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9月9日凌晨,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享年83岁。18日下午,毛主席追悼大会在天安门广场召开。平日里热闹非凡的广场,如今却是如同死寂一般的安静。追悼大会上,所有人都是神情肃穆、笔直地进行仪式,送毛主席的最后一程。
唯有一人,唯有一位妇女,她是全程坐着参加毛主席追悼大会的。起初她也想站着参加,以示自己对毛主席的尊敬,但差点摔倒了几次,最终无奈之下,只能坐在华国锋搬来的椅子上。
此人正是宋庆龄,迄今为止唯一获得国家名誉主席称号的人。她跟毛主席是同年出生的,参加追悼会时,她跟毛主席一样,都是83岁。在1976年9月18日这天,两人截然不同,一个躺在里面,一个坐在外面。
宋庆龄是公认的二十世纪伟大女性,能得到如此肯定,一部分原因是他的丈夫孙中山,中华民国国父、蒋介石的上级和导师。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他为新中国和人类进步事业,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毛主席追悼会上,宋庆龄端坐着,不仅在场所有人没意见,就连躺着的毛主席有意识的话,见此行为也不会有苛责。
宋庆龄一直支持红色革命,与毛主席有着密切的来往,两人在1927年下半年就相识了,那是“四一二”之后。宋庆龄跟我们始终是一条心,当宁汉合流的悲剧发生后,她不惜长途跋涉,访问苏联,将自己的抗议传到国外,为国内的毛主席争取国际上的支持。
虽然在不同战线、不同地方、不同岗位,用的又是不同方式,但他们的心是相通的,他们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后,宋庆龄感到由衷开心,与人一同干杯庆祝。1936年春,她写信给毛主席表示祝贺,同时委托人购买大量医疗器材和药品,送到延安去,支持红军。
当时宋庆龄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却还是缩衣节食、不留余力地支持陕北的革命。有一次,毛主席突然致信,希望能通过她向宋子文借一笔钱。然而,此时宋庆龄与宋子文姐弟俩早已分道扬镳。
但她知道,毛主席开口,肯定是急需这笔钱的。她没有求宋子文,而是将自己赖以生存的抚恤金(孙中山逝世)全部取出,再将自己唯一的安身之所抵押。筹够5万美元(约等于19万法币)后,就寄到了延安。
自始至终,宋庆龄都没有告诉毛主席和中央,这笔钱是自己倾家荡产凑出来的,她更没有提出什么归还。直到若干年后,一桩冤案的出现,这事才被世人熟知。
宋庆龄的默默付出,毛主席一直都有记在心里。即便宋庆龄不说,毛主席也知道。所以在1949年6月19日,毛主席亲笔书信,邀宋庆龄来北京,共商建国大计。为了确保宋庆龄来参加建国大业,毛主席安排邓颖超,专程去接她北上。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理想的人很多,但愿意付出自己的舒适生活坚持理想的人太少了。若是只想着“独善其身”,宋庆龄过得绝对比绝大多数人都好,要多奢华享受都行。但她为了自己和丈夫孙中山的毕生所求,放弃了所有的物质追求。
宋庆龄,值得所有中国人的景仰、爱戴、赞誉和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