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一位名叫周博宇的中年人,被反动派杀害于山东。而敌人杀害他的目的,正是为了得到周总理的下落。周博宇守口如瓶,半点消息也不肯说出,最终惹来杀身之祸。
周博宇是周总理的亲弟弟,原名叫周恩溥。因为大革命的失败,周总理遭到通缉,为保护弟弟们,周总理要求弟弟们改字为名。否则,周恩来、周恩溥、周恩寿,瞎子都能猜出他们有关系,更何况是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的凶残敌人。
周总理兄弟三人,周恩溥只比周总理小1岁。周恩溥生有1子,周恩寿生有3子3女。在中国,知道他俩故事的人少之又少。不是因为他们英年早逝,也不是他们没参加革命,而是在周总理的要求下,他们和他们的子孙,始终保持着一种无比低调的姿态。
周恩溥乳名“和尚”,成年后便随伯父去东北谋事。周总理每每从东北转道去苏联,周恩溥都会为哥哥的顺利通行,提供各种帮助。即便这样的帮助是冒着全家被杀的风险。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时候。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周恩溥失业了,他来到了山东,参加了抗日的队伍。后来不知是谁泄露的消息,爆出周恩溥是周总理亲弟弟,导致他被敌人抓去严刑拷打。我方进行多次营救无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周恩溥被敌人打死。他牺牲时,年仅46岁,留下了孤儿寡母。
周恩溥牺牲后,其妻王兰芳一人拉扯着儿子周荣庆长大。周总理伯父跟王兰芳父亲是至交,王兰芳在抗战爆发前,就跟周总理夫妇认识了。王兰芳参加革命后,在东北打游击时负过很严重的伤,以至于建国后不能正常上班。
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为减轻国家负担,主动揽过照顾王兰芳母子的担子。他对王兰芳说:“你不要拿国家工资了,以后由我来照顾你。”王兰芳听从了大哥的建议,从此成为一名不拿国家退休工资的革命老干部。
在当时,正常退休可以领取70%到80%的工资,提前退休的话,就没有那么多了。王兰芳凭借着革命资历和周总理的关系,留岗工作是完全可以的。但王兰芳没有那样做,周总理也不允许她这样“占国家便宜”。同时,周总理也为她提供经济支持,免除了她的后顾之忧。
周荣庆是周恩溥的儿子,在北京志愿军医院当宣传文化干事。援朝战争结束后,军医院的大部分工作人员面临转业,国家也在提倡机关干部下基层劳动锻炼。于是周总理对侄子周荣庆说:“你们到基层去吧,不要当官,当个工人最好。”
就这样,在1957年,周荣庆一家来到河南生活。临行前,周总理专门送了侄子一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到河南后不久,周荣庆便从卫校宣传文化干事的职务中出来,先后调到各大工厂工作,均是作为一名普通工人,没有担任任何职务。
周荣庆的家世情况,基本不向外提及。即使是恋爱对象,也是谈婚论嫁时才告诉。周荣庆一家一直扎根在焦作,默默无闻,过着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省市领导都不知道这个红色家庭。
周恩溥的11位后人,除一人有正式工作外,其他人都是靠做点小生意,或打工维持基本生活的。他们过着平淡,甚至清苦的生活,但他们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更没有向组织伸过一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