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60年代的时候,在世界上兴起了一股集体住宅建设的热潮。尽管大部分国家的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那个时候兴建的集体住宅形成了一片蔚为壮观的现代化景观,直至如今也让人回味无穷。在这些集体住宅的项目中,争议最多、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实施最广泛的要数前苏联的“赫鲁晓夫楼”。
赫鲁晓夫楼是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前苏联实施的一种大规模廉价住宅的建设模式。这种建筑所有的造型千篇一律,层高3-5层,没有电梯。
赫鲁晓夫楼的建设与现在的框架式楼房,混凝土浇筑的模式完全不同,赫鲁晓夫楼采用工厂流水线模式,在工厂中预先将房子的模型制作好,运到施工现场以后就像搭积木一样搭起来。这种方式成本低、建造速度快,短时间内解决了大量底层人民群众的住房困难问题。
赫鲁晓夫楼的样式赫鲁晓夫楼没有高层,没有设计、没有电梯。有的是千篇一律的样式,每套房屋8-20平米左右,有独立的洗手间和厨房。有的房间还会搭配一个储藏室,高档点的还会有一个小型的阳台。不过苏联的房子都是净面积,不算公摊。
不过这种房子采用预制板制作,不隔音不保温。有些房子甚至为了追赶进度没有铺设水电。
赫鲁晓夫楼的分配模式苏联在战后城市化的进程非常的快, 为了解决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对于房屋的需求,当时的苏联国家领导人赫鲁晓夫宣布每个苏联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房子。
赫鲁晓夫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不过采用的是大规模建设赫鲁晓夫楼这种模式。虽然房子质量不怎么样,但是基本保证了绝大多数人都有公寓房可以住。
只要是苏联公民,不论身份地位统一排号,统一分配。当时的赫鲁晓夫楼里面可以说住的人五花八门,你不知道对门刚搬进来的邻居是一个科学家还是政府高官。
国内对于赫鲁晓夫楼的误解很多人认为国内以前的筒子楼就是赫鲁晓夫楼,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可以说国内的筒子楼比不上赫鲁晓夫楼,因为筒子楼是参考的赫鲁晓夫楼但是比赫鲁晓夫楼要更加的简化。
国内上个世纪将赫鲁晓夫楼这种建筑模式引进的时候采取了两种方式。
第一原样照搬赫鲁晓夫楼的设计,这种原样照搬的建筑方式在我国北方尤其是东三省称之为“单元房”。因为这种房子都是以单元的形式分割,基本上一梯两户。每家都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也有的地方称之为“专家楼”。这种楼房直至90年代初的时候档次都不低,都是很多人心心向往的住宅。
第二种方式就是将赫鲁晓夫楼的设计再更加的大规模简化,每一个楼层设计一个一通到底的过道,每层设计一个公共厕所。每户没有厨房,基本上就是一个小单间。因为长长的走廊两端通风,状如筒子,这种楼房在国内叫做“筒子楼”。
筒子楼的卫生条件极差,人们基本上都是占用过道作为厨房和杂物间。老鼠蟑螂横行,而且极易发生火灾。不过就这样的筒子楼在我国也持续了大约将近半个世纪,直到现在有些地方还有筒子楼的遗存,一些人现在还住在筒子楼里。
无论是赫鲁晓夫楼还是筒子楼,这些都是一个时代的特色。但是时间终会过去,这些虽然带有时间烙印,但终将消失在人们的记忆当中被美好生活的回忆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