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陆丰王女士向潮新闻记者反映,弟弟王嘉禧在2018年被两男子当街殴打,造成左侧偏瘫,后经救治仍没有好转,于2020年6月不幸去世,年仅27岁。
据王女士介绍,其中一位打人者,正是当地辖区时任派出所所长胡某波的堂侄。事发第二天,记录整个过程的监控设备被派出所取走,送回时监控视频却消失了。更令王女士难以置信的是,王嘉禧死亡四年后,死因被官方修改,理由是“看错了”。
一起暴力伤害案件,从最初的轻微伤鉴定到被害人20个月后死亡,从监控视频离奇消失到死因报告被“看错”修改,从派出所所长与施暴者的亲属关系到案件审理程序的一波三折,广东陆丰这起历时六年仍未尘埃落定的案件,再次回到公众眼前。
27岁的生命在暴力摧残下消逝,而施暴者仅获一年半刑期时,公众不禁要问:这样的判决,如何体现法律的公正?如何告慰逝去的生命?如何抚慰破碎的家庭?更重要的是,谁该为这起案件中诸多蹊跷之处负责?
2018年10月3日晚,广东陆丰一家火锅店外发生的一幕,彻底改变了两个家庭的命运。监控画面显示,胡某秋和林某波一行八人曾在王嘉禧姐姐经营的火锅店就餐,因电动车停放问题与当时在店内帮忙的王嘉禧发生口角。两小时后,已经离开的胡某秋和林某波酒后返回,对王嘉禧实施了暴力殴打。监控中清晰可见,王嘉禧被击倒在地,脸部着地,嘴角流血,左侧身体随即失去活动能力。
令人震惊的是,这起看似普通的治安案件,却因一系列后续发展演变成一场司法公正的拷问。案发次日,南堤派出所民警取走了监控硬盘,归还时视频内容却"离奇消失",若非受害者姐姐王女士事先备份,关键证据将荡然无存。
更值得玩味的是,施暴者之一胡某秋被证实是南堤派出所时任所长胡某波的堂侄,这一亲属关系直到王女士直接质问胡某波后才被曝光,胡某波随后申请回避。
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异常远不止于此。陆丰市司法鉴定中心最初认定王嘉禧仅受“轻微伤”,这一结论与暨南大学后续鉴定的“左侧肢体偏瘫”结果形成鲜明对比。两名施暴者在王女士得知伤情鉴定结果的同一天“巧合”地投案自首,仅被行政拘留15日。而王嘉禧在遭受殴打20个月后,于2020年6月不幸离世,年仅27岁。
刑事立案的拖延同样令人费解。家属在2019年4月就提起了民事诉讼,而刑事立案却迟至2022年1月,王嘉禧去世一年半后才启动。最终,两名施暴者仅因“寻衅滋事罪”各被判一年半有期徒刑,与家属的期望相去甚远。民事诉讼更是历经一审、发回重审、二审、再审等多次波折,直到2025年4月25日仍在陆河县人民法院异地重审。
面对本案中的诸多疑点,陆丰市委政法委的执法监督介入是必要且及时的。执法监督的本质是对公权力运行的再监督,其目的不仅是纠正个案错误,更是通过制度化的“体检”机制,预防和发现司法系统中的深层次问题。
本案监督的重点应当包括:监控视频消失的真实原因及责任人;伤情鉴定差异背后的可能干预;死因认定变更的合规性;派出所长回避制度的实际执行情况;以及刑事立案严重拖延的症结所在。只有对这些关键环节进行彻查,才能还原真相,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王嘉禧案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一个年轻生命讨回公道,更在于通过个案推动司法系统的自我完善。当执法监督的阳光照进每一个疑点角落,当每一起案件都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我们才能说:正义虽然有时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而这,或许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也是对生者最强的保护。