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0月6日晚,一枪没开、兵不血刃地成功抓捕四人帮后,华国锋立即按照之前约定好的,给耿飚打去电话,要他火速赶到怀仁堂。毛主席曾说过这么一段话:“要推翻一个政权,必须先抓上层建筑,先抓意识形态,做好舆论准备。”
很显然,华国锋和叶帅都深知这一点。越是这种紧急的时候,越需要头脑清醒的人。而耿飚,正是得到叶帅和华国锋共同认可,认定的头脑清醒的人。杨得志曾这样评价老搭档耿飚:“他那过人的记忆力和大战之中清醒的头脑,是许多老同志所称赞的。”
当时中国人民获取国内外信息的主要渠道,就是中央电台,这也是最快、最便捷的。耿飚带着几个人,就将中央电台完全控制住。为了确保消息的封锁,耿飚带人在中央电台办公处,不换衣服不洗澡,不脱鞋袜打着地铺,待了十多个日夜。
叶帅最初的打算是:严密封锁拘捕四人帮的消息,先保密两个月,不让外界知道,其他的后面再说。“先保密两个月”,等于是“至少保密两个月”,可能最后会“保密更久”。这样做,显然是为了争取足够的时间,平稳过渡粉碎四人帮后的局势,逐步解决盘踞在各地、各部的四人帮骨干人员。
可是,别说“保密两个月”了,就连完全保密一天也无法做到。粉碎四人帮,从酝酿到行动这一段,堪称完美。但关系如此重大、涉及范围如此之广的事件,长期保密根本不可能,短期保密也很难实现。因为有心人细细探究一二,就能察觉出不对,立即能判断四人帮出了大变。
例如10月8日,金祖敏的秘书缪文金和随王洪文到北京任职的一个干部,分别通过电报和电话,用事先约定的暗语,向上海的同伙通风报信。还有就是,当叶帅等人在玉泉山召开会议后,任何一个知道这一情况的人,都忍不住将这一特大喜讯,通过各种方式告诉家人、朋友、同事。这喜讯能封锁才怪了。
1976年10月12日,身在北京的英国《每日电讯报》记者韦德,捅破了这层窗户纸,全世界都知道了粉碎四人帮一事。其实这个韦德,在7日就知道了粉碎四人帮的事,之后几天只是在确定和写稿。
韦德是个很细心的记者,从9月16日中国各报在显著位置刊载所谓的毛主席“遗言”——“按既定方针办”,和9月18日华国锋在上百万人的毛主席追悼大会上完全没提到这句话,判断出高层的“步调不一致”。
10月7日,韦德在电台节目、重要报刊上发现,关于四人帮和“按既定方针办”的内容,一夜之间全部消失不见了,这明显是被刻意删除的。这事太大了,韦德不敢冒然得出结论,否则自己的记者生涯将会彻底结束。所以经过各种方式的再三确认,韦德在10月12日,连发四篇报道,率先披露粉碎四人帮一事。
而封锁四人帮垮台的命令,直到在10月21日才废除,因为在这天,中央电台播报了此事。在这一周前,该知道这事的都知道了。作为第一个报道四人帮垮台的记者韦德,得到国际新闻界的称赞,由此成为新闻界人人羡慕的新闻人物。
用户13xxx94
韦德记者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洞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