮食来换,既解决了没钱的问题,同时粮食也多,不直接花费现金,也不会那么的心疼。

总听人说怀念以前的日子,其实不是说怀念那个时代的贫穷落后,而是怀念那份发自内心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忘不了那段为过上好日子的努力、拼搏和一往无前的奔劲儿,“以物换物”是诚信相交,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的,那时岁月静好,人人心地善良,这份珍贵的怀念,是岁月与心灵的交换。

如今在农村,再也看不到拿粮食、鸡蛋换东西的了。一件事、一种现象,时过境迁,无论你怎么不理解,都有它存在的合理性。如今社会发展了,商品也丰富了,“以物易物”消失也一样有它的道理。

这就是八十年代晋西北我的老家,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在这里,人们用勤劳的双手编织着生活的梦想与希望;在这里,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了温馨与甜蜜;在这里,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共同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田园诗篇。

0 阅读:0

边地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